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大学维吾尔族博士导师翦知

2006-11-06 23:17:52  作者:GULZAR  来源:本站原创

湣翦知湣,男,维吾尔族,湖南省常德市人,1966年12月生,上海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5年9月-1996年7月在德国基尔大学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合作,1996年起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副研究员。1999年9月-2001年8月获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奖学金赴德国基尔大学地球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6月起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教授,2000年1月起受聘为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教育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科学指导和评估委员会SSEP委员、国际海洋古全球变化IMAGES的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分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科学通报”、“海洋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委等学术职务。

主要从事古海洋学与海洋微体古生物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主讲“古海洋学与古湖泊学”、“海洋地质学”、“有孔虫”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近年来,负责主持了十余项国家和部委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二级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曾多次参加国际古海洋学航次考察,如1994年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海考察,1997年国际海洋全球变化研究(IMAGES)第三航次的西太平洋和南海考察,特别是1999年春作为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登上大洋钻探考察船,参加了中国海的首次大洋钻探第184航次。

通过集体的努力,他在南海、冲绳海槽和西太平洋的古海洋学与微体古生物学方面已取得一系列国际等级的创新成果。如发现了末次盛冰期西北太平洋深层水团急剧增强;揭示了全新世黑潮约1500年的变化周期;第一次从海洋角度探讨了东亚冬、夏季风不同的驱动机制;首次取得中国海百余万年来连续的古气候长序列,在东亚古季风的海洋标志和演变特色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将我国海区古海洋学研究向三维空间高分辨率和长时间序列发展。

在国际“古海洋学”、“地球行星科学通信”、“第四纪研究”、“海洋地质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海洋微体古生物学”等学报,以及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36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被他人引用两百余次。曾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如2001年应邀在日本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做大会报告,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为此,1998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获“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及“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0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0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并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人事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二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

 

责任编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