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是本 外语教育是柱 双语教育是路

2008-11-17 22:07:08  作者:欧卫红  来源:中国双语教育网
300*250广告位

作者:重庆教育学院外语系副主任

摘 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双语这一现,更象一块石头,在已经不平静的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从很大程度上讲,双语在中国确属新生事物,其目的、任务、规律、走势等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努力实践、不断推进、成果逐渐显现的同时,仍有一些许多值得探索和需要回答的问题。例如,双语教育与母语教育、外语教学究竟什么关系?我国已经有了外语教学,为什么还要实施双语教育?对此,本文拟就从中国双语产生的原因以及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母语教育是本,外语教学是柱,双语教育是路的观点,以期与同行交流,以得赐教。

关键词】 母语教育; 外语教学; 双语教育

 

1.问题的提出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的大规模兴起和研究,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这些国家或地区或者是要解决由移民引起的、影响到社会交流和移民子女受教育的语言障碍问题,或者是面临由语言问题引起的民族矛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双语教育,其问题或矛盾也随之得以解决;但一些国家则认为,双语教育投入多、见效慢、得不偿失。

我国本是一个单语国家,并无上述国家和地区所遇到的问题或矛盾,却在近几年掀起了一股双语(本文指汉外双语)热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热潮?如果实施双

语教育,会影响或冲击母语教育和外语教学吗?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认识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也许会从一定层面上能回答这些问题。

 

2.我国双语产生的时代背景

 

我国双语的迅速兴起和发展,实际上是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开始的。21世纪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各国对外语的需求明显加大。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这样一个单语教育国家就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主要表现在学科型双语人才的严重匮乏。我国学科型人才往往只精通自己的专业,普遍缺乏学科外语的知识和水平,缺乏用外语与国外同行进行本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

那么,如何解决这燃眉之急?2001, 教育部要求一批重点高校都要尽快在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课程中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双语教学但是,要培养出大量的学科双语人才,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实施双语教育。只有培养出双语小学生,才会有双语中学生,才会有双语大学生,最后为社会输送学科型双语人才。

中国双语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兴起和发展的。

 

3.几个应该弄清楚的概念

 

在分析了我国双语教育产生的背景之后,要回答双语教育是否会影响或冲击母语教育和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弄清楚几个概念,即母语、外语、双语、教育和教学。

母语mother tongue)、外语(foreign language)和双语(bilingualism 都是语言学家们试图准确定义的术语,但至今还不能众口一词,以下选用的都是一些较权威的词典所下的定义。

mother tongue: a general term for the language of the childhood home, learned ‘at one’s mother’s knee’

   ——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a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native language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in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region

   ——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bilingualism: the capacity to make alternate (and sometimes mixed) use of two languages, in contrast to monolingualism or unilingualism and multilingualism.

   ——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以上定义清楚地表明:母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就听到、使用的语言,它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自然习得、发展起来的;外语是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它不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大部分人所必须使用的交际语言;双语即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并根据需要能进行适时、恰当的语言切换(code-switching)。

 

在弄清楚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上,还需要区分“教育”和“教学”两个概念。

educate: to give intellectual, moral and social instruction to someone ( especially a child), typically at a school or university

   ——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teach: to give (someone) training or lessons in a particular subject, how to do something etc); pass on knowledge or skill (to)

   ——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由以上定义不难看出,教学主要是指对某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教育相对来说是一个大概念,它不仅包含了教学,还包括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和社会教育。这些概念对理解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目的、作用及其关系至关重要。

 

4. 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双语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母语、外语、双语和教育、教学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4.1 母语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母语通常被看作是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的同义语。但是,一个人在使用术语时选择的是母语而不是第一语言,选择的是母语教育而不是第一语言教育,他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种感情色彩。如果说母语是伴随一个人的出生、成长而习得、发展起来的语言,那么母语教育就是要将母语及母语蕴涵的全部,通过语言及其它学科教学,传授给下一代。

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里,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母语教育就是要将汉语及汉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文化习俗、历史地理、诗韵文采、名人趣事等,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要完成母语教育的任务,只靠一两门课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母语教育是一个大概念,除语文课是重头戏之外,还应包括政治、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社会、音乐等学科。因此,语文、政治、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语言主要应该是汉语普通话,历史、地理、音乐等课程的大部分章节,也应将普通话作为第一教学语言,就是要让炎黄子孙、尊老爱幼、才疏学浅、“五·四”运动、徐霞客、《红楼梦》等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精练表达、历史大事、名人佳作等牢记在心,并能脱口而出。母语教育甚至还应包括升旗仪式、团队活动等,因为我们的国歌人人都会唱,我们的党团信仰能继承和延续,这些仪式和活动起了不小的作用。

只有在这样的母语教育之下,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及汉语所表达的思想、记述的史实、形成的文化等才能得到真传,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发扬光大。如果一说搞双语,就将这些内容全用外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那就不仅得不偿失,而且适得其反!

现在,中小学搞双语教育,大部分是从数理学科开始的,如数学、化学等,这应该说是较科学的选择。但是,就是这些数理学科中,有些部分也包含着我们汉语独特的、值得代代相传而其它语言无法相比的精练语言,如“勾345”等。

因此,母语教育不仅肩负着汉语语言教学的任务,同时还包含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民族精神的培养等。所以,母语的教授过程一定是教育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

4.2 外语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国家外语事业,如外事、外贸、翻译、外语教学等所需的各类外语人才。

在我国这样一个单语国家里,外语教学起着特殊的作用。它主要研究外语人才培养规律、编制修订外语教学大纲、编写出版各种外语教材、探索外语教学艺术和方法、改进外语教学手段和设备、建立完善外语考试制度和方法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外语教学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肩负的是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重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急需培养学科外语人才的今天,外语教学将起到更加重要和广泛的作用,除继续培养我国外语事业所需要的各类外语人才之外,还能为双语教学、为培养学科外语人才奠定基础,架起桥梁。

由外语教学的目的和作用所决定,外语的教授过程是教学过程。

4.3 双语教育的含义、目的和作用

前面提到,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问题不同,双语教育的含义、目的和作用也就不同。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国急需能用外语(主要是英语)打国际官司、开展国际贸易、跻身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型双语人才。因此,我国双语教育的含义是:在非语言学科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能在自己专业领域直接、自如、达意地与外国同行进行口头和书面学术交流、共同研究的学科型双语人才。

那么,实施双语教育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达到这样的目的吗?回答是可能的。

未实施双语教育的学科教学,都是以汉语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只有外语教学,以英语教学为例,才是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这样的教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一,学科教学使用母语,英语教学使用英语,这好象人为地在母语和英语的教和学上划了一条清楚的界线,将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时间人为地局限在了学时非常有限的英语课堂,这样,听不懂、说不出的“哑巴英语”现象就比较自然地出现了;第二,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都是一般的、日常语言文化知识,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不可能扩展到学科英语,当学习者今后有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时,学科英语还是一个空白,几乎得从头开始,这实际上等于延长了人才培养时间,致使我国大部分学科型人才的专业英语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如果实施双语教学,就能将以单一的汉语普通话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学,扩展为以普通话和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学,实际上就把英语教学的时间从英语课堂延长到了学科课堂,学生听、说、想、用英语的时间就成倍地增长了;如果实施这样的双语教学,就能将一般的日常英语拓展到了学科英语,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就开始学习、使用学科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等,就能为以后的专业学科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成长为我国需要的既精通专业、又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学科型双语人才铺平了道路。

由双语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所决定,双语的教授过程是教育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

 

5.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关系

 

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双语教育的关系是:互相关联、层层递进、缺一不可、各尽其能。具体描述为母语教育是本,外语教学是柱,双语教育是路。

5.1母语教育是本

母语教育是本的意思是,母语教育是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母语教育是外语教学的思维、文化、情感基础。

母语教育是伴随着一个人的出生就开始的。母语是自然习得的,其水平又通过学校教育而得到提高。随着母语的获得和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随之发展,一种文化、情感也随之形成。对于一个中国儿童,在语言思维上,“妈妈”、“唱歌”、“玩耍”就是他今后学习mothersingplay的基础;在文化上,他开始接触并深入心灵的都是米饭、饺子、春节,有了这样牢固的母语文化基础,对以后出现的 sandwichfish and chipsChristmas就只是产生了解和尝试的心理;在情感上,炎黄子孙、国旗国歌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如果有一天他在国外,如在英国,听到英国人唱英国国歌时,他自然有一种冲动,想唱“义勇军进行曲”!

第二、母语教育是外语教学的语言基础。

儿童在母语教育中获得了母语学习的能力,如拼音、造句、朗读等。有了汉语的拼音能力,就很容易掌握英语音节或单词的拼读方法;有了汉语朗读基础,在读英语文章时,就会有意群、断句的意识和能力;汉语的“的”、“地”做助词的用法,在学习英语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形容词和副词时,就会产生良好的正迁移的作用;有了汉语诗词的韵律基础,就能较快认识和区别英语诗歌韵律的特点;有了汉语普通话的基础,就自然产生学习和掌握标准英语(BBC VOA)的自我要求。总之,有了母语的基础,才能将英语与汉语的相同语言现象实现快速正迁移,才能将主要精力和时间较多地投入到那些不同点上,取得快速、高效的英语学习效果。

第三、母语教育是双语教育的基础。

首先,母语教育,如前所述,是双语教育的思维、文化、情感等的基础(这里不再赘述)。

其次,母语教育是语言切换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适时进行语言切换。有了良好的母语基础,切换才能自如、恰当、达意。这一点对于老师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有了良好的母语基础,他才能很好地把握和决定什么内容必须用母语讲,讲到什么程度;什么内容最好用英语讲;什么内容需要使用两种语言等。实际上,各门学科的讲解和操练,如前所述,都存在语言切换问题,但是,不同的学科切换的频率、内容、程度等是有区别的,有时这种区别还很大。良好的母语文化语言基础,是切换质量的重要保证。以习语为例,英语有些习语非常生动、形象,在切换中,使用的词语或深或浅,或由浅入深。比如,在讲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对象进行适当或由浅入深的切换:雨下得很大 下着瓢泼大雨 大雨滂沱等。

5.2 外语教学是柱

外语教学是柱的意思是,在母语教育这个大背景之下,外语教学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外语教学是母语教育的扩展。

外语教学是将外语语言知识教给学生,培养用外语听、说、读、写、想等技能,使他们具备学习和运用与母语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果只有母语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外语教学是母语教育的扩展。

第二、外语教学是我国外语事业的支柱。

如前所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国家外语事业如外交、外贸、外语教学、翻译等所需的各类外语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学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外语教学,就不可能培养出外语人才,就不能支撑我国的外语事业。它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

第三、外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基础。

在双语教育中,不仅母语教育非常重要,外语教学也不可或缺,它为双语教育奠定的是外语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口语、听力等基础。可以说,没有外语教学就不可能发展双语教育,学生没有日常外语基础,就不可能学习学科外语。因此,在双语教育兴起并有趋发展的今天,外语教学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只能加强,使它继续支撑我国的外语事业,同时为双语教育,即为学科双语教学铺平道路。

5.3 双语教育是路

双语教育是路的意思是,在面临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只有母语教育和外语教学是很不够的,我们必须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能自如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学科双语人才。要培养出这样的双语人才,双语教育是必由之路。

我国是一个单语国家,要在基础教育阶段非语言学科实施双语教学,使大面积的学习者从小学就开始用普通话和英语学习数学、科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有实施双语教育,才能将单一的母语学科教学扩展为以母语和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学,才能将英语学习时间从为时有限的英语课堂延长到学科课堂,学生学习和操练英语的时间和机会就能成倍增加;只有实施双语教育,学生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学科英语,才不至于在成为学科专业人才之后从头学起,我国人才培养时间才能大大缩短;只有实施双语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科型人才因英语水平不高而难以进入国际学科领域、从事国际事务的状况;只有从现在就实施双语教育,才能层层培养出双语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既精通专业、又谙熟学科英语,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终端双语人才。由此可见,双语教育是母语教育和外语教学的结合,也是它们的拓展和延伸,解决的是英语学习和习得的时空极为有限、学科英语学习几乎是空白等棘手问题,培养的是国家急需的、能自如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双语人才。因此,双语教育是培养双语人才的必由之路,是现代教育应该重视和研究的新课题。

 

5. 结  语

 

母语教育、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如前所述,是互相关联、层层递进、各尽其能、缺一不可的。它们的这种关系正好说明:在我国,母语教育永远是本,只有搞好母语教育,才谈得上外语教学和双语教育;在搞好母语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外语教学,因为它不仅支撑着我国外语事业,还是双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搞好母语教育、加强外语教学的基础上,研究实践双语教育,使它健康、稳步发展,从而肩负起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种专业、各个领域的双语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王本华.双语教学论丛[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Anderson, U. Growing Up With Two Languages [M].(2nd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2004.

 

[3] Baker, C. Found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1.

[4] Bhatia, T. and Ritchie, W. 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 2004.

[5] Bialystok, E. Languag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 Childre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6] Bloomfield, L.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1933.

[7] De Groot, A. Tutorials in Bilingualism: Psycholinquistic Perspectives [C].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7.

[8] De Mejia, A. Bilingual Education in South America [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5.

[9] Diebold, A. Incipient Bilingualism in D. Hymes et al (eds), 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4.

[10] Harding, E. The Bilingual Family: A Handbook for Paren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1] Hoffmann, C. 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 [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1.

[12] Lanza, E. Language Mixing in Infant Bilingualism: A Socialinguaistic Perspective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7.

[13] Lyon, J. Becoming Bilingual: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a Bilingual Community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6.

[14] Riley, B. Linguistics of Bilingualism [M]. New Delhi: Cosmo Publications, 2000.

[15] Rivera, C. Placement Procedur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Policy Issues [C].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84.

[16] Romaine, S. Bilingualism [M].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5.

[17] Shin, S. Developing in Two Language :Korean Children in America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5.

[18] Wei, 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Bilingualism [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2.

[19] Zentella, A. Growing Up Bilingual: Puerto Rican Children in New York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