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名医肉孜阿吉·穆罕默德教授

2009-06-22 00:42:16 作者:Muhbir 来源:维吾尔在线论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评论][去论坛交流]

 Rozihaji Muhemmidi.jpg
 
 
   肉孜阿吉·穆罕默德(Rozihaji Muhemmidi),男,维吾尔族,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20届全国委员,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包括冠心病、各科心绞痛、急性心梗、心衰、风心病、心肌病、先心病、高血压等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和治疗,尤其擅长各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做医生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德医风,把病人看作自己的亲人,花最少的钱治好病,一直是肉孜阿吉行医宗旨。他先后发表数十篇论文并多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1984年11月3日,一架中国民航大型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腾空而起,呼啸着向东飞去。它将要横跨大海,前往日本。机舱内旅客中,有一位维吾尔族中年男子,他方正脸,高高的鼻梁,炯炯有神的一双大眼。他就是原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肉孜阿吉。这次,他是应日本东方旅游社董事长仁野古寺先生的邀请,与本科主任何秉贤副教授一起前往日本做客。
 
 肉孜阿吉的老家在喀什。1950年当地政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协助下办起了一所医士训练班。刚满十五岁的阿吉去报名,当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要参加学习班时,他眼含泪花低下了头:“为了给亲人们看病。要是早有医生,我爸爸、邻居大叔,还有我亲爱的姐姐就不会死了。”
 
 南疆的七、八月间,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桑椹熟了,杏子黄了,桃儿咧开了红嘴儿……每逢这个季节,孩子们都钻到果园里去了,阿吉也曾经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而自从他上了医训班,虽然房边就是果园,不远的地方就是瓜地,可是他望也不望,一心扑在学习上。中午,有的同学睡午觉,有的去果园,而他一人总是默默地在树荫下用小棍写呀,画呀。。。辛勤的学习并没有阻挡阿吉继续工作。当时的县城里斑疹伤寒肆虐流行,有限的注射器,有限的疫苗,在那样缺医少药,条件极其恶劣的年代,阿吉背着药箱,一个人挨家挨户的打预防针,宣传预防疾病的知识,把整个县跑了个遍。在这期间,自己也不幸感染上斑疹伤寒,差点送了命。谈到这里,阿吉笑着说:“老天不要我,是准备让我继续好好治病救人。”
 
 两年后,肉孜阿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第二年,又升为中级医师,1956年被推荐到自治区医学首府新医继续深造。开学典礼后的当天晚上,阿吉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今后,你们不但要学会给各族人民防病治病的本领,同时还担负着发展边疆民族卫生事业的重任。”院长的这段话,他铭刻在心,也成为他奋发向上的动力。
 
 开学了,肉孜阿吉所在的民族班第一门课程就是汉语。一切从头学起,第一次接触这么复杂的方块字,还有语言修辞,特别是那些笔画繁多的汉字,全靠一个个死背。阿吉真有一股子钻劲,上课时认真听,下课后在地上练,身上经常装着小本子,走路时都在默诵,有时半夜还要找汉族同志请教。就这样,他很快就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写出一手正规的汉字了。在六年的学习期间,不论严冬酷暑,他没有一个晚上不进图书馆、实验室,有时深更半夜,他还一人在那令人胆战心惊的解剖室里翻动着人体标本。就这样,196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自治区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少数民族医科大学生。
 
 肉孜阿吉毕业后被分到原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当医生。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内科教授、主任医师习家骏亲自负责培养他,肉孜阿吉把自己写的病历、教案送给习教授,请他审阅和修改,给学生讲课时,他请习教授来听课,课后虚心征求教师的意见。他与内科主任何秉贤副教授,是人人共知的“一对红”。何秉贤是他的老师,在“十年动乱”中,他跟着何老师躲在地下室“秘密”地搞心血管研究,共同撰写了新疆自己的心血管和心电图研究著作。以后连续十年,他跟着何老师深入到草原、农村、工厂、学校去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普查工作。
 
   1974年,肉孜阿吉被派往广州心血管研究所学习,当时正值盛夏,气候、生活习惯和语言都给他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有时几天几夜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有些好心的同志劝阿吉:“暂时回新疆吧,等天凉快了再来。”可是阿吉却咬着牙坚持学习。一年以后,阿吉回到新疆时体重减轻了十多斤,同志们望着他那疲惫消瘦的身子痛惜地说:“肉孜阿吉同志辛苦了。”肉孜阿吉风趣地笑着说:“不,我身上的肌肉都变成了知识,装到脑子里了。”
??? 作为一名来自南疆偏远县城的民族大夫,肉孜阿吉深深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现实情况,也能体会到民族同志对医疗知识的渴求。从医50年来,和田、喀什、克拉玛依、库车等县市,肉孜阿吉的脚步遍布天山南北,为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给县、乡的卫生医疗人员讲解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知识,此类讲座累计约60场次。肉孜阿吉是原新疆医学院第一批民族学生,汉语对民族同志的困难程度深有体会,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同志方便、熟练的学习到相关医学知识,肉孜阿吉又“自找”了一份工作:翻译。五十年来,肉孜阿吉已著维文书籍12本,撰写了70多份民、汉语言的专业论文,30多份民文科普知识,并将《内科学》中心血管部分译成维文,在这些著作中,有多篇论文获自治区奖项,1984年被中央有关部门授予“科普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91年成为我院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5人之一,是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同志。从1991年开始,肉孜阿吉开始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他独立培养了4名研究生,帮带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及硕士学位研究生12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5年肉孜阿吉被评为了自治区级“优秀教师”,2002年光荣的荣获新疆医科大学“十佳党员”的称号。在50多年的行医生活中,肉孜阿吉大夫拯救了不计其数的急性心梗、冠心病的病人,与死神争夺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也为自己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动人美丽的篇章。
 
 在肉孜阿吉的书柜里,有这样27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他们,整齐工整的字迹,错落有致的标记,记录着从1970年以来,国内外各大医药类期刊中有关心血管方面的知识。多少个假日,肉孜阿吉把自己埋在书海里,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和讯息整理成册,充实自己的知识,也造福于他人。拿起这些笔记本,肉孜阿吉的眼中充满珍爱,这些都是他日积月累、一点一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凝结成的,70岁高龄的老人仍在继续保持这种习惯,津津有味的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
 
 当问及日本友人为什么要邀请他们做访问时,肉孜阿吉说:“仁野古寺先生1984年来新疆旅游时不幸胃病发作,病情十分危急,我和何秉贤负责对他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我们不仅尽快地使他恢复了健康,而且还发现了他在日本没有检查出来的一种胃病,使这位日本客人非常感激。所以,在他回国后不久,便来信邀请我们去日本访问。”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民族病人来找肉孜阿吉大夫。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肉孜阿吉大夫的耐心、细致不禁让我们为当今个别大夫的言行汗颜。肉孜阿吉说:“做医生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德医风,把病人看作自己的亲人,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我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躺着入院的病人能够自己走出病房。”
 如今,肉孜阿吉大夫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批名医之一,在这8位名医中,他是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同志。面对这份荣誉,肉孜阿吉非常激动:“我所作出的每一份成绩,都是党、人民给予我的,是我的老师辛勤培养的结果。‘名医’的称号让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我已经70岁了,现在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危重病例讨论、专家门诊我还在继续,只要组织上需要我,我一定服从组织安排,为年轻人做一个表率。”
维吾尔族名医肉孜阿吉·穆罕默德教授
"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焦点图文

热点阅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