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美国如何助阵?

2009-02-26 11:57:26 作者:两年 新闻周刊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评论][去论坛交流]

美国忽视了北京要求其支付1%的GDP来帮助后者实现环保的诉求。真不该这么做。
作者:Fred Guterl
来源:新闻周刊
2009年2月23日印刷版

   高广生(译者注:国家发改委气候部主任)有独到的时间感。在10月下旬,当周遭的国际金融体系开始崩塌时,他却通过要求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一百多年来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付费而警示这些国家。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观点——在以自己的方式掠夺地球而获得财富和现代化却要求中国、印度和其他穷国做环保的工业强国已经受到了谴责。但是来自北京的“气候大员”高广生的要求却呈现出新的特点。他能够毫不费力的给出精确的数据:1%的GDP,即每年超过3500亿美元。

   就象你可能已经预计到的,在经济危机中到西方领导人对于高意见的态度是:忽略它。然而在接下去的几个月这个策略将很难维持下去。针对12月哥本哈根召开的峰会正在建立气候对话,同时紧随其后要拟订京都议定书,高的尝试处在洞开的裂痕之上。正是这一裂痕使得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相对贫困的国家不受京都议定书限制,同时给了布什总统一个不加入议定书的借口,将气候变化条约拖延了八年。新上任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本周的首次出访中该议题赫然呈现。这个问题拖延得越久,哥本哈根会谈以同样的僵局收场的几率就越高——当然这次可没有小布什垫背了。
 
   鉴于其重要性,给中国付费让其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并非听起来那样无稽。中国是世界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压力点。去年她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国。即使这样,从气候的角度出发,中国极快的增长意味着它可能造成的更大程度污染,尽管现在还未发生。例如,在未来十几年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成千上外希望进入城市的农村人需要住房。但是房屋——建造、取暖和照明——通常需要占到国家能源需求的40%。在美国翻新现有房屋更加高效节能,但对于中国从零开始更为容易。汽车工业和发电企业潜在占有比例也大致为40%。中国每年建筑大约100座燃煤电厂,而任何一座都没有使用最节能的科技使得在未来大约30年间大气要吸收多很多的二氧化碳。从全球的角度看,不管一吨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释放出来的,它都会造成同样的伤害——这使得美国帮助中国减排行得通。

   当然,付费是绝不可能的。(对不起,高先生)希拉里决不会为气候赔款埋单。美国公众对于华盛顿向银行注资几十亿美元已经愤怒不已,对于每年再花1400亿美元(1%的GDP)救助他国环境态度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然而,美国公众可能会默许以商业刺激或者合作形式出现的对华气候资助。

   在环境问题方面,美国与中国的相似之处并不是一眼能够看穿的。两国都是气候的罪人。两国国内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煤却是发电最不清洁的一种形式。两国都面临着相当大的环保压力。共同的问题产生共同的解决方法——在一国有效的方法在另一国可能也奏效。鉴于这个原因,一些专家认为只给予中国一些环保刺激是不够的,这和让美国公司在那做生意有很大区别,反之亦然。政治学者、位于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项目主管Ed Steinfeld 说“即使是我们在美国消费,给那些将不得不在中国推销这些技术的美国公司投资”。“如果我们中止在华投资,我们必须设计一些不同的东西”。

   给美国公司设计一些项目作为辅助可能不会太困难,因为行业之间相互联系。沃尔马的“可持续性创新”迫使其供货链上的厂家以节能为目标——这是可以影响成千上万企业的决策。在你结束深圳或上海的业务之前,你不用到位于阿肯色斯州本顿维尔的沃尔马总部很远的地方(不太懂作者的意思)。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专家Elizabeth Economy认为如果通过诸如资助一些前端成本——由私人银行安排信贷等方式,政府将最终以节约能源花费或者在审计时确保供应链高效能的方式获得回报。

   在关键技术上的合作关系对于启动私人投资十分关键。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布鲁克林学院研究院David Sandalow 和 Kenneth Lieberthal强调在电动汽车和电池领域中美合作有广阔前景。来源于世界两个最大市场的政府承诺对于制定标准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帮助良多。Sandalow和 Lieberthal两人倡导在分享技术和专业知识层面进行高调合作。诸如,开发电动汽车的合作项目可能不仅仅需要华盛顿方面给中方科学家从北京到剑桥的旅费那么简单。Sandalow 说在中美两国“国家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将影响市场”。“如果两国领导人都说电动机车优先考虑,私人公司将会有所动作”。

  这种倡议同样可能消除哥本哈根会议之前的外交问题。这将给中国人发出信号,承诺减免排放和采取其他环保措施将最终从华盛顿方面获得回报。北京领导人将会因西方的妥协而洋洋得意。

  是时间采取一种新的方式了。清洁发展机制,源于京都的碳交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转换财富的市场基础。但是它太微弱不足以影响全球排放问题,同时无论如何资助清洁能源项目已经受到批评。这周将会出炉的联合国环境项目的报告称西方资助促进绿色产业——如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厂和其他类似的产业——在非洲、西南亚洲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将同时起到经济刺激和遏制气候变化的作用。这种项目可能将遇到共同的问题——如何在做得最好的地方分配资金。更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应当直接去两个最大排放国——中国和美国减排。

相关文章

中国环保,美国如何助阵?
"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焦点图文

热点阅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