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与少数民族共生关系研究

2006-03-01 12:39:20  作者:茹永福(温州大学人文政法学院教授)  来源:
300*250广告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田管理局47团驻在墨玉县境内,整个团场四周环绕着维吾尔族农
村社区。团场职工和当地维吾尔人唇齿相依,密不可分。在民族构成上,尽管墨玉县境内的
汉族人口90%以上集中在47团场,但是在团场内部维吾尔族人口却又占全团总人口的
42 %。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民族构成,在墨玉县和47团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共生关系。
也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我们对47团做了典型调查。


一、团场基本情况
      47团场位于距墨玉县城28公里处(直线距离),东邻该县的吐外特乡,南接奎牙、普
恰克其、阔依其3个乡,西连乌尔其、喀尔赛2个乡,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接壤,面
积60平方公里。团场地理坐标位置北纬37032'6",东经790382",土地多为盐碱、沼泽、沙
性地,分布在相距16-18公里左右的三大块七小块上,呈大分散小聚居态势。团部昆仑屯
位于墨玉城西北28公里的盐碱地带,最远的煤矿(采矿连),设在距农场南部100公里昆仑
山脉北缘的杜瓦矿区的东部7公里处。其他连队分别位于墨玉县昆仑屯的杨树村、花果村、
河坪村、羊庄、苦井村、梧桐村、河湾村等地。位于昆仑屯北部1.5公里处的屯北村九连,
职工均为维吾尔族农民,又称“民族连”,属集体所有制。整个团场平均海拨1200米,气候
干旱,多风沙,年平均气温为11 }-13 0C(元月平均气温-6.590,  7月平均气温24.79C ) ,
年降水量36.2毫米,年蒸发量2400-2700毫米,无霜期平均190-220天。日照总时2650小
时,年日照率为60 %,每年4月上、中旬常出现1周左右的低温春寒,纯属典型的大陆性气
候。
      全场地域总控制面积20.3万亩,可开垦面积3万亩,耕地面积1.83万亩,是一个农、
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农场。1995年,我们去调查时,全场总人口为3815人,其中,
汉族人口占54 %,维吾尔族人口约占45 % ,  1%为其他民族职工。团场辖有10个农业连队、
1个畜牧业连队、3个工副业连、I个运输队、1个基建专业队和1个干休所。
    47团的前身是八路军359旅714团,解放战争时改编为1野2军5师巧团。1949年10月进驻新疆,      只用18天时间 横穿塔里木盆地解放了和田。1953年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
的号召,部队整编后巧团留了1个营,由国防军转成农业生产部队,成为新疆军区生产建
设兵团农业第1师第3团。1982年恢复兵团建制,归和田农场管理局领导至今。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致,过去,团场几乎没有独立的渠系和道路。47团的1, 2, 3
连属当地旧乌奎牙渠灌区;4, 6, 7, 8, 9连属喀尔赛灌区。1960年才修建了全团唯一的独
立渠系“昆仑渠”,全长仅20公里。因此,从人文地理角度看,47团形成了与墨玉县经济
的共生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当然,农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基本实现了耕地、播种、
植保、收割等机械化。全场的工副业生产主要有发电、采煤、磨面、轧花、制手套、榨油和
农机具修理等。全场商业按驻区分,以墨玉县为中心,设6个商业网点(其中包括和田城内
门市部)。在墨玉县城中设有食堂、旅社、理发、铁皮加工、压面、汽车运输和修理等。另
有小学9所,中学1所,还有卫生队和连队医疗室等医疗卫生设施15个。

二、团场民族关系的特点
      由于47团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了民族团结,从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将部分维吾尔族
农村社区吸收进来。如47团9连,职工几乎全部是维吾尔族,该连队在划人47团之前,属
喀尔赛乡(红旗公社)辖地,拥有800多亩耕地,47团成立时,整个村庄及耕地划给了47
团。除并人团场的民族连外,历史仁不少维吾尔族农民,在通婚和其它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
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来到农场,成为团场的职工。从47团民族通婚家庭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特定的环境形成了特定的民族通婚圈。这种婚姻之所以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
末60年代初。这是由于当时条件造成的,当时转业的军垦战士大都为单身汉,他们经过多
年战争,年龄都已超过30。再加上农场内男女比例失调,周围又都是维吾尔族聚居区。
     第二,特定的环境为不同民族的男女创造了交往的机会。这些与汉族通婚的维吾尔族妇
女,当时均在47团从事某种劳务工作。因为工作的缘故,使她们有机会接触后来成为她们
丈夫的军垦战士。因此,当时的环境为不同民族男女之间的交往创造了机会。在交往中萌发
爱情,结成眷属。
     第三,自由恋爱是民族通婚家庭关系良好且稳定的基础。我们所调查的这些家庭,他们
的家庭关系特别融洽。在家里所有的家庭成员主要使用汉语交际,男方也会说少量的维吾尔
语。其子女均上汉语学校,家庭中的维吾尔族妇女在心理素质、生活习惯上均有明显变化。
她们普遍操汉语,穿汉族服饰,但还是喜欢戴维吾尔族妇女的方头巾。她们和她们的汉族老
伴十分恩爱。虽

责任编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