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维吾尔族的环 保理念和园艺文化

2008-12-16 19:01:05 作者:古丽·司马义 中国民族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评论][去论坛交流]

新疆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维吾尔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其中特殊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它不仅在维吾尔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还将带动农业、林业、牧业及手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特殊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位居亚洲大陆的腹地中心,远离海洋,周围都高大的山脉,阻挡着海洋暖湿气流的进入,形成了干燥的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就是干旱少雨多风沙,夏热冬寒,昼夜温差大。但是,新疆各个地区的气候又不完全一样。新疆地形是“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疆有准噶尔沙漠,山地中有连绵的冰峰、雪岭、森林、草原,盆地里有大大小小的沙漠、戈壁、绿洲、河流、城镇。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色。一般说来,北疆气温较低、雨雪较多,南疆气温较高、雨雪稀少;山区寒凉,绿洲温暖;草原秀美恬静,大漠雄浑粗犷。新疆的主体民族维吾尔族在这独特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特殊的环保理念、园艺文化以及生活习俗。维吾尔族分布在天山南北,以南部居多,是新疆游牧民族中较早从事农业活动的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文明。
新疆是世界上离大海最远的地方,气候呈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还有沙尘暴经常肆虐。正是在这种比较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中,勇敢而勤劳的维吾尔族人民世世代代与恶劣的气候做斗争,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特殊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
新疆不仅有“歌舞之乡”之称,而且还有“瓜果之乡”之美称。北疆的气候相对较湿润、多畜牧业;南疆气候干旱多农业,有名的瓜果几乎都产在南疆。这里瓜果之多,质量之优,在我国乃至亚洲都名列前茅。新疆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但高山冰雪融水非常丰富,有利于灌溉农业,尤其是日照时间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3600小时,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日夜温差大(平均日夜温差11摄氏度——20摄氏度以上)。这些地理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瓜果作物的生长和瓜果糖分的积累,因此,新疆的瓜果含糖量都很高,营养成分也较丰富。据说全世界有六大果区,新疆就是其中之一。当然,由于新疆各地区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完全一样,出产的瓜果,其种类、品种也有所不同,如:哈密的红枣、甜瓜,鄯善的甜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伊犁的苹果,阿图什的无花果,喀什的石榴,和田的薄皮核桃,若羌的红枣等。虽然新疆的瓜果质地好、数量多,但交通运输不方便,维吾尔族人便把瓜果晾晒成干果,以便于储藏、运输、深加工。新疆的瓜果加工成果脯、果酱以后销售到全国各地。
瓜果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可以扩大绿洲面积,治理沙漠,保护生态,使人进沙退,这也体现了维吾尔族人的环保理念。园林作为人类创造的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除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更深一层的艺术功能,即通过园林欣赏,以陶冶情操,获得高尚情趣的精神享受。从审美心理角度讲,也能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出为什么新疆维吾尔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同时,一些谚语也反映出维吾尔族对园林和园艺文化的重视,如“石榴籽诱人,花香味怡人”、“若是肚子不疼,不怕吃西瓜”(相当于语“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意思)、“种树卖果可以进天堂”等。

十分重视绿色和绿色环境

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热爱生活的维吾尔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偏爱绿色。绿色是维吾尔族人心中最神圣的颜色,绿色是和平、希望、生命的象征,所以男子戴以绿色为基调的绿色帽,妇女喜爱披绿色的头巾,家里门窗多要涂上绿色油漆,墙上多喷上淡绿色石灰,清真寺、陵墓的穹隆、外墙多砌上绿色的琉璃瓦,庭院内外种上果树、葡萄,一片葱绿,春意盎然。正是有了存在于人们心灵中的绿色意识,才有庭院、绿洲的自然绿和美化环境、热爱生活的各种色彩。
维吾尔族人经常在果园、树林里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如:“麦西热普”、“巴阁晒力斯”(游园)。我们在城市看到维吾尔快餐厅、宴会厅的环境或古朴幽雅、或热情奔放,都有真花、装饰花修饰,甚至还有用盆栽石榴、盆栽无花果、盆栽葡萄组成的绿色走廊,这些无不体现着对绿色的向往和重视。消费者在这独特的氛围中,能领略到维吾尔人浓厚的环保理念和园艺文化。
古老的维吾尔神话中有很多对树崇拜的描写。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以及民间存在的视石榴树为繁殖象征的习俗,都可以看出维吾尔先民“树生人”观念的痕迹。这也与古代维吾尔人长期信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有关。萨满教是一种崇拜苍天、崇拜树木、崇拜大自然、相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从尼雅出土的文书中显示古代尼雅人严禁一切毁坏树木的行为,如尼雅人制定的法律规定:砍树“罚马一匹”,折树枝“罚母牛一头”。在尼雅文化形态中,爱护树木和与树共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并形成文化辐射力,流传后世。维吾尔族人还沿袭着一个古老的习俗——在墓地上栽树,在有些干旱、缺水地区人们往往以竿代树。在维吾尔民间普遍存有向树祈愿疾病痊愈、求寿、求健康的风俗。
维吾尔人建造住宅时,只要条件允许,就会先植树、造园林,没有种植花草、果树的住宅很少见。有些面积大的庭院,多种葡萄,搭成凉棚,既能吃到水果,又是夏季乘凉的好场所。维吾尔族人非常喜爱养花种草,如果庭院里没有空地可种花草,则种在花盆里,摆在院内或楼上凉台。维吾尔族妇女的生命和生活是和花联系在一起的:头戴花帽、头围花巾、身穿花裙,用鲜花装扮自己,用大自然花草作化妆品,用一种维语叫“乌斯曼”的绿草挤出的汁液来画眉,据说此种草的汁液可以让眉毛长浓发黑。更为有趣的是维吾尔族用花给出生的女婴起名,如阿力同古丽(金花)、齐曼古丽(红梅花)、阿娜古丽(石榴花)、塔吉古丽(鸡冠花)等。维吾尔族有关这方面的谚语也很多,如“人的打扮靠衣服,地的装点靠树木”、“树美的是绿叶,人美的是知识”、“花园里没有鲜花,夜莺不来歌唱它”等。
良好的环境对于道德习惯的养成,也具有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一个好的园林,树绿花香、虫鸣鸟叫、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人们喜欢的地方。在优美环境的熏陶下,不知不觉中已接受生态环境的教育,也接受美的教育。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的美,便会爱护绿化,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而在沙漠绿洲的农耕文明中,绿色更成了生命的需要与象征,绿色孕育了维吾尔族的绿洲文化。

尤其关注水资源

维吾尔族深知水对生存状态和自然环境的巨大作用,他们始终关注着水资源。要发展农林事业,提高人们生存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因此必须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我国驰名于世的三大古代建筑工程有长城、运河、坎儿井,而坎儿井就在新疆吐鲁番。
吐鲁番有火洲之称,干热的气候使其水蒸发量达到3000毫米,只有渗进地下的水才能保存下来。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昆仑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竖井是为掏挖暗渠时取土、透光、通风之用;明渠建立在地面上,与暗渠相连接,供饮水、灌溉之用;涝坝就像内地的池塘,用于蓄存坎儿井水,以备百姓日常使用。新疆坎儿井共3000多条,吐鲁番的坎儿井连接起来有5000多公里,足以从吐鲁番通到香港。坎儿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境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它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现在,吐鲁番的坎儿井,已成为一大旅游景观。这也是新疆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维吾尔族对水资源的重视还体现在传统习俗和习惯上,如不能在水里大小便,不能往水里吐痰,不能在水渠边、井边洗衣服、倒脏水,不能让牲畜直接在水渠、涝坝里饮水等。从一些维吾尔族谚语里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如“水翻滚七次自洁”、“水是农民的血液,地是农民的生命”、“河水流完石头在,乌斯曼洗了眉毛在”等。

相关文章

漫谈维吾尔族的环 保理念和园艺文化
"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焦点图文

热点阅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