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

2006-03-02 08:39:42  作者:邓佑玲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300*250广告位

     内容提要:本文立论的基拙是语言与民族、民族文化之问的密切关联。在此基拙之上,文章
以土家族为例,论述了中国双语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主要类型,提出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
合过程中.如何使毋语毋文化不被第二语言文化同化,减少异族文化对母语文化负的或破坏性的
作用等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育文化认同涵化文化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6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575 (2000) O1-0113-07

     在阐释和理解双语现象的产生、双语人母语及文化的保持、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和双语教育类型、教育模式的选择、双语教育结果的评估等诸多问题上,存在着民族接触、语言接触和文化的接触、理解和接受等问题。操双语者的文化认同意识,即他们对母语和第二语言、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双语现象的产生和实施双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引起双语学界的广泛关注。

      双语教育是人们在系统认识双语现象基础上的产物。没有双语现象就没有双语教育。人们对双语现象的界定实际上是就操双语者的双语熟练程度或者双语水平而言的,即一个人除了他的第一语言外对另一种语言能达到同样熟练的程度,并能够在任何场合中同样有效地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这一定义仅表明操双语者要掌握两种语言系统,而且还强调同样地具有使用两种语言系统的能力,能用两个语言系统可能或至少部分地在概念水平或形象水平上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是,在双语人的语言实践中,情况并不总是如定义所说的那样。究其原因,一方面存在于各种语言本身的词汇语法使用规则内部;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使用各种语言的不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的差异。在双语使用中各种语言间的难以还原性(irre-ducibility)反映了文化的民族性、独一无二性。操双语者的语言运用及其行为功能决定于个体的文化认同意识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因此从双语教育来说,如何使双语学习者能够在充分习得第一语言文化的基础上,习得第二语言及其文化,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实现无障碍游移,成为理想意义上的双语双文化人,抓住双语学习者对两种文化的认同是
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所讲的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操双语者对母语文化和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个性及共同性的双向理解和接受。文化认同、文化接触最显著的结果是文化的涵化。涵化或称文化移入,也有人称文化接触......

全文阅读下载

(可右键点击另存下载后阅读。本下载,只供教学,参考,学习使用,请尊重作者著作权利。此连接提供的是压缩后的CAJ文件。下载解压缩后,即可使用CAJ阅览器阅读文章)



 

责任编辑:

关于 |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