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玉文化

2008-09-04 19:52:28  作者: 瞎侃乱弹  来源:www.uighurbiz.cn   瞎侃乱弹

 

天玺贩玉偶记之二十一

 

                  维吾尔族自己的玉文化

 

我国古代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它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也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多民族的祖国大家庭中,少数民族对丰富祖国文化宝库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中国文化之多彩绚丽、灿烂无比,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丰硕成果。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并且每个民族的文化又都有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特点。

就玉文化而言,玉本身只不过是玉文化的一个载体,就像一本书,书是载体,但是同样是物质的书,但其中的内容又各不相同。汉族人有自己的玉文化,维吾尔人也有自己的玉文化,尽管在观念形态上、生活方式上,或是精神的物化产品上,有某些一致的地方,但是不同民族的玉文化,的确呈现出明显的各自的鲜明特点,这就是文化上的普同性与特异性之分,从哲学的意义上说,玉文化同样也有共性和个性问题。

汉民们熟知的是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这五色石据说就是和田玉了。这只不过是一篇神话传说,说的是远古的时候,人们面临自然的灾害,无法生存,难以生活,于是女娲采用了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等措施,使人们得到解救。

维吾尔人的神话传说,却是这样说的:莽莽昆仑山下,有一位六十岁的老石匠,恰巧是他生日那天,竟然在玉龙喀什河中拣到了一块很大的羊脂玉,美玉难得,意外惊喜,于是精心琢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玉美人。碾来磨去的,使玉有了灵性,这玉美人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她拜老石匠为父,老石匠给她取名叫塔什古丽(玉之花)。塔什古丽与老石匠的徒弟相处甚善,互有爱意。当地一个恶霸,趁小石匠外出,抢走了塔什古丽,强迫与他成婚。塔什古丽执意不从,那恶霸竟朝她身上猛砍数刀,她身上发出火花,点燃了恶霸的庄园,塔什古丽化成一缕白烟向昆仑山飞去。小石匠得知后,骑马去追,沿路撒下许多小石子,成为后人找玉的矿苗。

神话传说不仅歌颂英雄的行为,也歌颂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往往也是生活的教科书。女娲炼石补天,是向自然作斗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讲的是向自然斗争的措施。“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是讲向自然斗争的成果。塔什古丽烧毁庄园,是向恶霸作斗争,这就使斗争有了一定的社会性。塔什古丽身遭刀砍,激起火花,烧毁庄园,同样是斗争的措施与结果,小石匠一路洒下石子儿,以其聪明机智示意玉的矿苗。揭示了要寻求美好生活,就去找矿开矿,成为形象的生活教科书。。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汉族人的玉文化,表现出惊人的魄力,超人的才干,和大无畏的精神,维吾尔玉文化,表现出坚贞不渝、顽强不屈的精神,细密而含蓄的智慧,超人意外的聪明。这使我们看清了两个不同民族在玉文化上的各自的特点。

如果说,每一枚玉石的背后,都有一个婉约的爱情故事,《红楼梦》里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下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竟成了通灵宝玉,注定要来人间经历一场情劫,因此才有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如果和小石匠的爱情故事相比,我们也可以看到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爱情问题上,他们鄙夷摒弃的是权势和富贵相结合的政治婚姻,而热衷追求的是男女双方个人意愿的结合,他们同样表现的是爱情的专一和忠贞不渝。所不同的只是爱的情节,内容有各自民族的特点罢了。贾宝玉出家当了和尚,塔什古丽化作一缕白烟飞上昆仑山。为了爱,谁也没有趋炎附势,苟且从事。
    其实作为生产的能力和手段来说,不见得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是当捞玉、挖玉、踩玉等生产手段能够反映人们认识能力的变化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改进的时候,同样也会具有文化的意义。从汉文化的角度说:
古时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裸体入水捞取。《天工开物》也有记载:说是古人认为玉为阳精,须用阴气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女人赤身入水采捞,必得美玉。从维吾尔文化的角度说:维吾尔人祖祖辈辈流传的却是拣玉和踩玉之说。这种文化并没有记在书上,却记在玉龙喀什河里。维吾尔人世世代代在这条河里拣玉石。几乎成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内侧河滩,河道由窄变宽的缓流处,以及河心沙石滩的边缘,凡是水流由急变缓的地方,在洪水过后都会有玉石的沉留。寻玉时要背向太阳,眼睛才不会受到阳光的刺激,才能较清楚地断定卵石的光泽和颜色。维吾尔人也有“踩玉”的传统,如果感到哪块石头比别的石头凉,那就很可能是玉石。弯腰从脚下取出,果然如此。无论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或是用脚踩出来的,像不大不小的卵石一样,表面光滑,玉质特好,温润无比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籽儿玉,或者叫裸籽儿。还有一些玉是在河床的泥土中采集到的,长期受河水的冲刷,深埋在河床泥土之中,吸收了水土中的精华,形成了带有皮色的籽儿料,生成的年代要比裸籽儿要长,有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这些都是有名的皮籽儿。是名贵的籽儿玉品种。”

表面上看这里说的是生产方式,实质上反映的却是人们对自然生产环境的认识。汉文化说: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妇女,二是裸身,三是阴气相召,四是入河捞玉,结果比得美玉,维吾尔文化说:采玉要掌握四个方面,一,凡是河水水流由急变缓的地方,往往会有玉,二,背向太阳才能在石头里面发现玉石,三,用脚在水中踩着石头子儿走路,发现脚下最凉的一块,便是美玉。四,河里捞的、脚下踩的,是籽儿玉,泥里挖的是带皮儿的籽儿玉。现在玉石越来越少,凿山开矿,攻山采玉,已经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手段,过去的生产手段,以及人们对采捞玉石的认识渐渐起了变化。但是作为一种文化播化,这些文化现象通过民族之间的交往联系,而有所传播的时候,在共同的生活条件下,有可能创造出相似的文化。就当时的人们的认识来说,无论汉族还是维吾尔族,似乎都觉得女人捞玉、踩玉,是天生的能手。这是共性,但是汉文化认为捞玉有阴气相召的时候,维吾尔文化认为玉石总会给采玉的人一种感觉,水中踩玉,脚下偶然发现一块石头格外凉,那是感觉,换句话说周围的石头特别热,也是感觉。那一定是踩到了美玉。有时候挖一天玉,一无所获,就地躺下休息,总觉得下面有块石头硌着自己的腰,起来调整一下,没想到硌着自己腰的正是一块美玉。这也是一种感觉。从而看出不同民族在玉文化上的个性差异。

作为观念形态的玉文化来说,也往往表现在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方面面。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汉族的玉文化认为玉代表了人的道德品质、人格气节、精神情操等的高尚、美好与尊贵。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是漂亮的石头,有五种高贵的美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这五德,与之相匹配的,是玉石的五种特征,就是要温润、内外一致、敲击声音清脆、不容易损坏和断口平滑不会伤到别人。维吾尔的玉文化认为,在玉石中注入的道德意识,并不复杂,那就是诚信。最能代表这种文化的说法就是:“卖出去的是玉,卖不出去的是石头。”它的文化内涵是:第一讲思维方式;,卖玉要识玉。如果没有眼力架,错把石头当玉石拣回来,或是进货的时候进了石头,当然卖不出去;维吾尔人相信眼学是共有的,不是自己的专利。在共识中强调诚心,在交易中杜绝欺骗,是维吾尔人的思维逻辑。第二讲道德标准。维吾尔在与人交往中是有眼光的,就像在河滩里筛选玉石一样,总是认真地发现着自己的朋友。他们既要求自己也希望别人像玉石一样真而不假。真诚相待,信而不疑,都说玉无价,维吾尔人就敢把一箱子籽儿料放在你这里,让你仔细挑选,等过几天来拿的时候,完全不用打开箱子细数一边,他们不会看错玉,也不会看错人。信任是高于玉石的。

祖国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汉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除了已被汉族吸收融合的之外,还有许多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产品,为我们的祖国文化增添着光辉异彩。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汉族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传统观念,儒家意识无不给玉石注入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同样维吾尔族在印度文化、希腊文化、美索布达米亚文化、中原文化四大古老文化的影响和营养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文化,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又一奇葩。引人注目,不容忽视。

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目的不是比出高低优劣,而是通过比较,探索不同民族玉文化的特点,从玉文化的发展中捕捉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维吾尔族玉文化之所以和汉族的玉文化不尽相同,关键在于他们不是儒家思想长期熏陶下的民族,他们不受儒家思想的禁锢,维吾尔的玉文化表现得更符合维吾尔人的思想性格。是以民族的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诚信待人为基础的。从而构成这两种完全不风格的玉文化。和田比喀什保留了更多的维吾尔文化的原生态风貌,最具西域特色的 “老三宝” 和田玉、和田地毯、艾得莱斯绸全产自和田,所以和田的玉文化、丝绸文化等都被囊括在博大深厚的昆仑文化之中。它丰富着祖国的文化宝库,展现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维吾尔族    文化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