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理论与维吾尔文学研究——以艾合买提·孜亚依创作长诗《热比亚与赛丁》为例 (1)

2008-04-16 21:37:17  作者:姑丽娜尔·吾甫力  来源:维吾尔在线
简介:艾合买提·孜亚依是20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其代表作《热比亚与赛丁》具有多重解读意义。以读者理论为视角,研究该叙事长诗对维吾尔叙事诗传统的创新与突破,并由此探讨维吾尔文学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姑丽娜尔·吾甫力 (维吾尔族)

(喀什师范学院 科研处,新疆 喀什 844007)

      摘 要:艾合买提·孜亚依是20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学者,其代表作《热比亚与赛丁》具有多重解读意义。以读者理论为视角,研究该叙事长诗对维吾尔叙事诗传统的创新与突破,并由此探讨维吾尔文学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读者理论;维吾尔叙事传统;艾合买提·孜亚依;《热比亚与赛丁》
      中图分类号:I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8)01-0062-04

       法国后现代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在其著作《S/Z》中曾这样发问:“读书之际,不时中辍,非因行为索然,恰恰相反,乃由于思绪、兴奋,此情此景未降临您身吗?”这是对阅读状态的描述,是阅读者对自身的考问。作者这样解释了他如此考问的原因:“因为数世纪以来,我们对作者感兴趣太甚,对读者则一点儿也不注意,大多数的批评理论依照冲动、压抑、无法遏制之类,来尽力解释作者为什么写作……作者被视为其作品永久的主人,余下我们这些人,他的读者,则纯粹被看作只拥有用益权的人。此系统显然隐含着一个权限主题:认为作者具有某种君临读者之上的权利,他强迫读者接受作品内某种特定的意义……”[1]他欲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对阅读的关注,唤起一种阅读理论。
文学研究中的读者研究,已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自接受理论被引进文学研究后,强调读者接受在文本阐释中的重要意义,读者的期待视野对作者创作的重要推动作用都成为新的研究话题一一被提到研究者面前。因此,从读者理论为视角的文学研究中,我们有理由说任何一个作者头脑中都有一个潜在的读者群。作者心中也有着对读者的期待,这是一个预想的读者,作为对话者的读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理想读者”①。读者作为从事阅读活动的人是阅读理论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而实际上读者的千差万别又往往使这一研究陷入困境。为了建构阅读理论的大厦,批评家们提出各种概念来限定心中构想的读者形象。
      费什提出“有知识的读者”这一概念。与罗兰·巴特一样, 费什强调“阅读是一种活动,是一件你正在做的事”,他这样强调是因为感到当研究者做出分析性批评时,读者却总是被遗忘或被忽视。他说���“谁是读者?显然,在我的分析方法中,这个读者是具有这样一种思维能力的人,是一理想的,或理想化的读者……这种读者是有知识的读者。他们需符合以下要求:(1)能够熟练的讲写成作品文本的那种语言;(2)充分的掌握‘一个成熟的……听着在其所能理解过程中所必须的语义知识’,包括词组搭配的可能性、成语、专业以及其他方言行话之类的知识……(3)文学能力。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读者,他在将文学话语的特性,包括那些最有地方色彩技巧(比喻等手法)以及全部风格内在化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经验。”[2](165)费什认为他的这些读者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而是一种混合类的读者。这其中就有作为批评家的读者。
      巴特对读者的划分和解释可以说是对费什的理想读者观点的一个很好的注释。巴特划分出两类读者形象,消费性读者与生产性读者。消费性读者在阅读中完全依赖文本引导,只理解文本提供的一种意义,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消费性读者阅读作品的目的是追求刺激和娱乐,或者获得某种人生的经验,所作的努力一般只是价值判断,“我觉得这书不错”或“我感到完全不是这回事”。生产性读者则不然,他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拒绝文本明显的可理解性。他把文本视为可理解的材料,在阅读中自身将成为阐发文本多重意义的另一个生产者。
      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中提出了“理想读者”的概念并作出限定,理想的读者是一个理论建构,也许最好看作可接受性的这一中心概念的化身。这一界定表明理想读者的两个特征:抽象性与可接受性。首先,理想读者是一种理论建构,被假定具有阐释文本的阅读程式,(有能力的读者)凭借这套程式,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才能被理解��这套程式独立于个人的差异,这是一种结构。这种抽象性是理论研究的前提。其次,理想读者作为接受者,也被称为建构文本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读者头脑中不是一片空白,他贮备有理解作品规则和话语的能力,而这就是理想读者的阅读能力。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理想读者并不仅仅满足于听到一个构成话语或简单转述一个虚构的故事,他还具有巴特所期待的生产性读者的某些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制作新的话语。
      维吾尔族诗人艾合买提·孜亚依(1913—1989)是20世纪维吾尔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其创作贯穿于维吾尔文学的现代、当代和新时期三个阶段,见证了20世纪维吾尔文学发展的过程。他以丰硕的诗歌创作成果在维吾尔诗坛享有盛誉,并以丰厚的语言功底和古典文学造诣在维吾尔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因为他的作品未被翻译为汉文,所以中国学术界对艾合买提·孜亚依及其创作缺乏了解。本论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艾合买提·孜亚依及其代表作《热比亚与赛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能由此得出自己对维吾尔文学研究的思考。
      受波斯、阿拉伯叙事长诗的影响,维吾尔古典叙事长诗形成了固定的叙事模式,即“故事中套故事”的模式。在维吾尔文学研究中,对叙事长诗的研究也大多在这一模式框架内进行,很少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挖掘和研究。艾合买提·孜亚依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叙事长诗《热比亚与赛丁》中,对维吾尔族传统长诗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故事中套故事”的传统模式在他的笔下变为“不同的人讲述不同的故事”这样一种多声部组合,使传统达斯坦文本不再是仅仅继承波斯、阿拉伯传统,还更多具有了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成为开放的、立��的对话式文本。其中,非常值得研究者关注的是作者对读者的有意强调并将读者作为文本的重要内容,体现出维吾尔族作家对读者参与文本意义的理解,对罗兰·巴特等人提出的生产性读者所作出的不谋而合的维吾尔族式的诠释,这正是作者对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的创新所在,代表了20世纪维吾尔文学对本族文学传统继承与创新的成就。这部作品中总是有一个清晰的读者形象,而且作者本人在叙述中总要时不时介入作品与这个读者对话,或者经常提醒读者注意他的作品,理解他的作品。虽然这都是文本中的形象,属于叙述话语技巧,但我们仍可以将其理解为艾合买提·孜亚依对维吾尔文学中新的阅读方式的思考和在作品中的大胆尝试。
      艾合买提·孜亚依对维吾尔传统达斯坦在20世纪末的思考,更多的是从研究者的读者角度进行,因此他的创新思想首先基于他对理想读者的期待。他打破了传统达斯坦连贯性的叙事模式,不断变换叙述者身份,吸引读者转变传统的阅读模式和理解模式,挖掘作品的多重含义,作者与读者共同为达斯坦这一古老体裁注入新鲜活力。
      从理想读者理论角度研究叙事长诗《热比亚与赛丁》,本文将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该文本中明显表现出对读者的要求,一是从理论角度讨论理想读者对维吾尔达斯坦研究的意义。
      爱情长诗《热比亚与赛丁》倾注了作者一生的心血,他称之为“思想的海洋”。艾合买提·孜亚依殷切期待着读者能细心体会并能从中有所感受。他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果读者只关注长诗中的爱情故事,就不会真正理解这部作品,因此不断要求读者进入他的作品,理解人物的意义和创作者的心意:作品要求读者的理解,逐一分辨其中的精华���所以在读这部长诗时,要从中获得几方面的知识。在漫步花园采摘花朵时,不要仅被爱情所吸引。作者列举了读者应从长诗中发掘的意义:第一要明白什么是爱,要理解爱的真谛和痴情者。第二要知道爱的神圣和纯洁。第三层意思父母如若给你教诲,无论何时子女都要倾听领会。第四是作为父母应有所悟,要理解儿女所思所苦。

责任编辑:

[1] [2]
关于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