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5月宏观经济数据:流动性和通胀凶猛

2008-06-19 09:05:58  作者:  来源:星岛环球网
[维吾尔在线讯]

  从已经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虽然5月受四川地震的影响,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投资仍继续增长;贸易顺差短期内难以发生趋势性改变,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未变,而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高企的问题仍将是未来宏调调控的重点,从紧的货币政策短期难以改向。

 

>>5月宏观经济数据: CPI降至7.7%  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长8.2%  货币供应量激增18%  消费品零售额劲增21.6%  贸易顺差下降 使用外资增55%  财政收入激增33.8%  工业增加值反弹  企业商品价格飙升9.6%  固定资产投资增25.6%

  投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从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雪灾结束后,工业增加值单月增速由1至2月份的15.4%反弹至3月份的17.8%,5月单月虽实现了16%的增速,但扣除节假日调整因素呈现回落趋势。

  工业生产面临放缓压力。广发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刘朝晖认为,工业增速放缓主要是供需双向挤压的结果:一是PPI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减产;二是紧缩力度持续增大,导致总需求实际增速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从施工和新开工的项目来开,截至5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7.6%,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比上月提高2.6%,这是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速首次回升,投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进出口实际增速未加快

  从5月份的贸易数据来看,单月28.1%的出口增速推动1至5月的出口增速达到22.9%,比1到4月的数据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一创业证券研究员王皓宇指出,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呈现回升的势头,超出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在经历了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的回落后,最近连续两个月上升,表明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爆发所发生的“过调”可能接近尾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5月出口增速显著反弹,源于今年“五一”长假缩短可能影响货物报关的进度。剔除这一因素,出口增长并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高。

  从进口来看,5月单月的进口增速上升到40%,推动1至5月进口增速达到了30.4%的高水平,比1至4月的数据高出2.5个百分点,特别是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速达到69.4%,“步伐明显加快”。

  哈继铭认为,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进口名义增速强劲源于进口价格的高涨,实际增速并未加快。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中国今年以来实际进口增速8.9%,比去年有所放缓。

  PPI飙升加大通胀压力

  《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指数继续上涨8.2%,而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则小幅回落至7.7%,这是PPI在近15个月来首次超越CPI涨幅,且从从国际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走势看,PPI还存在高企的可能性,而CPI则呈预期小幅回落的态势。

  P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领先指标,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上涨将推动CPI上行,由于PPI向CPI的传导存在滞后现象,对通胀的短期影响可能不大,但未来半年左右,对通胀的影响将显现。由于通胀压力,中国央行7日大手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1%,并预计未来将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

  此外,基于CPI与PPI之差对于工业企业利润有较强的领先作用,未来数月PPI与CPI走势分歧的局面将进一步强化,导致利润将更多地向上游行业转移,下游工业企业利润可能进一步受挤。

  “流动性过剩”局面未改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而广义货币供应量反弹意味着“流动性过剩”局面未改。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5月份货币供给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贸易顺差和热钱的流入,抗震救灾导致的信贷增速的上升也是货币供给增加的一个原因。

  国泰君安研究员姜超认为,流动性过剩与银行资金短缺并不矛盾,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指的是银行体系资金充裕,而目前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资金,使得流动性在分布上出现失衡:大型国有银行资金相对充裕,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资金头寸比较紧张,影响会更明显。

  调控越来越注重“预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的同比增速为21.6%,增速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这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不断加快的趋势终于得以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物价指数回落的影响。

  CPI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逐步回落,显示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为进一步控制流动性的过快增长,央行在公布PPI数据前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使之达到了24年来新高,凸现了国家在控制通货膨胀,控制流动性方面的决心,也表明中国的宏观调控越来越注重“预调”。

  地震后的重建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投资机会。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宏观经济  流动性  通胀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