كۆرۈش: 81|ئىنكاس: 0

伟大的中华民族

[ئۇلانما كۆچۈرۈش]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知道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了解祖国面积和人口及在世界的位置。
3、了解少数民族的集聚地。
4、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学重难点:
少数民族人民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录音机、政区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爱我中华》学生聆听。歌中唱到了什么?你知道些什么?
(爱我中华)那么你了解我们的国家吗?好,这几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二、指导阅读,了解祖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她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其中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加拿大)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6亿),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1亿多),由于这些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较少,所以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汉族占全国总数的91.59%,少数民族占全国总数的
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其他省份也有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居住。
3、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
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为主的国家、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和汉文。
三、教师展示图片
引导观察人民币:图案
领会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民族间的平等。
四、学生自学
五、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为了更好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下一节我们就分民族的了解一下。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首都是北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并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共有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区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青海省、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甘肃省、江西省、陕西省、海南省、江苏省、安徽省、云南省、贵州省。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填空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
*我国世居民族数量最多的是(   )省(自治区、市),有(    )个民族。
2、回家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亲属听。


































第二课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有关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教师准备相关民族风情视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歌中唱得多么好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们中华大家庭中有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大家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庭中的五个成员,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板书课题:中华大家庭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二、讲授新课
1、汉族、蒙古族
师:这两个民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同学们对这两个民族了解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蒙古族,对于蒙古族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活动:学生从服饰、饮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来介绍蒙古族。
教师活动:
(1)学生介绍服饰时可用实物展示的方式。
(2)学生介绍饮食时,可挑1~2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介绍其做法。
(3)介绍歌舞及民族体育活动时,可采用现场表演的形式。
(4)介绍建筑时,要强调毡房的特点。
2、回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中国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者的后裔。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各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三大节日。
3、藏族、.维吾尔族
(1)学生观看视频《维吾尔风情》。
(2)学生回答问题:视频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维吾尔族?
师:(小结)藏族和维吾尔族人民都朴实、勤劳,能歌善舞,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有许多禁忌,以后咱们与民族小朋友交往时,一定要记得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三、学生活动设计一条广告语,向人们介绍一下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活动说明: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简明易懂的广告语来介绍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2.广告语的内容要体现出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特点。
3.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评、互评。
4.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大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总结
师: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老师感受到了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族,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

第三课 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就知道是哪个民族。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图片:漂亮的苗族银饰品。
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呢?
学生回答。
教师给予解答。
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人口数量约为894万,主要从事农业。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服饰特点: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  “姑娘房”--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壮族: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汤圆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骆越人的这一大贡献,与日月齐光。创造和打破了多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衣着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古代壮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作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不管这植物纤维编织纹是如何地简陋粗糙和幼稚,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是全世界纺织工业的萌芽。
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驯化的一些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农业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现,又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的第一个标志。
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朝鲜族:朝鲜族(조선족)又称高丽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朝鲜族,英文名:theKoreannationality;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现在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88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土家族和朝鲜族。
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5个民族,和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等等。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感受各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情。


第四课 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2、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能从服饰建筑等方面去充分了解苗族壮族等民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baykax - بايقاش ئەسكەرتمىسى

ئالاھىدە ئاگاھلاندۇرۇش:

بايقاشتىكى ماتېرىياللارنى چۈشۈرۈپ ئىشلەتكىنىڭىز شۇ ماتېرىيالنىڭ سىزنىڭ بولۇپ قالغانلىقىنى بىلدۈرمەيدۇ. سىزنىڭ پەقەت پايدىلىنىش ھوقۇقىڭىز بولىدۇ. تور بىتىمىز تەمىنلىگەن ھەرقانداق بىر ماتىريالنى تور بىتىمىزنىڭ ماقۇللىقىنى ئالماي تۇرۇپ،ھەرقانداق بىر توربەت،بىلوگ،ياكى ھەقسىز تور دىسكىسى قاتارلىق ۋاستىلەردىن پايدلىنىپ شەخىسلەرنىڭ ئۆزئالدىغا تارقىتىشىغا يول قويۇلمايدۇ. ئەگەر مۇشۇنداق ئەھۋال بايقالسا مۇناسىپ قانۇنى جاۋاپكارلىقنى ئۆز ئۇستىڭىزگە ئالىسىز. باشقىلارنىڭ ئەمگىكىنى قەدىرلەڭ.

ياقتۇرىشىڭىز مۇمكىن؟

ئاپتور ۋە ئەڭ يېڭى 10 ئىنكاسقا مۇناسىۋەتلىك يېڭى تېمىلار

ئىنكاس يازغانلار بۇ تېمىلارغىمۇ ئىنكاس يازغان
  • ھېچكىم ئىنكاس يازمىغان ئوخشايدۇ ...
ئانا تىلىمىزنى قەدىرلەپ، يوللاش كۇنۇپكىسىنى بېسىشتىن بۇرۇن ئىنكاس ئىملاسىنى تەكشۈرۈپ كۆرۈڭ. ئاپتۇماتىك ئىملا تەكشۈرۈش ئۈچۈن:بۇ يەرنى بېسىڭ

ئىنكاس يوللاش

كىرگەندىن كېيىن ئىنكاس يازالايسىز كىرىش | ئەزا بولىمەن

سەھىپە جۇغلانما قائىدىسى


تېز ئىنكاسچوققىغا قايتىشسەھىپىگە قايتى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