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全球通》杂志,文章来源于作者本人)
今年的雪灾令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不过,现代社会物质和技术力量的强大,对极 端天气的承受能力远远大过传统农业社会。与今天的全球变暖不同,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全球天气变冷,平均气温降低一度,不但造成千百万人的死亡, 而且严重地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版图,从宏阔的角度看,某种程度上,气候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最重要但又最不引人注目的驱动力。
【冰雪灾害与王朝更迭】
本年这次罕见雪灾受波及最南的地方,是粤北山区,但历史上,热带的广州亦曾发生过雪灾,时在1245年,史载“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那正是被称为全球“小冰期”一个极端天气的例子。
今天的气象学家认为,始于中世纪止于19世纪末的“小冰期”,与“正常”气温相比,通常情形下,气温只降低了1摄氏度,但对农业社会却影响巨大,广州大 雪时,福州荔枝全部冻死,但此前,因为气候变冷,江南的双季稻已经消失,唐朝时,陕西本地曾大面积培育柑桔,但到了13世纪,不但陕西柑桔消失,而且出产 皇室专门享用柑桔的江西,也已经不产柑桔了。同时,中国传统纺织原料桑树的生长北线,向南方退缩了2个纬度,棉花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和最终替代了桑麻,最 重要的原因是气候变冷。
与全球变暖相似,全球变冷同样伴随着频繁而剧烈的极端气候,在靠天吃饭的时代,极端气候譬如旱灾涝灾,导致的社会震荡 要远远大于今天。唐朝的灭亡,我们通常的说法是统治者的腐败造成大饥荒,最后黄巢起义摧毁了这个曾强盛一时的王朝。但据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发生农民大起9 世纪,近百年的降雨量都低于正常年份,应当说,是持续的干旱直接导致了普遍的大饥荒和空前规模的流民,是天气造就了黄巢。
而推翻元朝的朱元璋 更是饥民的典型,虽蒙元统治之残暴与腐朽异乎往代,但元末水旱交替黄河改道,短短的元朝所经历的时间基本没有友好的天气,从忽必烈登基始,元朝官方历史记 载的赈灾频率就不断加大,不难想象当时气候的恶劣。谁能想象得到,江南鱼米之乡的太湖竟在十四世纪的元代几度冰冻数尺,在奇寒的极端气候下,许多南方的树 木都被冻死,我们亲见了今年冰���在南方造成的巨大损失,不难想象当时小冰期最盛时期对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打击有多么巨大。
接下来,明末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其实天气的原因来得远比明王朝的腐朽更直接。导致明王朝灭亡的两大因素,一是女真在辽东的兴起,一是农民起义,两者的直接原因都是“小冰期”进入了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十七世纪也许是历史上东北亚地区极端气候最严重的时代,华北的空前旱灾从1627年持续到1652年,即便是再开明的王朝恐怕也架不住如此长期的大饥荒,何况是腐朽的晚明。而此前辽东战事不但耗空了明廷而且几乎征用了全社会的壮丁。
而女真的兴起亦肇始于天气寒冷导致部落之间的剧烈征伐。满清兴兵犯明的一个理由就是要求女真部落退出柴河、三岔、抚安的农耕区,盖当时气候原因,女真社 会经济生活已极度脆弱。一个侧证亦可资当时气候变迁的影响。——当时刚刚统一各部落并入侵过朝鲜半岛的满清,屡屡以严厉手段惩罚越境采集人参的朝鲜山民, 甚至遣使斥责朝鲜国王。虽被杀朝鲜山民的头颅在国境线上示众,但朝鲜山民越境采参却屡禁不止,因为当时临近辽东的朝鲜北方几个道,因为严寒,几乎已无法以 农事为生,只能犯险越境采参。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两大动力来源,一为农民起义,一为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两者都与气候变迁高度相关。
【是兼并土地造成大量游民吗?】
土地是否该私有化,在中国依然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也许是中国历史太长,可供吸取的教训太多,否则,何以仿效中国改革的后期之秀越南,没有什么争论早早就实行了土地的私有化。
反对土地私有化的一派认为,土地私有化,会迅速造成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失地游民,使社会急剧贫富分化,不过,他们横向比较喜欢举例的南美和印度,其实造成土地集中和大量城市贫民的原因完全与土地自由交易完全无关,其土地集中是殖民统治时大规模圈地的历史遗产。
不过,毕竟中国去过印度和拉美去的人少,中国人普遍将土地私有化与土地兼并直接联系起来的观念,其实来自中国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历史教科书将这一观念灌输给了每一个中国人。
中国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在自由交易的小土地私有制下,最终会出现土地被不断兼并的趋势,到了一定阶段,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不断加 剧,最终就会爆发导致王朝覆灭的农民起义。而每个新王朝建立后,又会重新分配土地,然后循环往复。中国历史王朝更迭治乱循环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历史研究的实证却与上述说法有异。美籍史学家赵冈的《中国土地制度史》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发现,自宋至民国,小土地私有制下的中国,土地分配的基尼系 数长期稳定,并不存在周期性的不断增大然后又重新开始的循环。如果一定要说存在什么规律,那么只能说这个基尼系数是在非常缓慢的下降而非不断上升的。
原因很简单,即便存在土地不断兼并的趋势,由于中国并不存在长子继承制,一代人好不容易兼并的土地到了下一代又会被分散,而且,如果土地宝贵,又有多少人会轻易出售土地呢?
可见土地自由交易导致兼并之说,无论逻辑还是实证都难以自足。不过,历史上周期性出现大规模的流民却是事实,既非兼并所致,原因何在?
细究历史,其实与流民大量出现相伴的,是大量土地被抛荒,这些土地事实上并未被周围的邻居乘机兼并,故基尼系数未见变化。农民抛荒的直接原因是无法承受沉重的税赋,种田已如此不合算,还不若去抛弃田产离开家园去当流民。
一般而言,史家将农民不堪税赋沉重的原因归结官府的横征暴敛,但在强调官府不恤民情时,会言及此时自然灾害已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当然,强调自然灾害有为官方卸责嫌疑,是政治不正确。不过,历史上出现大规模抛荒,时间上却恰与气候史上持续灾荒年岁重合。
典型如明末李自成起义。按照竺可桢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统计,十三世纪至二十世纪期间,最冷的一个世纪是十七世纪。而小冰期寒冷的冬 季分别出现在如下时段: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0年间,而相对温暖的冬季则分别出现在1550-1600年和 1720-1830年。
如若有心,读者自可对照此组数据看看中国历史,是否与治乱循环有某种契合性。那么,是谁造成了大规模的游民,是土地兼并么?
【阿提拉与五胡乱华】
不少中国年轻人看到欧洲人描述匈奴惊恐万状的文字,会感觉特别爽,无他,罗马人打不过日耳曼蛮 族,日耳曼蛮族打不过匈奴人,而匈奴人出现在欧洲,是被我大汉朝从东方赶跑的。当年与北匈奴最后一仗将其逐出中国历史的汉校尉陈汤,奏折中“名犯强汉者虽 远必诛”一句,历史上并不著名,到了当代,因了北匈奴余部在欧洲肆虐一节而令多少人热血沸腾,咱们中国人曾多么牛逼呵。
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狂 潮,通常被简化为,比哥特人更野蛮凶残的匈奴人突然出现,迫使哥特人疯狂地向罗马帝国境内迁移。到了那些有“我汉帝国比罗马帝国更强大”心结的人那里,就 更简化为匈奴人入侵欧洲的根本动力源是汉朝的赫赫武功,是我大汉帝国的军事成就导致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
但醉心于此的人往往忘了,以赫赫武功 间接推动欧洲民族大迁移的中华帝国,此时又身处何境?中国王朝史上,此时正是两晋时期,历史教材通常简略到令一般人只有个模糊不清的民族大融合的印象。而 事实是,赫赫武功的中华帝国的心脏地区,早在阿提拉之前的一个多世纪就被游牧民族入侵的浪潮淹没了。
入侵欧洲,导致日耳曼蛮族大逃亡最终冲垮 了罗马帝国的匈人,是否是中国人赶跑的北匈奴,学界并无定论。最重要的问题是,当阿提拉率领匈奴人驱动着日耳曼蛮族横扫欧洲时,中国整个北方早已成北方游 牧民族的天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对汉族人来说是空前浩劫的“五胡乱华”,当南迁依附中原的匈奴人在刘渊率领下突然造反,揭开胡人第一次在中原称帝的序幕 时,入侵欧洲的匈奴人此时还没有冲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