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导向与民族交流

2008-04-19 20:39:01  作者:维吾尔在线网友  来源:维吾尔在线
     在3月28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外宣办主任会议举行。现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在会上在其讲话中提出:“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新 疆外宣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正面宣传,面向国内、国际宣传新疆、展示新疆良好形象,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营造更加有利的国内外舆论环境。” (《新疆日报》3月28日文章)

      以往似乎很少看到这样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的强调要“正面宣传”的讲话。在看到这个新闻的同时,再结合时下的国际国内环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信息。或许是因为前段时间西藏暴力事件发生的初期政府在处理该问题上略微凸显的被动性以及国际舆论片面性不负责任的报道,再加上奥运圣火在国外传递时候遭受的无理刁难,刺痛了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屈辱的伤口,导致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表达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也一度出现一些极端的种族灭绝言论。纵观这些年来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政府的刁难,其切入点已经从过去的环保、“中国制造”等问题转向到对中国社会民生、少数民族政策执行、文化保护等的关注,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将会是未来西方反华势力刁难中国的主要切入点。上诉舆论政策导向的转变我们可以看成是政府针对外部环境的转变而做出的积极反思和检讨,并认识到在处理国内民生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舆论宣传工作等方面的失误。

     作为一个从小就生活在汉民族大圈子中的少数民族,和周围的汉族朋友并无大多的隔阂感。但是,和他们谈到新疆和西藏的时候,这些人脑袋里面第一个崩出来的词汇不是“新疆小偷”就是“东突恐怖分子”,不是“达赖喇嘛”就是“藏族要搞分离”,大多数人难以做到摒弃这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考虑问题,很少有人会先想到天山的雄伟、喀纳斯湖的清澈、维吾尔姑娘的美、南疆的贫困、塔里木的石油、布达拉宫的神圣。然而,他们都没有去过新疆、也没有去过西藏。为什么他们会对这两个地方有如此的“印象”呢?

     翻翻我们的各大媒体、互联网就可以知道答案,由于西藏、新疆地缘位置、民族文化、社会历史问题的特殊性,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小偷”可以被无限的放大然后给一个省级地域、一个民族扣上一顶帽子变成“新疆小偷”、“维族小偷”;一说到“东突恐怖分子”就把“分裂”、“恐怖袭击”的罪名都安在一个民族身上,似乎新疆就是产小偷的地方、维吾尔族都变成了小偷、维吾尔族都是东突恐怖分子,都要闹独立;一提到达赖就认为藏民族都要搞分裂。似乎我们都忽视了“小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这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民族才存在的问题;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藏青会之流的行径危害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危及普通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所有民族共同的敌人,这必须要严厉打击,但是这些极端分子并不代表整个维吾尔族、藏族同胞,这些并不是维吾尔族、藏族同胞的真实声音。他们同样希望国家的安定统一,各民族团结共同搞好社会经济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当然从信息接受的角度来说,正面和负面宣传的接受和传播力度,负面信息的膨胀力会大的很多,有句话说的比较实在:当谎言重复一千遍的时候,谎言也就成了所谓的真相。

      而看看此时的我们的各大媒体,几乎都在犯单向性片面宣传的集体错误,一味的带有负面社会效应的新闻宣传而忘却了对一个民族社会心理承受力的考虑。很少有媒体站在另一个角度上来分析阐述和指正这些关乎民生、关乎民族团结、族际间沟通交流、关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的社会现象只是个别的社会现象,而不应该被刻意放大到针对一个整体的程度。从而扭转这种片面的单向性负面效应局面,还被误导的主体民族一个公平,还被人为丑化的少数民族一个公平、还整个社会一个公平。可以说这是对主体民族的不负责,没有让主体民族真正的去了解少数民族,人为的加大民族隔阂;这也是对少数民族的不负责,人为的放大了少数民族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没有真实地反应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形象,加深少数民族对主体民族的对立情绪;这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不负责,对于这些扭曲的社会现象,媒体并没有完全尽到自己作为一个媒体应该尽到的责任!与其整日高歌某些地方政府的大好政绩形象工程,还不如实实在在的关注我们的民族生存发展、文化保护、民主法制建设、民生疾苦等问题!当然,我们的地方政府更应该反思在这种社会现象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今年是奥运年,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努力淡化奥运的政治色彩,但是国际社会舆论和西方部分别有用心的反华势力似乎并不卖这个面子,西藏问题的发生更是给国家的民族政策执行问题以及政府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中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上一届政府执政开始,就已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这里的和谐当然也包括了各民族的和谐共同发展。各民族的和谐共存、发展首先的前提条件就是增进民族互信。而增进民族互信的基础又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交流。在这个交接点,过去舆论宣传导向上的这些失误则成为了政府在少数民族问题工作上的一根软肋,现在觉察到这些问题并开始反思和改正,不得不说这对整个中华民族、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责任编辑:

关于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