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河城的兴起、构筑特色、发展和废弃

2007-01-05 04:43:15  作者:刘学堂  来源:《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2期


 
摘要: 交河故城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古代城址,交河城的兴起是吐鲁番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结果。交河城的基本布局形成于车师王国时期,是车师王国的都城。高昌国和唐西州时期交河城有了很大发展,更为繁荣。回鹘高昌时期,交河城开始衰落,蒙元时期基本废弃。交河城的布局和构筑方式,在中外城市建筑史上独一无二,军事防御是交河城构筑特色形成的基本原因。车师王国时期交河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后来由于绕交河城的河床下切,交河台地升高,成为干枯的孤岛。交河城废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自然环境的沧桑巨变是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交河城;车师王国;城市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方式;环境变化;废弃 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 交河故城是中亚地区著名的古代城址,交河城的研究一直受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在交河城研究中交河城的兴起、构筑特色、发展和废弃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对此不少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做过论述。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交河城的基本布局形成于公元五世纪中到七世纪中的高昌国时期,唐代有了大的发展,十四世纪末毁于东察哈台汗国黑的儿火者对高昌地区的“圣战”[1]。最近又有学者认为,交河城的废弃与黑的儿火者“圣战”后在高昌地区推行伊期兰教有直接关系[2]。对此笔者认为交河城的基本布局形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五世纪中叶的车师王国时期,在车师都城的基础上,高昌国和唐西州时期交河城有了稳定发展,到了回鹘高昌时期交河城开始衰落,蒙元时期基本废弃。交河城的废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这里环境的沧桑巨变。对于交河城的构筑特色,不少学者也做过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军事防御是交河城构筑特色形成的基本原因。 一 车师是最早出现在我国史书中的西域少数民族之一,它的分布和活动的中心在吐鲁番盆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考古工作者在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的中部天山山谷、山间盆地和山北地区发现大量史前时期的墓葬和少量遗址,发掘者多认为这些墓葬和遗址是前车师人的遗存,这类遗存近来被命名为苏贝希文化[3]。目前发现的属于苏贝希文化的墓地有数十处,遗址数处。发掘墓葬八百余座,发掘遗址数百平方米,出土陶、木、皮革、毛纺织品等文物数以千计,特别是2003年鄯善县洋海墓群的大规模发掘,使我们对苏贝希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发展、繁荣、衰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目前的发现看,苏贝希文化年代的上限大概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前五世纪是它的繁荣期,五世纪后苏贝希文化的面貌开始发生明显变化[4]。据研究,苏贝希人并不是那种逐水草而徙,居无定所的游牧民,他们有自己基本固定活动范围,考古中发现过苏贝希文化的村落遗址。苏贝希人死后葬入氏族公共墓地,早期苏贝希人严格按氏族墓葬制度有序布列墓葬,墓葬大小和随葬品多寡区别不大,表明墓主人的生前的社会地位基本平等,到了苏贝希文化的繁荣期,在氏族墓地中出现的大家族合葬墓引人注目,它的基本结构和后述的车师贵族墓葬基本一样。在氏族公共墓地中,划分出特别的家族茔区,表明这一家族也有了某种特权,社会开始出现了分化。进入汉代,据我国正史记载,居住在吐鲁番盆地的是车师人,汉代车师人文化承袭苏贝希文化,由其发展演变而来,它们之间演变的轨迹十分明显。由史前车师文化到汉代车师文化,首先是在氏族社会内部形成了有特权地位的大家族,这是我们研究绿洲国家由原始步入文明过程时值得重视的现象,随着这种大家族势力的不断扩大,出现超越氏族的公共权力,最终发展为城邦国家。交河城就是吐鲁番绿洲城邦国家确立的标志[5]。 据史籍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6]。姑师即后来的车师,盐泽为蒲昌海,即罗布泊。楼兰、姑师都在罗布水域旁。后汉武帝伐楼兰、姑师,姑师人退居博格达山以北的吐鲁番,此后开始一直到五世纪狄冻凳γ鸸奈灏俣嗄辏凳κ贾找越缓游汲牵庖皇逼诔莆凳逼凇N挥谕侣撤形?0公里亚尔乃孜沟河沟间台地上的古城址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是车师国都交河城,这在学术界已几乎没有争议[7],但在交河故城中很难确定那些遗迹是车师国时期,在交河故城研究中,车师国时期的考古研究实际上长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是一直困惑交河城研究者的一个大难题,这种情况到了二十世纪末有了突破。目前交河故城发现的属于车师国时期的遗存有三处。 第一处:1930年黄文弼先生在交河城故城北二号台地上发现一处墓地,发掘墓葬8座。墓葬有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土坑偏室墓,葬俗有单人葬或二次合葬,出土有铜片、兽形铜环、石斧、骨镞、骨质弓弭(黄文弼先生认为是骨签,实为弓弭)等。黄文弼先生推测“沟北墓地出土之器物……皆不出纪元前一世纪至三世纪”[8]。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台地上的墓葬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台地在交河故城所在台地之北,南北狭长,北部顶端被两侧河水冲刷切割成尖首状。墓地东侧的部分墓葬被河水冲切破坏,包括黄文弼曾发过的部分墓葬也已不复存在。试掘的墓葬中一座墓葬保存完好,墓内死者头北脚南,仰身直肢,头端随葬数件陶器,有陶、钵、杯等。其它墓葬中只有残骨,有的为二次葬,f座墓中二次葬者的骨骼在迁葬时被染成了红色[9]。从墓葬出土随葬品等看,黄文弼先生所断年代不误。墓地未发现后述的车量贵族墓葬,应当是车师国时期一般平民的墓地。 第二处:1994年考古工作者在交河故城北的一号台地上发现车师王族的陵地。考古工 作者发掘其中的两组大墓,还在墓地南侧一座大墓的近旁开了一探沟。每一组贵族大墓都包括主墓室和许多陪葬墓、大量的殉葬坑。合计发掘各类墓葬55座,殉马坑55座[10]。每一组大的墓葬中的死者都来自于一个车师王族。M01(座)是一座(组)车师王族或贵族的墓葬。它包括土坯围墙内的主墓及相邻的殉马以及土坯围墙外16座陪葬墓和24座殉马坑。这座墓位于墓地的中部偏北,北部临断涯。地表上有土石堆,直径15.2米,石堆中部有凹坑。土石堆下覆盖环形土坯围墙,土坯围墙直径10.3米,保存最高0.6米.主墓位于土坯围墙的中央。墓葬形制为竖穴偏室,竖穴墓道口平面长4.26、宽1.4、墓道深4.7米。墓道中填土为沙土。为上下墓葬方便,墓道壁上挖出成排的脚窝。墓室挖在东壁,墓室口依次竖立着12根圆木,残高10—30厘米,墓室口南部木头排列和保存较好,北部扰成缺口。墓内残存有人骨殖。主墓东侧有一殉马坑,形制为圆形竖穴土坑,口部填草,内殉两匹完整的马。土坯

责任编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