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有关十二木卡姆的若干问题 (1)

2007-08-12 19:50:15  作者:阿·吾铁库尔(维吾尔族) 张宏超 译  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维吾尔音乐文化研究的深入,以及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音乐文化关系的日趋明确,过去一度流行过的“维吾尔木卡姆来自阿拉伯,是阿拉伯音乐文化的产物”之类谬论可以休矣。当然,如何以科学态度看待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和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即全盘否定阿拉伯音乐文化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影响。这种倾向,虽然看起来表现为维护和巩固十二木卡姆的物主权,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十二木卡姆研究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从民族的族源和文化发展上看,自古以来,好像没有绝对的“纯民族”一样,也没有不受外部影响的绝对的“纯文化”。绝对的“纯民族”和“纯文化”的观点,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在三大经济(畜牧业、农业、商业)、三大古代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乌拉尔语系、印欧语系)荟萃、相互影响的土地上,在当时世界交通线“丝绸之路”的枢纽上,产生并经历了漫长发展进程的维吾尔文化,也和一些古代民族的文化一样,是多源的、多层次的文化。作为维吾尔文化一部分的维吾尔音乐文化包括十二木暷芬膊焕狻?BR>    但是,应当特别强调,这儿所说的多源,不是指在完全相同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生活的民族文化机械地融合,而是指其中各民族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使之适合于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民族审美情趣的需要,从而渗透到自己的文化之中。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吸收他们的优秀成分,在今天和历史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维吾尔文化就以善于接受新事物而著称,这在十二木卡姆中有所体现。十二木卡姆在古龟兹乐(库车)、疏勒乐(喀什)、于阗乐(和田)、高昌乐(吐鲁番)、伊州乐(哈密),稍后在刀朗木卡姆歌曲的基础上生根、发芽、定型为一种音乐体系的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成分,从而更加丰富和完善,就是例证。维吾尔人接受伊斯兰教后,受到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本文仅就这个问题,即阿拉伯音乐文化到底何时、多大程度和怎样影响十二木卡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阿拉伯文化对木卡姆的影响

    很久以来,阿拉伯音乐文化是一些国家研究的课题之一。东西方学者就这一题目写了许多论著。人们承认,在阿拉伯半岛伊斯兰化前的“蒙昧”时期,民间口头文学形式的民歌和原始乐器就产生了。公元2~3世纪起,随着商队活动的扩大,开始出现了商队民歌。随着城邦小国的出现,在宫廷里出现了职业乐师、女歌唱家、说唱艺人。在5~6世纪之间,出现了歌颂诗人,伊本·阿布达、热比亚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据学者们调查,被称为米孜海尔、琵琶、箫、塔比里的乐器也产生了,艾布·纳赛尔·法拉比说,在这些乐器中有一种与现在不同的弹布尔。从有些材料看,这些乐器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箫的乐器,由于是用木头制造的,所以叫箫(箫在阿拉伯语中叫“伍得”,意为木头)。
    被认为是古代阿拉伯乐器之一的琵琶,一些学者如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说琵琶是波斯乐器,德国学者库尔特·沙克斯博士则认为琵琶是从梵语Baharbu一词而来。生活在汉末(3世纪)的著名语言学家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肯定了琵琶原先的产于“胡人”(古代生活在我国北方和西部的民族)的故乡,是一种骑在马上可以弹奏的乐器。另外一些汉文材料说琵琶是公元前2世纪初从西域传入内地,隋唐时代(公元6世纪)龟兹琵琶在内地广为传播。这些事实说明,琵琶是从现在的新疆或中亚传入阿拉伯人手中的。
    据乌兹别克斯坦学者调查,公€6~7世纪之间,在现在土库曼斯坦的白来麦利省的麦尔外市生活着一个叫巴尔拜提(琵琶)的音乐家,这个人既是作曲家,又是诗人。巴尔拜提在自己一生中,1周7天创作了7种曲集,一月30天创作30首曲,一年360天谱出许多曲谱。这些曲谱全用琵琶演奏,他创作的曲谱大部分保存至今。乌兹别克的谢希木卡姆(即六木卡姆)中的泽乃甫欠、赫斯劳万、乃肉孜布鲁克、乃肉孜艾介木、乃肉孜哈拉,直接继承了巴尔拜提创作的传统。法拉比、伊本·森纳和阿不都热合曼·贾米等大师对于巴尔拜提的音乐才能予以很高的评价。
    这些事实,不仅证明了琵琶不是阿拉伯人的民族乐器,而且证明了是从波斯人那里传入的,而波斯人则是从新疆传去的。
    有关的材料证明,阿拉伯人在伊斯兰化很久以前,就吸收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音乐传统和波斯音乐传统,他们沿着阿拉伯半岛西岸(红海岸边)通过从北向南迁徙的犹太人,接受了希伯莱音乐的影响。伊斯兰化后,在自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吸收了希腊、伊朗、呼拉珊、中亚和印度斯坦等国的许多东西,使自己的音乐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
    18世纪末开始,从研究阿拉伯音乐的沙瓦道尔·达尼亚、伊尔朗格·巴荣、库尔特·沙克斯、格奥克法米尔、岸边成雄和范田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看,阿拉伯音乐伊斯兰化后的繁荣景象,大约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胡勒帕依·热西丁(起初的四个哈里发)时代之后,在公元662年穆阿维叶建立的统治了百年的倭马亚王朝时代,音乐艺术和伊斯兰教初期比较起来,得到了教自由的发展。音乐家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从事音乐不只是奴隶的职业,“自由”人中也开始出现音乐家,甚至节目不只限于宫廷,也流传到了社会上。当时著名的女歌手杰米莱(逝世于公元720年)为麦地纳和麦加的音乐爱好者设立了练习场所。她率领的女音乐家朝觐团在麦加举行了盛大的音乐仪式,伊本·麦色吉合和伊本·赛里杰等著名的说艺人,就是那个时代培养的。伊本·赛里杰原是从中亚去的操突厥语的一个奴隶的儿子。波斯箫这种乐器就是通过这个人在阿拉伯人中间流传的。这一时期,希腊人的音乐著作被译为阿拉伯语,使阿拉伯人有可能了解希腊人的音乐理论。阿拉伯人自己也写出了音乐学专著,玉努斯·艾里·卡提甫、伊本·艾里·凯比等学者的《乐书》、《唱本》问世。据说生活在10世纪的著名波斯学者伊斯菲哈尼的《歌曲集》一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
    在这个时期,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发準怯胭谅硌峭醭墓锓⒍钥蒲А⒁帐跛痔确植豢摹@纾谝桓龉锓⒛掳⑽陡鋈司褪强蒲Ш鸵帐醯谋;と耍坏诙锓⑼呃乱皇腊靡衾郑膊还恕澳滤沽止⒎亲诮袒钡奈昝铮辉诘谑龉锓⑼呃露朗贝衾肿钗比伲约阂渤琛⒆嗬帧⑿词⑵浊蝗衔堑笔钡囊衾帜苁帧?BR>    由于首都从麦加迁到大马士革,所以在这个时期的阿拉伯音乐中,叙利亚风格特别明显。
    公元750年,倭马亚王朝被推翻,东方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巴斯哈里发,西方以科尔多瓦为首都之后的倭马亚或西部哈里发建立之后,阿拉伯音乐更加发展。
    阿巴斯王朝最强盛时期,哈里发的影响范围东部超过了伊朗的呼拉珊,扩大到中亚,西到南欧的一部分和北非。因此,阿拉伯音乐吸收其他民族音乐艺术的优秀成分的可能性更广泛了。这一繁荣时期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发展,大约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在学习希腊人的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阿拉伯音乐理论体系。从阿拉伯人和信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中,涌现出哈卡木·瓦迪、伊不拉音·麦儒里、伊本·加米、扎勒扎勒、扎尔亚夫、伊本·库尔达比、艾布·纳赛尔·法拉比、伊斯菲哈尼、伊本·西纳等学者和音乐大师,他们写出了包括音乐学、音乐史、舞蹈理论、音乐教学、乐器改革等内容丰富的著作。特别是被称为亚里士多德“第二”的法拉比,也在音乐学领域留下了很多宝贵作品(如:《音乐大典》),此外还把希腊文书籍译为阿拉伯文,在丰富阿拉伯文化包括音乐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伟大学者伊本·西纳按照曲调形式提出了组织理论,主张归纳为12种基本曲调(母调)形式。到了13世纪,这些基本曲调每一个被称为一个木卡姆,具体名称如下:
    乌夏克、纳瓦、肉斯特、赞古拉、依拉克、阿拉、拉哈维、布孜鲁克、赛里克、赫扎吉、泽乃甫坎特、胡赛尼。
    西方学者把阿布·纳赛尔·法拉比和伊本·西纳称为阿拉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理论家,他们在对其他学科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阿拉伯音乐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乐

责任编辑:

[1] [2]
关于 |十二木卡姆|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