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妇女的美容习惯与她们的天然化妆品

2008-09-19 19:29:53 作者: 如风感觉 维吾尔在线www.uighurbiz.cn 如风感觉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评论][去论坛交流]

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不仅地美、山美、水美、物美,而且人也美,尤其维吾尔姑娘特别美。她们的美,除了天姿外,还有赖于她们追求美的天性、美容的传统和大自然提供给她们的天然化妆品。
  维吾尔人以白皮肤、黑眉大眼、乌发长辫、小嘴巴、红润的脸蛋,鲜红的指甲盖等为女性外貌美的标准。人们把最理想的白皮肤常比作春小麦的麦粒和奶油,有时也比作太阳和月亮。对眉的赞叹通常较多见的是:“她那又黑又细的眉毛,如同用笔画上去的一样。”把睫毛比作春燕的翅膀;把白里泛红的脸蛋喻为熟透的红苹果和石榴,有时也说:“她那红艳的脸颊似乎滴着血一样。”在维吾尔人的心目中红脸蛋是一种健康美和善良诚实的“面相”。和田的姑娘辫子粗又长,走起路来辫梢拍打在脚后跟上,“她那粗黑粗黑的长辫子真厉害,早把我的心儿紧缠慢绕地拴上”,对乌发长辫的这类颂歌更是举不胜举。男性对女性美的理想,自然成了妇女们追求美,精心化妆打扮,以增添自己魅力的标准和目标。
  以黑眉为美的维吾尔妇女不知从何年起养成了用“乌斯玛”(据说汉译名是“菘蓝”)草叶的黛绿色液汁描眉的习惯。乌斯玛是草本植物、叶长椭圆形,全缘或有微锯齿,鲜嫩时肥厚黛绿。人们认为乌斯玛是眉毛的养料,相信经常用此描眉,就可以使眉毛长得又密又黑。妇女们每当春暖花开,乌斯玛只要长出可以揪下来的绿叶时,便将它采来放在掌心揉搓,挤压出黛绿色的汁液,把它滴在碗底的窝窝内或小碟中蓄起来,然后用缠上棉花的小细棍蘸取,细心地涂抹在眉毛上。反复涂抹数遍,等它稍干后,用清水洗去浮汁,留下一层青黛,使本来就很浓密的眉毛显得更黑更艳,维持周余不退。妇女们不仅在自己的眉毛上涂抹,还给小女孩也涂抹上,有的家庭甚至给尚不知异性区别的男孩也涂抹上。她们的理由是只有“浓眉”才能与“大眼”相配!最后,把剩余的乌斯玛汁液涂抹在小女孩们的头上,祝愿她们将来发黑辫长。如果剩下的汁液尚多,打算以后继续用,便加入适量羊油,保鲜储存。
  在没有鲜绿乌斯玛的冬季,维吾尔妇女就用“苏尔麦”或葛蒲来描眉。
  “苏尔麦”就是石墨。石墨,是一种有很多用途的矿物。人们将它压碎碾成粉末制成“苏尔麦”,专门用来描眉和眼睑,使眼睛显得更大更黑,更富于神韵。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下有淡红色根茎,有香气,可做香料,也可治牙疼,齿龈出血等。妇女得其茎烧焦后常当作临时眉笔用。
  维吾尔民间“望女成凤”,在女孩刚刚出生时就有很强烈的民俗表现。其中最有趣的是,在女婴尚未满月的日子里,母亲对女婴施行具有神秘色彩的法术:当女婴睡熟时用白纱巾盖住她的脸,然后把一只黑甲壳虫如屎壳螂放在女婴的眉眼上面爬来爬去;或将黑甲壳虫弄死,然后用死甲虫做涂抹女婴眉眼的摹拟动作。人们相信,甲壳虫的“黑色”通过这样的“接触”或象征性行为,对女婴的眉毛和眼珠的颜色产生“传染”作用,使她将来成为黑眉毛、黑眼睛的姑娘。
在以脸色红润为美的维吾尔人中,不论男女,特别是年轻人中,脸色红润者较为普遍。在民间,人们谈论对初次见到的人的印象时,如果此人红光满面,就有好印象,便说:“像个吃过喝过的人。”维吾尔人的这一习惯用语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说此人很健康,很有活力,而吃的喝的是健康与活力的物质基础。在维吾尔语里营养与力量通常用一个词即“库歪提”来表示,
  “库歪提”充足的特征就是面颊红润饱满,鲜血欲滴。第二,与上述含义紧密相连,蕴含着家庭殷实富足之意。对年轻充满活力的妇女来说,光脸蛋红润是不够的,还要白里透红、红得艳丽才行。
  维吾尔妇女的面色红润,无疑与人们长期食用营养丰富的干鲜果品、牛羊肉、奶制品等有关,也与妇女们护养皮肤、重视美容的习俗有直接的关系。
  维吾尔妇女根据季节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常用奶油(也称奶皮)即“喀伊玛克”和甜瓜(通称哈密瓜)汁子抹面擦手,以保持皮肤的润泽光亮。这种习惯,不管在农村牧区还是在城镇都很流行。在塔里木河流域的产鱼区,人们还有用鱼油擦脸抹手,防止皮肤皴裂生皱的讲究。也就是说,奶油、鱼油、甜瓜汁等都是维吾尔民间,特别是妇女们天然的“护肤膏”和“养颜露”。以女性皮肤的奶油色为美的维吾尔民间特别推崇奶油和羊尾油增白养颜的功效,认为奶油和羊尾油特有的色泽对人的皮肤有某种神秘的“传染”作用。这一原始思维的遗痕,说明着这种风俗历史的久远。
  在维吾尔民间的文化传统里,妇女也有涂脂抹粉的习惯。脂粉过去主要是顺着丝绸之路东来西往的商旅传送的外来货,对它的使用也只限于维吾尔族贵族阶层的妇女,广大的民间妇女用的是自制的“胭脂”。维吾尔人称胭脂为“昂里克”,自制胭脂的主要原料是新疆各地盛产的红花,维吾尔语称
  “扎让扎”。人们用其桔红色的花瓣作胭脂和口红。
  有时,维吾尔妇女也用樱桃水和玫瑰花汁相混合,用于涂脸和嘴唇,当作胭脂或口红用。人们除利用这些天然物护肤养颜外,还对脸面经常摸搓,起到干浴、刺激、按摩活血的效果,使皮肤保持白嫩红润。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原因,在城市里现很少能见到留有长辫子的维吾尔年轻妇女了。其实,在维吾尔人对女性美的文化传统里,以妇女浓密的黑发和粗长的辫子为美的观点,是根深蒂固的。
  在广大的农村牧区,维吾尔妇女至今仍留长辫。姑娘出嫁前,每当逢年过节便把长发梳理编成“40根”辫子。不过这里的“40根”是虚数,泛指多。究竟多少,那要根据头发的密度来定,越多越美,但人们认为最多也不得超过41条。姑娘结婚后不再梳成“40条”辫子,始终保持两条,但仍留刘海和在两腮处对称向前弯曲的鬓发。当妇女已成为两三个孩子的母亲,年龄到30岁左右,为她举行“居宛托伊”仪式后,妇女的整个头发从中间分成两股,梳理成两条大辫,把刘海和鬓发也要梳入这两股头发中,并用两根线薅去脸面上的汗毛,这在民间称作“开面”。其父母和丈夫还要给她赠送新衣、首饰等较贵重的礼物。维吾尔民间认为妇女进入“居宛”是她的黄金时期,是最富魅力、风韵十足的美好阶段。这时如果她的长辫子超过她的臀部,甚至在她走路时辫梢能摩擦着她的脚后跟,那就最理想不过了。有的妇女为此在束辫子时加进一些长发,实现自己美的理想,满足对美的心理要求。有的妇女编辫子时还用水泡软稀释的沙枣树胶把束好的辫子糊抹得光洁滑亮,或在梳头时就把树胶加进去梳匀,然后编辫子。这样,头发于后虽然有点硬橛橛的,但却能较长时间保持头发的光亮整齐。沙枣树胶,是维吾尔妇女使用最普遍也最理想的天然“发胶”。
  人们以女性发辫的浓黑、粗长为美的风俗,使得父母,特别是母亲要多分出一份心思来关心女儿的头发。当女儿还是婴幼儿的时候,父母就给女儿剃多次头。因为人们认为头发越剃越黑,越剃越旺。每次剃了头后,还用桃仁和核桃仁烧焦后的黑油抹头,认为那是头发的“营养剂”,并称此为:“雅各丽克喀拉”,意为“黑油”。
  妇女们为了使自己的头发又黑又密,辫子又粗又长,还施行些巫术手段,如当辫梢发黄时,请一位少年用斧头象征性地砍去那发黄的部分。人们相信这样做了,辫子就会变得又黑又长。少年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通过“砍”的接触,对头发产生“传染”,使其长得快、长得黑。
  在春夏季节,维吾尔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都喜欢把手指甲染成桔红色,甚至把脚指甲也染成桔红色,觉得这样很美。尤其在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更是如此。
  什么是她们天然的“指甲油”呢?那就是维吾尔人称作“罕乃”的风仙花。风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新疆各地都有种植,市场上也有出售。妇女们将其花、茎、叶捣碎,加上点白矾,睡觉前用布包在乎指和脚指上,第二天早晨就可使所有指甲成为桔红色,保持周余。

相关文章

维吾尔妇女的美容习惯与她们的天然化妆品
"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焦点图文

热点阅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