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Discovery——— 英文的意思是“发现”,它是在全球145个国家拥有超过1亿个家庭订户的美国有线电视网络“探索”频道的名称。
2008年新年到来之前,6部由Discovery(美国探索频道)亚洲电视网出资拍摄的纪录片,在亚太区的Discovery隆重首映,之后在中国26家省级电视台播出。
以新疆著名达瓦孜艺人阿迪力为主要人物的《登天一线》在6部片子中脱颖而出,获得一致好评。该片的导演是Discovery从全国400多名纪录片导演中挑选出的佼佼者——— 同样来自新疆的25岁女孩袁博。
透过镜头,“Discovery”用国际化的视角,从阿迪力身上捕捉着当前时代变迁中新疆人的独特表现,这也紧扣住了6部纪录片的共同主题:“素描中国”——— 即站在国际化的视角看当今社会中国人的状态。
通过镜头,袁博向全球无数好奇的眼睛展现了新疆在时代潮流中的变化,同时,这个25岁的新疆女孩也实现了走向国际纪录片交流平台的梦想。
袁博在拍摄《登天一线》的路上。图片由袁博本人提供
天山网讯(记者徐娜报道)手鼓声、唢呐声、惊叹声——各种音效的混响中,画面视角自下而上,一根细绳划破天空,一个独自行走在细绳上的小小人影由远及近逐渐清晰。
走钢丝的阿迪力 资料图片
“他是中国的高空王子……”一段纯正的英文解说伴随画面出现,“他来自中国西北部的新疆,以他‘一线登天’的绝技维护着这一500年历史的文化传统。”这是纪录片《登天一线》的开场白。
2008年新年到来之前,6部由Discovery亚洲电视网出资拍摄的纪录片,在亚太区的Discovery探索频道隆重首映,之后在中国26家省级电视台播出。以新疆著名达瓦孜艺人阿迪力为主要人物的《登天一线》是其中的一部,它的导演是同样来自新疆的25岁女孩袁博。
为了拍摄这6部纪录片,Discovery亚洲电视网给中国400多名纪录片导演提供了同台竞技的机会。此前从未独立拍摄过一部完整纪录片的袁博成为最终的6名优胜者之一。
“能够获得 《登天一线》的拍摄机会很意外!”2008年春节,回新疆过年的袁博提起这部纪录片时,“意外”是她讲述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上届 “Discovery中国新锐导演计划”获奖人、国内著名纪录片人朱春光表示,此次探索频道通过纪录片的拍摄,期盼出现6个“真实”的故事——其主人公虽平凡却不乏魅力,来自不同行业的他们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的人文和社会面貌,充分反映当代中国的飞速崛起。
“无论是袁博,还是她镜头下的阿迪力,都是这个视角中的精彩人物。”朱春光说。
意外的拍摄机会
2006年年初,Discovery亚洲电视网中国 “新锐导演计划”启动,该活动面向中国征集优秀的纪录片拍摄方案,计划对入选前6名的获奖方案进行拍摄投资,同时获奖导演将跟随Discovery探索频道获奖制片人进行学习。
此时,从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自费进入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导专业的袁博走出校门刚刚一年,还没有独立拍摄过纪录片。得知Discovery招募拍摄方案的消息后,袁博立即想到了她一直期望拍摄的选题——新疆达瓦孜。
袁博准备的方案是一部长度仅3分钟的达瓦孜表演片花。在得知全国有400多个方案参赛,参赛者中还有不少国内颇具实力的纪录片制作人后,袁博自认获选希望渺茫,但还是寄出了参赛方案。
2006年10月底,袁博意外地接到Discovery亚洲电视网的通知,确认她在Discov-ery的“新锐导演计划”中入选全国前12名,请她前往广州进行决赛答辩。
“入选的12个人中,只有我是新手。”然而袁博没有料到,决赛中接连出现的 “状况”让她措手不及。
答辩抽签环节,袁博伸手就抽中了“1号”!“本来想借鉴一下别人的答辩,没想到我中了‘头彩’。”面对评委席上的Discovery亚洲电视网总监、历届“新锐导演计划”获奖导演等国内外的“大牌”纪录片人,袁博只能硬着头皮上台。
屋漏偏逢连夜雨。片花播放时,事先录好的解说词却忽然无法播放,袁博紧张得额头冒汗。她悄悄观察着评委们的表情,片花播放过半时,袁博发现,评委们微笑点头不时相互交流,她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看来,木卡姆的旋律已经把新疆风情丝丝入扣地传递在画面中,而达瓦孜本身具备的惊险、刺激的视觉冲击力,显然给评委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天下午,“新锐导演计划”获奖名单公布,《登天一线》与 《民膳汤包》、《虫缘》、《绿茵佛子》、《寻梦深圳》、《绿色长城》共6部作品,获得了由Discovery提供的拍摄资助。
“Discovery看重的是题材。”袁博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我的题材赢得了评委的认可。”
几经取舍 确定主角
参加“新锐导演计划”获奖后,袁博辞去了工程造价师的工作,投入了《登天一线》的拍摄准备工作,首当其冲的环节是确定片子的主角。
“他首先得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又要有不同寻常的经历。”袁博说,最初她的拍摄方案中,备选的主角有3位。一位是来自和田、曾表示要挑战阿迪力的达瓦孜艺人;一位是达瓦孜新一代的传承人,阿迪力的一个得意弟子;一位就是被称为“高空王子”的阿迪力。
有趣的是,知名度最高的阿迪力在这3人中竟是最早被袁博排除在外的。
“我当时想,阿迪力已经很出名了,拍摄他的挑战者和传承人有更好的看点。”提到原因,袁博说。
然而,当袁博回到新疆与预想的主角面对面接触后,她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语言沟通问题。
和田达瓦孜艺人几乎无法用汉语和她交流,阿迪力的徒弟汉语水平也十分有限——即使是借助翻译,交流也很难顺畅。
这时,阿迪力的汉语优势自然凸显出来。
作为此次拍摄的指导老师之一,朱春光认为,《登天一线》在此次获奖的6部纪录片中,是惟一具备中国少数民族元素的选题。它能够传递出: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精英人群如何背靠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洪流中力争主流的精彩表现。“阿迪力无论是在商业运作意识,还是对信息化社会的了解,都与一般达瓦孜艺人不同。”
袁博最终决定选用阿迪力作为《登天一线》的主角。
“表现比期望得更好”
新疆的8月骄阳似火,按照拍摄计划,袁博带领摄制组赶往阿迪力的故乡喀什地区英吉沙县。
颠簸的沙砾路、低矮的土房、笑容可掬的乡亲,还有光着脚丫欢笑着跑在乡间小道上的孩子们,袁博用镜头讲述着达瓦孜故乡的淳朴民风。
凭借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国际巨星”的阿迪力,在故乡没有一点明星架子,亲戚朋友们抱着甜瓜、背着馕来看他,大家会热情地握手、拥抱,然后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此时,阿迪力就是普通的英吉沙人。
当然,在孩子们眼中,阿迪力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当摄制组来到英吉沙当地的小学时,孩子们立即将“偶像”阿迪力簇拥起来。
“你们谁能用汉语说出我的名字?”这是阿迪力见到孩子们后说的第一句话。
“阿迪力,今天能见到你,我很激动。”一位维吾尔族小姑娘勇敢地用汉语说,大家为她热烈鼓掌。
“你们要好好学习汉语。”阿迪力对孩子们说,“将来才能走得更远、更好。”——这组镜头在《登天一线》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真实状态,以及作为颇具成就的民族代表人物溢于言表的民族责任感,正是Discovery的镜头在阿迪力身上抓取到的特质。
同样的素材、不同的剪辑,展现出不同的视角和观赏效果。通过与Discovery的合作学习,袁博逐渐看到外国人在以怎样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变化——人性的真实、时代发展中的适应性、改变生活的勇气……这些,正是Discovery希望展现的。
《登天一线》最后补拍的一组镜头、也是整部片子的重头戏,集中体现了Discov-ery的全球视野。
前期拍摄工作结束后,回到北京的袁博忽然接到阿迪力的电话,得知一周后阿迪力将带领一名弟子赴韩国参加 “首届世界高空走钢丝大赛”。
“这组画面一定要抓到。”但袁博此时已来不及办理出国手续,不得不联系韩国当地摄影师帮忙拍摄阿迪力师徒的参赛画面。
紧张的比赛、惊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