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

2006-07-28 00:16:04 作者:袁炳昌 买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评论][去论坛交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上曾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为三大宗教、三大文化、三大语系交融之地。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新疆成为歌舞之乡,维吾尔成为能歌善舞的民族。
    古代新疆地区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传入中原,成为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重要部分,久负盛名。玄奘周游列国后在《大唐西·域记》卷一中写道:“屈友国(即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可见古代新疆少数民族在公元4世纪时就刨造出了灿烂的音乐文化并著称于世。
    如果说“特善诸国”的龟兹乐是古代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那么现今流传在新疆地区并与龟兹乐有渊源关系的维吾尔木卡姆则是今日之“东方艺术瑰宝”。
    “木卡姆”是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和乌兹别克斯坦及整个伊斯兰世界拥有的一种乐舞形式。维吾尔木卡姆,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源于民间,是熔维吾尔民歌、器乐、说唱、歌舞于一炉的大
 型歌舞套曲。维吾尔木卡姆与其他国家的木卡姆相比,数量最多,芝;术形式完整,为国际伊斯兰文化研究者所瞩目。
    椐新疆和田学者毛拉·伊斯迈托拉·穆吉孜的《乐师传》 (1893)载,木卡姆形成于15—16世纪。维吾尔木卡姆按流行地区和风格特色,可分为南疆木卡姆、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留番木卡姆等。每一种木卡姆有6—12套。人们常提到的十一木卡—姆,指南疆木卡姆,由十二部大型古典套曲组成,每一部套曲又包括“穷乃合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穷乃合曼”从散板序唱开始,紧接慢速的太孜,到热烈的赛乃姆和大赛勒克,最后以轻快的太喀特结束,其中有歌曲、舞曲,各曲间有间奏曲。“达斯·坦’’由3—6首叙事歌组成,曲问有完整的间奏曲,音乐由慢而快,曲调流畅。“麦西热甫”由3—6首节拍不同的舞蹈歌曲组成,曲间无间奏曲,情绪热烈奔放。十二木卡姆共有歌曲、乐曲260首,演唱一遍需要20多个小时。伴奏乐器有萨它尔(主唱者自拉自唱)、弹布尔、都它尔、热瓦甫、丈介克、卡龙、小手鼓等。
    北疆木卡姆,19世纪从南疆传入,也有12套。除没有“穷乃合曼”外,结构与南疆木卡姆相同。它的音乐比较明快,主唱者用弹布尔或萨它尔。哈密木卡姆流行于东疆的哈密地区。与南、北疆木卡姆相比较,风格不同,结构迥异。它由短小的散序起唱,接着演唱系列短小的歌曲和歌舞曲,没有间奏堋K灿?2套,称哈密十二木,卡姆。其伴奏乐器有哈密艾介克(似中胡)、刀郎热瓦甫、手鼓等。全部歌曲有262首,从头演唱一遍约需12个小时。
    木卡姆唱词,一类为古代名人诗作,每行15个音节,多表现人
  民热爱生活,揭露黑暗,向往幸福之情;另一类来自民间艺人创作,
  每节4句,每句7个音节,内容多反映爱情生活。
    维吾尔族民歌在内容上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爱情
  歌曲,劳动歌曲、风俗歌曲等。在传统民歌中,有的歌反映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对统治者的强烈反抗精神。
    维吾尔族民歌和木卡姆有近似的情况。由于地理环境、语言、音阶、调式、旋律、伴奏等多种因素不同,各地维吾尔族民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伊犁民歌多徐缓、抒情;哈密民歌多简短、明快;喀什民歌多奔放、粗犷。维吾尔歌手演唱常有乐器伴奏,使用乐器也不同。北疆歌手喜用都它尔和弹布尔;哈密歌手喜用哈密艾介克;南疆歌手喜用喀什热瓦甫。民歌的音阶、调式方面,南疆大部分地区的民歌运用七声音阶或多于七声的音阶,音乐韵味别具一格。北疆、东疆有不少民歌运用五声、六声音阶。
    维扯逅党衾中问蕉嘌钇茫谌嗣裆钪衅鹬匾饔谩K饕写锼固埂⒖孪目说取4锼固梗橇餍杏谔焐侥媳蔽岫厍拿窦渌党问健W糯邮抡庖恢耙档囊杖耍莆按锼固蛊妗保哂性ú┑闹丁⒂琶赖母韬恚艹岣坏那眨苁苋嗣堑淖鹁春桶鳌4锼固贡硌菪问剑话阄蝗税椎猿猿鳎党岷稀4车拇锼固梗喑窦浒楣适潞蜕窕按怠?BR>    达斯坦有长篇和短篇两种。长篇多说唱带故事情节的内容,曲调通常由上下句组成,很少有拖腔。演唱者可根据唱词内容灵活压缩或扩展乐句,自由发挥。短篇达斯坦,常用于反映新人新事或爱情内容。音乐多方整结构,旋律性强,有的唱腔直接采用民歌,歌词 7字一句,4句一首。伴奏乐器,南疆用热瓦,北疆、东疆用都它尔。
    柯夏克是由艺人川热瓦甫或都它尔自弹白唱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唱段和歌谣的一种民间弹唱形式。它用一段曲调演唱多段唱词,演唱内容有爱情和对社会不正之风的讽刺等。此外有一二人边说边唱小故事嘲讽不良社会现象的“埃提西希”和“买达”(意为说书),表演时均采用手鼓、萨巴依、石片、木杓等伴奏。
    维吾尔族的乐器种类多样,表现力丰富,既有中原一带的屠?BR> 器埙和胡琴,又有来自波斯、阿拉伯等地的萨它尔、弹布尔等。其中大部分乐器与波斯、阿拉伯国家中流行的同名乐器近似,有的则是同名异器,反映出伊斯兰民族所用乐器的共性。如达卜、纳格拉、奈依、萨它尔、都它尔、弹布尔、卡龙等乐器,都是中亚、西亚许多国家中流行的。这类乐器却只在我国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中流行。乐器制作精美,演奏技巧高度发展,许多乐器都具有独奏性能和丰富的独奏曲目,充分显示出维吾尔族器乐的发展水平。同时,维吾尔族乐器吹、拉、弹、打俱全,打击乐器在音乐和歌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域闻见录》(云岫抄藏)卷七写道:“回乐以鼓为主”’“声音抑扬高下,随鼓而起落,而歌舞节奏之盘旋,亦以鼓为节”。
    由于新疆地处中西交通的枢纽,因此,维吾尔族音乐的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音阶、调式采用中国、波斯一阿拉伯和欧洲三个音乐体系。以喀什文化古城为中心的南疆地区,主要采用波斯一阿拉伯体系,东疆、北疆地区则多采用中国音乐体系。波斯一阿拉伯体系的音阶调式的特点之一,是音阶的第三,无,七级音常闲升高或降低——个全音的1/4音。这些游移性的变化音的运用,是形成维吾尔族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
    维吾尔族民歌的节拍、节奏和旋律等方面也很有特色,o维吾尔族民歌因维语单问重音总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故常出现各种切分音节奏,乐句或乐段亦多采刚先抑后扬的形式,即开始或结束不在强拍而在弱拍或后半拍上。其节奏、节拍类型繁多,乐曲节奏富于变化,散板普遍运用,5/8、7/8、9/8的拍子富有特色;旋律线条多为波浪型。在维吾尔族四句体民歌中,第四句用下五度模仿第二句的现象极为普遍。南疆地区的音乐常出现5—12度的跳进和富于特色的增四减五度跳进;北疆地区的民歌则以级进为主。
    维吾尔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人人善舞。民间舞蹈主要有刀朗舞、赛乃姆、萨玛舞、纳孜孔姆等。
     刀郎舞又称刀郎赛乃姆,其音乐称刀郎木卡姆,流行于新疆麦盖提、巴楚、莎车等县。“刀郎”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的古代维吾尔族人的自称,刀郎舞是他们的一种礼俗性舞蹈。每逢节提喜庆,人们都要跳刀郎舞。开场时唱散板序歌,不舞。接着按严格的程式歌舞:奇克提麦(6/8)、赛乃姆<4/4)、赛乃克斯(2/4)、赛勒玛(2/4),跳刀郎舞时,人们围圈席地而坐,男女相对起舞,动作粗犷、豪迈。音乐由慢逐步加快,舞蹈也由双人对跳变为集体圈舞。随后出现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刀郎舞的唱词,有表现狩猎、战争和生产劳动的,也有反映爱情生活的。歌腔高亢激越。伴奏乐器有刀郎热瓦甫,刀郎艾介克、卡龙、小手鼓等。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自娱性歌舞。赛乃姆一词,原为曲调、节奏的名称,后成为专用歌舞名称。南、北疆各地区都有风格不同的赛乃姆,各地赛乃姆均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和田赛乃姆……。各地赛乃姆有一套专用歌曲,跳时有乐队伴奏。音乐由几首或十多首风格近似的歌曲组成联曲,大都表达爱情内容。舞蹈有独舞、对舞和多人同舞等形式,共同规律是由慢而快。昂首、挺胸是赛乃姆的基本特点。各地区赛乃姆均有自己的风格:喀什赛乃姆明朗、活泼;伊犁赛乃姆潇洒、轩快;哈密赛乃姆平移、风趣。
    萨玛舞的历史悠久,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就流传于维吾尔族地区。伊斯兰教传入后,逐渐成为伊斯兰教节日活动中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风俗性舞蹈。伴奏乐器用铁鼓(纳格拉)和唢呐,音乐节奏有2/4、4/4、5/8、6/8等几种。舞蹈时,两手半握拳,下甩打开,弯屈收回,轻悠自然。脚随鼓的重音全脚落地,身体下压,微顿,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   
    此外,维吾尔族舞蹈还有“夏地哪恰薄ⅰ澳勺慰啄贰薄ⅰ芭套游琛薄ⅰ叭鸵牢琛焙褪止奈璧取?BR>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相关文章

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
"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焦点图文

热点阅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