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深层情结,藉奥运显现

2008-04-15 00:50:38  作者:东方  来源:维吾尔在线
简介:此次奥运风波,涉及中西双方各自在思想传统一些自身也尚未理清的困惑,也涉及中西过去几年面对北京奥运的不同心理期待,加上双方面临中国崛起的课题,所有微妙心态和情结,都借奥运风波得到了爆发。

          此次奥运风波,涉及中西双方各自在思想传统一些自身也尚未理清的困惑,也涉及中西过去几年面对北京奥运的不同心理期待,加上双方面临中国崛起的课题,所有微妙心态和情结,都借奥运风波得到了爆发。

          奥运圣火传递遇到挫折,令中西方之间的种种复杂情绪和情结,在全球各地发酵,也在双方人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不健康的种子。

           民众指责外国传媒报道偏颇,掀起一股批判西方传媒的热潮,有的网站除要求封杀CNN的北京奥运报道权、经济制裁德国、限制德国电视台采访奥运外,并发出要求政府与英、法两国断交、封杀西方一切在华利益、抵制欧洲游等激烈言辞。

        在西方,圣火传递风波有演变成一场民间反华运动的趋势;民调显示,70%受访美国人认为,当年将奥运主办权交给中国是错误的决定,11个月前支持北京办奥运的有44%,反对者只有39%。一个人士说,随着火炬在巴黎的3次熄灭,心中对西方媒体和民众仅存的好感也熄灭了。此次中西发生的冲突,不同于98年驻南使馆被误炸后,民众仅针对美国的群情激昂,正在演变成为在中西民间的集体误解。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中西方之间重新出现情绪的严重对立,不但令人遗憾,也值得深思。

          在西藏问题上,西方知识界有互相交织的多重情结,包括,西方知识界长期的批判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传统;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居高临下;现代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对原始文明的热衷和近乎宗教般的狂热;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仍存在巨大的差异。

           西藏问题只是西方知识界和民间在对华认知上的一个侧面,对中国崛起的仿徨,则是风波的更深背景。7年前北京获08奥运主办权时,中国崛起的事实在全球尚未清晰化,过去7年北京奥运申办的7年,恰好是中国崛起由朦胧走向清晰,对全球构成重大心理挑战的7年。对中国而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中国历史缺乏理性主义和批判主义传统,缺乏民主、自由和人道主义的洗礼;伴随经济迅速崛起现实的,是民众心灵世界的荒芜和未开垦。过去7年,是中国迅速和崛起发展的7年,也是自信膨胀的7年,更是和西方关系日渐错综复杂的7年。

       08奥运在这样的背景下,折射出双方在预设立场和期待值方面不同的指标。7年前,西方世界认同中国获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内心期待是:中国在未来7年里能发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演变,符合奥运的价值。对中国来说,举办奥运从来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政治演变的契机,而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崛起的机会。

          东西方文化的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也导致双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巨大差距,对中国来说---借用媒体的语言---人民上下一心办奥运,是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庆祝这一全世界的体育盛事;加上中国进入崛起期,有意将奥运办成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折射崛起期的膨胀情绪。但西方世界的衡量标准是,中国是否如200年前的韩国,通过奥运走上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之路。加上中国崛起,西方本来就经历极艰难的心理调适期,各种情绪和反应就更难理清。

           过去7年,双方有内在分歧,但均在遮遮掩掩的过程中走过来。现在,奥运举办在即,以西方的眼光看,中国毫无政治演化的迹象和意愿,对华失去耐心。从中国的眼光看,西方不领中国人民的盛情和好意,竭尽挑剔之能事,倍感委屈,对西方产生愤怒。

           这种情况下,就短期而言,寻求双方理解的前景是暗淡的。但长期而言,此次风波正好使双方的深层情结从深层浮上表层。借此机会,不但对各自在政治文化对话方面的思维和期待作一些反思和调整,也对各自思想传统乃至现实政治领域里的一些东西作一些反思和透视,对未来的中西互动会有相当好处。

         对西方知识界而言,要反思的是,西方传统的批判主义和实证主义传统,为什么在面对中国崛起和西藏的问题上,会轻易让位于简单的情绪化思维?在西方面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撇除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色彩,是否仍残留着过去数百年遗留下来的种族主义和西方文化秩序的集体傲慢?

           这些问题即便对西方一流的知识分子而言也不易回答,对民众就更是如此。但西方过去数百年积累、发展和成熟的自由主义、批判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传统,将有助于西方的知识精英以理性而非感性与情绪,回归到事物的核心、深层的要素。若西方有一流的学者和知识精英能在主流媒体发出这样的反思,相信可以假以时日,可以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影响和平衡西方的公众舆论。而在这方面,华人世界也需要有一些通晓西方的学者,与西方学者一起,对这场风波背后出现的西方精神和思想世界里的困惑一起展开反思,从而形成东西思维的撞击和视角的互换。对中国而言,积重难返的问题需要逐渐面对和解决。但反对西方的傲慢不等于反西方,更不等于全盘反对西方的价值观。民众不能将这场反对西方傲慢的风暴,演变成百年前义和团运动的翻版。

责任编辑:

关于 的文章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