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 遗落的家园

2009-03-19 14:31:51 作者:admin 新疆都市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评论][去论坛交流]

 

  □文/ 赵勤 图/ 资料片

      尼雅,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处没有人烟、没有水、没有绿色的死亡世界。

  在常见的地图上,从没有它的标识,在维吾尔语中,“尼雅”是遥远不可追溯,或是路途遥远不可访寻,无人可以开释的意思。这是一个被人遗忘了的地方,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给年轻人讲述神怪故事的时候,才偶尔提起它。这里没有苍蝇、蚊子,也没有老鼠、野狼。有的只是一片一片枯死的胡杨林,一堆一堆高大的红柳冢,在流沙中摇摇欲坠的古代房屋、佛塔,还有那在黄沙中时隐时现的木棺和白骨。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尼雅废墟就是汉代西域著名绿洲国家“精绝国”的故址。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精绝国”有480户,胜兵500人。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精绝国”只是一个人口仅与村落般多的国家。可是在2000多年以前,西域的许多小国家大多如此。

  寻梦尼雅

  和田古称“于阗”,历史上曾与疏勒、安西、龟兹并称为安西四郡。和田是新疆最南端的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域的玉石、宝马、瓜果由这里传到中原,中原的丝绸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

  尼雅古城是和田最有影响力的古城,自1901年英国科学家斯坦因首次发现尼雅废墟至今,这里一直是世界各地探险家、考古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尼雅,尼雅,念着这个好听的名字满口都生香。想像着在一片绿草地上,美丽的女子和着音乐跳舞的样子,一旁的大胡子男人外表肃穆,内心温柔,这就更增加了心里的渴望和憧憬。

  书上说,尼雅是《汉书》精绝国的所在地,一个只有480户人家、3000多人口的小国。他们公元前就来到了塔克拉玛干的腹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几个世纪后有军队入侵,城垣燃烧着火焰,活着的人们感受着生不如死的恐惧,于是离开。

  如同他们来时一样,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何时离开,去了哪里。

  尼雅遗址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容许任何团体和个人擅自进入。进入尼雅需要得到当地文管部门的批准,还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文物养护费,并且手续很难办。

  终于要上路了,心里倒有了一些不安。但又一想,和田总归是要去的,或许可以得缘一见呢!

  在和田市里待了三天,才找人办好去尼雅的相关手续。

  神秘消失

  出了和田市,车向东去,跑了二百多公里才到民丰县。向导说从民丰再向北走150公里左右,就到了尼雅。尼雅位于尼雅河下游,在沙漠村庄卡巴阿斯卡的里面,进来要经过三道关卡。

  这个村里的人都不懂汉语,幸亏我们请了位懂维吾尔语的向导。因为尼雅的缘故,这个村庄有一条柏油马路。村里人口很少,人们的居所在沙地上,有游人进入,也没什么人停留多看我们一眼。带我们去尼雅的是一位当地的老人,走出村子没有多远,就到了尼雅遗址。

  遗址被掩埋在尼雅河故道连绵起伏的沙丘之间。据介绍,遗址南北延伸25公里,东西宽达五至七公里,发现于1901年。中外考古工作者对尼雅遗址进行了多次勘察、发掘和研究。据专家考证,尼雅是我国汉-晋时期,丝绸之路南道名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精绝国处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居弱水一方,是个小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仅“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并在东汉年间“被鄯善并吞,国遂绝”,但是,丝路南道“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

  奔走穿梭于尼雅河桥头的丝路商人给小国寡民带来了西亚的玻璃器皿、希腊风格的艺术品、印度的棉织物、黄河流域的锦绢、漆器、铜镜和纸这些当世珍宝。汉晋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蓝底蜡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尤其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堪称锦中绝品、丝路遗珍。至今仍残留在屋梁上、佛画中以及墓穴间的形态各异的飞龙,则是四大古国文明碰撞、融合与西域人民独创精神的最好见证。

  佉卢文书是尼雅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800件出土于尼雅遗址的佉卢文书木简,有文告,有信函,有指示,内容几乎涉及当时精绝王国生活的每一个侧面。解译文书,古国昨日仿佛再现眼前。

  两汉时期,尼雅古国文明走向了辉煌。但是,水源短缺、风沙肆虐,始终是被沙海所围的尼雅人面临的威胁。从遗迹中枯死白杨的粗大树干可以知道,精绝人为了维系绿洲,曾经广植树木。

  法律甚至规定:严禁砍伐活树,违者罚马一匹;哪怕是砍了树杈,也要罚牛一头。这条规定被后人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精绝国的水、种子都由国王亲自管理,用以维系生存。

  尽管在严酷的环境之中,尼雅人如此谨慎和努力,但在三国、两晋之后,还是消亡了。尼雅的废弃是个谜。古城遗址周围不见河流改道或战乱的迹象,房屋院落之中没有人迹;大量公文简牍刚刚整理好,还来不及运走;甚至连忠实的狗儿都忘了带走,还拴在家门口的柱子上。尼雅人就这样匆匆忙忙地消失了,只留下沙埋废墟,更留下瀚海荒漠中的难解之谜。

  繁华旧梦

  在这片狭长的古城遗址中,残存的佛寺、房舍、墓地散落其间,当年的农田、林带、渠系和冶炼遗址依稀可见。可以看出,当年精绝国的居民们以穿城而过的尼雅河为界,分居南北两区,南为豪门,北住平民。但是,家家皆有果园、畜圈和池塘。

  遗址中心有一土筑佛塔,虽然破败,但古风犹存。可以使人想像,笃信佛教的精绝国臣民们,沿河而居,引水浇田,经营绿洲农业的景象;家有池塘,可看出由于尼雅河是季节河,夏洪冬缺,户户需备塘蓄水。穿过城门,是几座比较完整的房屋和一小片断壁残垣。屋子里面的炉灶被熏得很黑,明知道年代久远,可还是觉得不久之前有人用过的样子,只有一个很小的天窗能够透进一点阳光。大概是2000多年前的人和事了,物是人非,隔着这么久的岁月,居然还留有依稀的痕迹。

  城门的对面有一个1000多年前的坟地,很多人葬在这里,几年前,还总有人在这里宰羊祭祀。墓旁边是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树,很多已经只剩枯萎的枝干。这里的河水已经干涸。胡杨斑驳的纹理,有种坚韧的力量。它见证了尼雅两千年前的荣辱兴衰,看到了一个本来自享其乐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何变为定居,并最后神秘消失……但胡杨不言,我们只能自己去想像尼雅当年繁华的样子。

  古城墙就那样站着,一切像没有发生过,却又用它的身体提醒着这个真实的存在。正午的烈日下,站在胡杨树下,树影婆娑,树叶沙沙,像历史在时空里穿行。

相关文章

尼雅 遗落的家园
"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焦点图文

热点阅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