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研究 (1)

2006-02-12 09:51:26  作者:杨富学  来源:欧亚历史研究

灵验记,属佛教灵应故事中的一种,与冥报记、感应记、功德记之类作品一样,是指向佛、菩萨祈祷、忏悔或念佛、诵经、造经、造像后出现感通、灵异诸神异事迹的记述。在西域、河西诸地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中,属于这类内容的文献不多,现知的仅有吐鲁番出土的《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和酒泉发现的《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这里谨就其中的第一件略作译释与考证。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写本是近期德国学者茨默(P. Zieme)于柏林收藏的吐鲁番出土物中甄别出来的。[1]该写本系德国第二次吐鲁番探险队于新疆吐鲁番市西交河故城发现的,现仅存1叶,菩提叶形式,虽有残破,但不严重,内容尚可复原。文献现藏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编号为T II Y 22 (U 3107),正背面各书文字7行,内容如下:

1. …atlγbalïq-nïng [ki]din yïngaq-dïn litsun atlγ orun-ta ornaγ tutup

2.  titsi-lar turγurup bošγut bošurur ärdi: antaγ ädgü-lüg iš-lär-tä

3.  qatïγlanur ärkän yana küntämäk užik bitigü pïr alïp-p

4.  üst] ünki qamaγ tngri-lär üčün kimqoki nomuγ bitiyür-mn

5.  tip: kök qalïγ qovuqïnta kimqoki-taqï užiklarïγ: käzigča

6.  tükäl bitiyür ärdi: muntaγ qïlu ükuš kün ay öd qolu-lar [   ]

7.  inčip ol antaγišin küdükin blgürtdäči tangïrqadačï [  ]nč[  ]

8.  ol baxšï ät, öt, öz qotdï: ötrü anta kin bir uγur-da tngri-din y[  ]

9.  yiti kün titrüm qad boltï: ol antaγ qad boltuqda qayu ol [  ]

10.  atlγ bilgä är üštünki tngri-lär üčün kimqoki [nomuγ] bitiyür-mn

11.  [tip] kök [qälïγ] qovuqïnta užik bitimiš orun ärdi äršär: [ol]

12.  orun üzä-šintä tägirmiläyü onar čïγyir-dä arïtï yaγmur

13.  tägmädin [öl ödü]š ymä bolmadïn qup quruγ turdï anï körüp tägräki

14.       yïlqïčï oγlan-qya-lar tangïrqanïp mungadïp ašunmaqlašu ol orun-qa[  ][2]

[新繁县]城西有李村,一书生教学于此。在致力于这一善举的同时,他日日对空书写《金刚经》,曰:“此经拟由诸天读诵。”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很多时间过去了,他仍然书写不辍。神通力终于显现了,一次,大雨倾盆,连下七日。但在书生对空写经的地方,十尺范围以内却滴雨不见。睹此情景,牧牛儿既奇且喜,遇雨便于此处躲避。

故事说一书生每日对着天空书写《金刚经》,天长日久,当大雨倾盆时,惟有写经的地方滴雨不见,成为人们避雨的去处,从而彰显出抄写《金刚经》的神通与极大功德。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名《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一部极为重要而且影响巨大的大乘佛教经典。“金刚”是梵语Vajra的意译,佛教的金刚常喻坚贞不坏,锐利能摧毁一切。般若如同金刚,可以横扫一切虚妄之法,牢固树立佛法之权威。顾名思义,《金刚经》就是阐述摧毁一切不实之法,获得般若智慧的经典。

《金刚经》虽然很短,只有5000多字,但内容却极为丰富,主要是围绕“空”义而阐发般若的基本原理。大乘佛教主张的性空无住、方便善巧、实相涅槃和慈悲菩萨等理念都能在该经中找到其因子,实际上包括了般若思想的精髓,是一部般若思想纲要的典籍,故而信徒抄之,会产生无上的功德。《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就是在这一佛教思想的驱使下产生的。

《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可见于多种文献的记载,如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三(A)、李肪《太平广记》卷一〇二(B)、道世《法苑珠林》卷一八(C)、《金刚般若经集验记》(D)、《金刚经感应传》(E)、《金刚经纂要刊定记》卷五(F)、《大唐内典录》卷十(G)及敦煌本《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H)。[3]其中,时代最早者应推道宣(596~667)《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三的记载,兹引录如下:

益州西南新繁县西四十里许,有王李村。隋时,有书生姓荀氏,在此教学,大工书而不显迹。人欲其书,终不肯出,人乃驱之亦不出,遂以笔于前村东空中四面书《般若经》,数日便了,云此经拟诸天读之。人初不觉其神也,后忽雷雨大注,牧牛小儿于书经处住而不浇湿,其地干燥,可有丈许自外流潦。及晴,村人怪之。尔后每雨,小儿等常集其中,衣服不湿。武德年有非常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般若经》,村人莫污诸天,于上设盖覆之,不可轻践。”因此四周施栏,不许人畜往践,于今雨时仍干。斋日村人就供,每闻天乐声,繁会盈耳。[4]

后世诸本多本乎此。与以上诸汉文本相比,回鹘文本有不少改动,如:回鹘文本未写书生姓氏,A、C、D、E诸本作“荀氏”,B、F、G、H本作“苟氏”;回鹘文本中的李村,A、B、C、D、E、G本均作“王李村”,F本作“王者村”,H本未写村名;回鹘文本中的“书生”,与A、B、C、D、F、G本同,但E、H本作居士;各本均标明其地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或西北,但回鹘文文本无之,观其残片,当系破损所致。通过这一比较可以看出,回鹘文本之底本当为A、B、C、D、G诸本中的一种,而与E、F、H本关系甚微。

《金刚经》在回鹘中流传甚广,现知属于此经的回鹘文残卷已有10件,其中1件(1叶)藏吐鲁番博物馆,编号为80TBI:598,系1980年清理柏孜克里克石窟积沙时发现的。现存文字8行,内容属该经《妙行无住品》。[5]另1件现存美国普林斯顿盖斯特图书馆(The Gest Library, Princeton),计残片1叶,纸质,附彩图,存回鹘文字13行。[6]其余8件均见藏于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

1. T II S 53-501(U 2073),贝叶式写本,1叶,双面书写,共存16行;

2. TM 43(U 4796),经折叠式木刻本,存2大张,双面书字,共存回鹘文47行;

3. 编号不详,贝叶式写本,存第7~15、17、31、32、39、40、47等叶,计有文字242行;

4. T II S 83(U 2981),贝叶式写本,存1叶,两面共存文字16行;

5. T II S 90ff(U 2982-2999),贝叶式写本,存19叶,有文字342行;

6. T II 84-48(U 3144),平装式写本,1叶,存文字16行;

7. T II S 32-6(U 1711),贝叶式写本,1叶,存文字56行;

8. U 3601,贝叶式写本,1叶,双面共存文字16行。[7]

如此多的回鹘文《金刚经》写本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回鹘人对《金刚经》的崇奉,《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的出现自然地也应与这种经典崇拜观念的存在息息相关。

这则灵应故事宣扬的是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为了有效地宣传这种思想,佛教典籍把抽象、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在我国古代佛教文献中,旨在宣传

责任编辑:

[1] [2]
关于 |回鹘|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