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简介

2006-03-08 05:50:47 作者:未知 天堂的路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评论][去论坛交流]

 

[B]1。世界遗产【中亚篇】哈萨克斯坦[/B]
[B]哈萨克斯坦: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B]

 中文名称: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
  英文名称: The Mausoleum of Khoja Ahmed Yasawi
  国家: 哈萨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3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理由:
  标准(i):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是贴木尔时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对伊斯兰宗教建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准(iii):陵墓和其所在的位置提供了中亚地区文化和建筑技术发展的独特见证;
  标准(iv):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是贴木尔时期蓬勃发展的重要建筑模式的最原始形式,对研究贴木尔时代建筑发展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
  介绍:
  哈萨克斯坦是蕴育古代文明的沃土。早在远古时代,当地居民——现在的哈萨克人的祖先,就开创了独特的原始文明。保留下来的村落、防御工事、陵墓,甚或是整个城镇,无一不体现出了当时文化的繁盛。哈萨克斯坦南部的一些古老城市(塔拉兹市、奥特拉尔市、突厥斯坦市、伊斯比扎布市、瑟格纳克市、占德市及其它城市)沿着古丝绸之路呈链状分布,它们为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它们曾是贸易、手工业、艺术、浓郁宗教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
  在这批城市中,突厥斯坦市发挥着独特作用。突厥斯坦市的名称很像是一个突厥国家的名称,它作为一个神圣的地方“第二麦加”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闻名于穆斯林世界)。位于突厥斯坦(16世纪前为亚瑟城)的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则是其中最为炫目的。亚瑟城处于古代商队运输路线的咽喉,是大丝绸之路的分支。连接了德什特和克普沙克大草原与中亚农贸绿洲,包括了中亚的撒马尔罕, 塔什干和布哈拉。
  亚瑟城的商业繁荣,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国输出瓷器,亚洲虎皮,金银器皿到波斯,各种妇女编织品到拜占庭,都得途径此地。前往俄罗斯的商队带满了俄国羔皮-土耳其游牧民族的无价之宝、彩鲜艳的突厥斯坦玻璃制品(中国的玻璃品制造方法就是从土耳其人处学的)、薄薄的丝绸和棉树的种子。
  在公元15到18世纪,突厥斯坦是哈萨克民族可汗们的居住之地。亚瑟城是霍贾·艾哈迈德的宗教活动地,在此度过了他人生的大半部分,死后并安葬于此。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公元1103年出生在什姆肯特附近的塞拉姆小镇。阿思兰-巴巴拉教主是艾哈迈德的第一位精神上的老师和指导者。教主死后,艾哈迈德远往布哈拉,深入学习了苏菲教教义。一段时间后,他就成为了布哈拉苏菲教之首,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这种尊贵的地位,来到了亚瑟城,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在他的传教中,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劝说人们要虔诚和慈善,鄙视贪婪和贪财。他的诗歌流传很广,被各地人民熟记在心,远到有些地方的人民还当成圣歌传唱。他的诗歌的名声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关于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还有一个传说,他视“圣人”-穆罕默德为自己的老师,为了表示对圣人之死的悲痛之情,在他63岁这年(穆罕默德也逝世于63岁),定居于清真寺旁的一个地下室,并以传教度过了余生。公元1166/67年,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逝世,人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建造了一座小陵墓以纪念他,这座陵墓后来成为了穆斯林朝拜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朝拜此陵墓3次,就相当于到“圣地”麦加的朝拜。
  但是现在看到的陵墓是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死后233年,在贴木尔的命令下重新建造的。公元1389 ,1391,1394,1395年,在经过无数血战后,贴木尔摧毁了戈尔登游牧部落的力量,放火烧了他们的都城,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他决定在原来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的位置上新建一座巨大的、辉煌的纪念馆,而当时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也多少有点朽坏了。贴木尔并非完全出于宗教考虑,他想通过建造纪念馆,不断提升自己的权威,并表明自己神圣权力不可侵犯的信念。贴木尔亲自参与了陵墓的规划设计,对陵墓的建造者们做了指示。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是一个巨大,长方形的有入口和圆屋顶的建筑物。测量其地基465米宽,655米长,外墙的厚度为1.8到2米,中心寝室的墙厚达3米。陵墓拥有无数的入口和大量的圆屋顶,35多间房间围绕在中心寝室的周围,各有用途。建造陵墓大厅的材料是一种表面光洁如玻璃的炼砖,其纯度令人惊叹。陵墓的北面入口及其漂亮,拱顶的门是雕刻所成,并镶嵌有精致的象牙。单从尺寸上来说,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的大小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相当。
  现在,突厥斯坦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朝拜的圣地,他(她)们去此一睹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这个中世纪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的风采。

  Title 简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位于突厥斯坦(以前称为亚瑟市),建造于贴木尔时期(1389—1405),就是从这座未完工的建筑中,波斯高明的建筑者们学会了各种建筑方法,后来用到了贴木尔王国都城撒马尔罕的建造中。今天,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成为了帖木儿 (Timurid) 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

[B]2.哈萨克斯坦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B]


中文名称: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英文名称:Petroglyphs within the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 of Tamgaly

    国家: 哈萨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4
置身于泰姆格里大峡谷,在辽阔的群山环抱中,有一组值得注意的多达5000多件的岩石雕刻。创作年代跨越公元前1000年到20世纪初整整3000年。

  这些作品大多数散布在远古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坟墓的遗址上,反映了当地人耕种、社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等情况。另外,在泰姆格里大峡谷中,还拥有大面积的古代墓群。一些矮墙和地基遗址上刻有的繁复雕版画被证明是远古祭坛的遗迹,用于摆放祭品和纪念牺牲的英雄。

[B] 世界遗产【中亚篇】土库曼斯坦[/B]
[B]1。土库曼斯坦: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B]

  中文名称: 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
  英文名称: Stat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ark “Ancient Merv”
  国家: 土库曼斯坦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363-001
  相关联接:  http://www.unesco.org/whc/sites/886.htm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报告  
  梅尔夫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绿洲城市。这片宽阔的绿洲横跨了四千年的人类历史,有许多纪念性的建筑。  
  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建于十二世纪,公园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土库曼斯坦帝国时建造的。现在国家公园内大部分建筑不是受到人为的破坏就是毁于一次接一次的地震。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是一个一般游客难以想象的国家公园,这里没有入口、没有大门,所以也就没有门票;也没有任何告示牌、没有护林员、没有公园地图、宣传册子;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公园附近连厕所、快餐厅都没有,有的只是沙漠上一些废弃的遗迹。
  国家公园内的陵墓是一座高达12英尺的砖制建筑,它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尽管陵墓的圆顶已经遭到破坏,但它仍然耸立如初。在古代,人们可以从很远的地方看到陵墓的园顶。目前陵墓的状况不容乐观,亟待维护。
  国家公园内的克兹卡拉要塞建于公元7世纪,要塞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时候,苏丹把所有的青年女子都关进了克兹卡拉要塞,而命令所有的青年男子去守卫国库。守卫国库的青年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进入要塞来和自己相爱的人见面,但都未成功。有一天苏丹下令说,如果有人能把苹果从国库扔到要塞,它就可以从要塞中选一名女子为妻。聪明的青年发明了弹弓,成功的实现了夙愿,据说这也是弹弓的由来。
  塞尔卡拉城的城墙从古至今一直在修建,城墙也因此一次比一次高。考古学家发现在城中尚有一些带有古希腊、古罗马及其他民族风格的建筑遗迹 。直到公元3世纪,城中居住着不同信仰的民族,如穆斯林民族、基督教徒以及索罗亚斯德教徒。城中的塔式建筑相距大约有60米远。
  埃克卡拉城的城墙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城墙高达150英尺,长约1800英尺左右。埃克卡拉城是公园前六世纪由崇敬火神的索罗亚斯德教徒募资建起的。当信仰穆斯林、基督教及佛教的民族迁移至此后,又在埃克卡拉城周围建起了塞尔卡拉城。埃克卡拉城四周是高墙,城中央是祭拜火神用的高台。
 婷范蚵讨蕹鞘卸?B style="COLOR: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中亚和伊朗产生的巨大影响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特别是塞尔卡拉城在建筑、建筑装饰以及科学文化发展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的筑城术以及城市规划反映了几个世纪中亚地区的文明。

[B]2.土库曼斯坦 库尼亚-乌尔根奇[/B]

 中文名称: 库尼亚-乌尔根奇

    英文名称:Kunya-Urgench

    国家: 土库曼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2005

  库尼亚-乌尔根奇位于在西北土库曼, 在Amu Daria 河的南边。 乌尔根奇是Khorezm 地区的资本, 一部分的Achaemenid 帝国。 老镇包含一系列的纪念碑主要从第11 到16 世纪, 包括清真寺, 商队投宿的旅舍的门, 堡垒, 陵墓和尖塔。 纪念碑作证对卓著的成就在影响到达伊朗和阿富汗的建筑学和技巧, 并且以后16 世纪印度大人物帝国的建筑学。


[B]世界遗产【中亚篇】之乌兹别克斯坦[/B]
[B]1.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西文化交流中心[/B]


 中文名称: 撒马尔罕——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英文名称: Samarkand-Crossroads of Cultures
  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1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标准:
  标准(i):撒马尔罕,地处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城市建筑和城镇景观,是伊斯兰文化创造力的杰作;
  标准(ii):撒马尔罕的杰出建筑,比如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和列吉斯坦广场,极大地促进了从地中海到印度次大陆广大地区的伊斯兰建筑的发展;
  标准(iv):撒马尔罕历史古城的艺术、建筑和城市结构表现了公元13世纪至今中亚文化发展历史和政治历史的最重要阶段。

  撒马尔罕古称马拉干达(公元前329年有记载),为古代索格德王国和14-15世纪帖木儿帝国的首都。1924-1930年曾为乌兹别克苏维埃共和国首都。作为世界著名的古城之一,撒马尔罕与罗马、雅典、巴比伦同龄,有2500多年历史,在古阿拉伯文献中被称为“东方璀璨的明珠”,是历史上中亚重要的政治、科学、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之一。
  撒马尔罕古城位于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附近,这里是当年中国通向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的必经之地,因此四方商贾云集,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一派“国际都市”的景象。城内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如建于15世纪的帖木尔家族陵墓,15-17世纪的“列吉斯坦”伊斯兰教神学院、15世纪的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兀鲁伯天文台、11-15世纪中亚最大的“不死之王”陵墓建筑群等。它金碧辉煌的宫殿陵寝、庄严肃穆的古清真寺和神学院,还有气势恢弘的古天文台和大学等鳞次栉比的古迹,就像《一千零一夜》中描述的阿拉伯神话国度。13世纪以后,这里陆续建立起花拉子模王国和帖木儿帝国,作为历史名城和兵家必争之地,撒马尔罕一次次烈火焚城,又一次比一次更加壮丽地重建起来,几千年屹立不倒。
  列吉斯坦神学院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正面为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建于1417-1420年,两侧为舍尔·多尔(间为藏狮的)神学院 和吉利亚·科里(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分别建于1619-1636和1646-1660年。这些神学院是中世纪培养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这里是他统治期间世俗科学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学院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
  从这些古迹中,至今还能看出公元前四世纪以来中亚、欧洲、士耳其、阿拉伯、蒙古、波斯等地的占领者带来的文化影响的痕迹。13世纪以后,这里陆续建立起来的花拉子模王国和帖木儿帝国,则倾举国之力大兴土木,最终使

相关文章

中亚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简介
"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焦点图文

热点阅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