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要投稿
广告联系
社会经济 民族法规 维吾尔文学 民族教育 历史文化 中亚五国 新疆旅游 维吾尔艺术 清真餐饮 咨询服务 论坛
频道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维吾尔在线 >> 中亚五国 >> 中亚概况 >> 文章正文 用户登陆 注册会员
最近更新
中亚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简…03-08
2004-2010年哈萨克斯坦天…03-07
哈萨克斯坦的旅游事业03-07
浅析21世纪中亚地区的安…03-06
中亚经济一体化及对华经…03-06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03-06
中亚五国对外关系现状与…03-06
中亚五国对外关系现状与…03-06
中亚五国对外关系现状与…03-06
中亚五国对外关系现状与…03-06
最新图文
最近推荐

中亚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天堂的路 阅览次数: 添加时间:2006-3-8 【字体:

 

[B]1。世界遗产【中亚篇】哈萨克斯坦[/B]
[B]哈萨克斯坦: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B]

 中文名称: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
  英文名称: The Mausoleum of Khoja Ahmed Yasawi
  国家: 哈萨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3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理由:
  标准(i):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是贴木尔时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对伊斯兰宗教建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标准(iii):陵墓和其所在的位置提供了中亚地区文化和建筑技术发展的独特见证;
  标准(iv):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是贴木尔时期蓬勃发展的重要建筑模式的最原始形式,对研究贴木尔时代建筑发展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
  介绍:
  哈萨克斯坦是蕴育古代文明的沃土。早在远古时代,当地居民――现在的哈萨克人的祖先,就开创了独特的原始文明。保留下来的村落、防御工事、陵墓,甚或是整个城镇,无一不体现出了当时文化的繁盛。哈萨克斯坦南部的一些古老城市(塔拉兹市、奥特拉尔市、突厥斯坦市、伊斯比扎布市、瑟格纳克市、占德市及其它城市)沿着古丝绸之路呈链状分布,它们为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它们曾是贸易、手工业、艺术、浓郁宗教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中心。
  在这批城市中,突厥斯坦市发挥着独特作用。突厥斯坦市的名称很像是一个突厥国家的名称,它作为一个神圣的地方“第二麦加”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闻名于穆斯林世界)。位于突厥斯坦(16世纪前为亚瑟城)的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则是其中最为炫目的。亚瑟城处于古代商队运输路线的咽喉,是大丝绸之路的分支。连接了德什特和克普沙克大草原与中亚农贸绿洲,包括了中亚的撒马尔罕, 塔什干和布哈拉。
  亚瑟城的商业繁荣,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国输出瓷器,亚洲虎皮,金银器皿到波斯,各种妇女编织品到拜占庭,都得途径此地。前往俄罗斯的商队带满了俄国羔皮-土耳其游牧民族的无价之宝、彩鲜艳的突厥斯坦玻璃制品(中国的玻璃品制造方法就是从土耳其人处学的)、薄薄的丝绸和棉树的种子。
  在公元15到18世纪,突厥斯坦是哈萨克民族可汗们的居住之地。亚瑟城是霍贾・艾哈迈德的宗教活动地,在此度过了他人生的大半部分,死后并安葬于此。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公元1103年出生在什姆肯特附近的塞拉姆小镇。阿思兰-巴巴拉教主是艾哈迈德的第一位精神上的老师和指导者。教主死后,艾哈迈德远往布哈拉,深入学习了苏菲教教义。一段时间后,他就成为了布哈拉苏菲教之首,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这种尊贵的地位,来到了亚瑟城,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在他的传教中,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劝说人们要虔诚和慈善,鄙视贪婪和贪财。他的诗歌流传很广,被各地人民熟记在心,远到有些地方的人民还当成圣歌传唱。他的诗歌的名声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关于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还有一个传说,他视“圣人”-穆罕默德为自己的老师,为了表示对圣人之死的悲痛之情,在他63岁这年(穆罕默德也逝世于63岁),定居于清真寺旁的一个地下室,并以传教度过了余生。公元1166/67年,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逝世,人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建造了一座小陵墓以纪念他,这座陵墓后来成为了穆斯林朝拜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朝拜此陵墓3次,就相当于到“圣地”麦加的朝拜。
  但是现在看到的陵墓是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死后233年,在贴木尔的命令下重新建造的。公元1389 ,1391,1394,1395年,在经过无数血战后,贴木尔摧毁了戈尔登游牧部落的力量,放火烧了他们的都城,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他决定在原来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的位置上新建一座巨大的、辉煌的纪念馆,而当时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也多少有点朽坏了。贴木尔并非完全出于宗教考虑,他想通过建造纪念馆,不断提升自己的权威,并表明自己神圣权力不可侵犯的信念。贴木尔亲自参与了陵墓的规划设计,对陵墓的建造者们做了指示。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是一个巨大,长方形的有入口和圆屋顶的建筑物。测量其地基465米宽,655米长,外墙的厚度为1.8到2米,中心寝室的墙厚达3米。陵墓拥有无数的入口和大量的圆屋顶,35多间房间围绕在中心寝室的周围,各有用途。建造陵墓大厅的材料是一种表面光洁如玻璃的炼砖,其纯度令人惊叹。陵墓的北面入口及其漂亮,拱顶的门是雕刻所成,并镶嵌有精致的象牙。单从尺寸上来说,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的大小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相当。
  现在,突厥斯坦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朝拜的圣地,他(她)们去此一睹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这个中世纪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的风采。

  Title 简介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位于突厥斯坦(以前称为亚瑟市),建造于贴木尔时期(1389―1405),就是从这座未完工的建筑中,波斯高明的建筑者们学会了各种建筑方法,后来用到了贴木尔王国都城撒马尔罕的建造中。今天,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成为了帖木儿 (Timurid) 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

[B]2.哈萨克斯坦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B]


中文名称: 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英文名称:Petroglyphs within the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 of Tamgaly

    国家: 哈萨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4
置身于泰姆格里大峡谷,在辽阔的群山环抱中,有一组值得注意的多达5000多件的岩石雕刻。创作年代跨越公元前1000年到20世纪初整整3000年。

  这些作品大多数散布在远古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坟墓的遗址上,反映了当地人耕种、社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等情况。另外,在泰姆格里大峡谷中,还拥有大面积的古代墓群。一些矮墙和地基遗址上刻有的繁复雕版画被证明是远古祭坛的遗迹,用于摆放祭品和纪念牺牲的英雄。

[B] 世界遗产【中亚篇】土库曼斯坦[/B]
[B]1。土库曼斯坦: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B]

  中文名称: 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
  英文名称: Stat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ark “Ancient Merv”
  国家: 土库曼斯坦
  所属洲: 亚洲
  编号: 363-001
  相关联接:  http://www.unesco.org/whc/sites/886.htm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报告  
  梅尔夫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绿洲城市。这片宽阔的绿洲横跨了四千年的人类历史,有许多纪念性的建筑。  
  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建于十二世纪,公园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土库曼斯坦帝国时建造的。现在国家公园内大部分建筑不是受到人为的破坏就是毁于一次接一次的地震。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是一个一般游客难以想象的国家公园,这里没有入口、没有大门,所以也就没有门票;也没有任何告示牌、没有护林员、没有公园地图、宣传册子;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公园附近连厕所、快餐厅都没有,有的只是沙漠上一些废弃的遗迹。
  国家公园内的陵墓是一座高达12英尺的砖制建筑,它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尽管陵墓的圆顶已经遭到破坏,但它仍然耸立如初。在古代,人们可以从很远的地方看到陵墓的园顶。目前陵墓的状况不容乐观,亟待维护。
  国家公园内的克兹卡拉要塞建于公元7世纪,要塞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时候,苏丹把所有的青年女子都关进了克兹卡拉要塞,而命令所有的青年男子去守卫国库。守卫国库的青年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进入要塞来和自己相爱的人见面,但都未成功。有一天苏丹下令说,如果有人能把苹果从国库扔到要塞,它就可以从要塞中选一名女子为妻。聪明的青年发明了弹弓,成功的实现了夙愿,据说这也是弹弓的由来。
  塞尔卡拉城的城墙从古至今一直在修建,城墙也因此一次比一次高。考古学家发现在城中尚有一些带有古希腊、古罗马及其他民族风格的建筑遗迹 。直到公元3世纪,城中居住着不同信仰的民族,如穆斯林民族、基督教徒以及索罗亚斯德教徒。城中的塔式建筑相距大约有60米远。
  埃克卡拉城的城墙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城墙高达150英尺,长约1800英尺左右。埃克卡拉城是公园前六世纪由崇敬火神的索罗亚斯德教徒募资建起的。当信仰穆斯林、基督教及佛教的民族迁移至此后,又在埃克卡拉城周围建起了塞尔卡拉城。埃克卡拉城四周是高墙,城中央是祭拜火神用的高台。
  梅尔夫绿洲城市对中亚和伊朗产生的巨大影响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特别是塞尔卡拉城在建筑、建筑装饰以及科学文化发展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的筑城术以及城市规划反映了几个世纪中亚地区的文明。

[B]2.土库曼斯坦 库尼亚-乌尔根奇[/B]

 中文名称: 库尼亚-乌尔根奇

    英文名称:Kunya-Urgench

    国家: 土库曼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2005

  库尼亚-乌尔根奇位于在西北土库曼, 在Amu Daria 河的南边。 乌尔根奇是Khorezm 地区的资本, 一部分的Achaemenid 帝国。 老镇包含一系列的纪念碑主要从第11 到16 世纪, 包括清真寺, 商队投宿的旅舍的门, 堡垒, 陵墓和尖塔。 纪念碑作证对卓著的成就在影响到达伊朗和阿富汗的建筑学和技巧, 并且以后16 世纪印度大人物帝国的建筑学。


[B]世界遗产【中亚篇】之乌兹别克斯坦[/B]
[B]1.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西文化交流中心[/B]


 中文名称: 撒马尔罕――东西文化交流中心
  英文名称: Samarkand-Crossroads of Cultures
  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1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标准:
  标准(i):撒马尔罕,地处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城市建筑和城镇景观,是伊斯兰文化创造力的杰作;
  标准(ii):撒马尔罕的杰出建筑,比如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和列吉斯坦广场,极大地促进了从地中海到印度次大陆广大地区的伊斯兰建筑的发展;
  标准(iv):撒马尔罕历史古城的艺术、建筑和城市结构表现了公元13世纪至今中亚文化发展历史和政治历史的最重要阶段。

  撒马尔罕古称马拉干达(公元前329年有记载),为古代索格德王国和14-15世纪帖木儿帝国的首都。1924-1930年曾为乌兹别克苏维埃共和国首都。作为世界著名的古城之一,撒马尔罕与罗马、雅典、巴比伦同龄,有2500多年历史,在古阿拉伯文献中被称为“东方璀璨的明珠”,是历史上中亚重要的政治、科学、文化中心,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之一。
  撒马尔罕古城位于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附近,这里是当年中国通向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的必经之地,因此四方商贾云集,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一派“国际都市”的景象。城内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如建于15世纪的帖木尔家族陵墓,15-17世纪的“列吉斯坦”伊斯兰教神学院、15世纪的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兀鲁伯天文台、11-15世纪中亚最大的“不死之王”陵墓建筑群等。它金碧辉煌的宫殿陵寝、庄严肃穆的古清真寺和神学院,还有气势恢弘的古天文台和大学等鳞次栉比的古迹,就像《一千零一夜》中描述的阿拉伯神话国度。13世纪以后,这里陆续建立起花拉子模王国和帖木儿帝国,作为历史名城和兵家必争之地,撒马尔罕一次次烈火焚城,又一次比一次更加壮丽地重建起来,几千年屹立不倒。
  列吉斯坦神学院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正面为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建于1417-1420年,两侧为舍尔・多尔(间为藏狮的)神学院 和吉利亚・科里(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分别建于1619-1636和1646-1660年。这些神学院是中世纪培养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这里是他统治期间世俗科学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学院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
  从这些古迹中,至今还能看出公元前四世纪以来中亚、欧洲、士耳其、阿拉伯、蒙古、波斯等地的占领者带来的文化影响的痕迹。13世纪以后,这里陆续建立起来的花拉子模王国和帖木儿帝国,则倾举国之力大兴土木,最终使撒马尔罕成为中亚地区的一颗明珠。由于这里当年还是中国通向印度、阿拉伯以及鸥洲的必经要道,因此四方商贾云集,各种文化交融,一派“国际化都市”的景象。中国汉唐史书中,都有对称为“康居”和“康国”的撒马尔罕繁荣景象的描述。今天,在撒马尔罕维修古迹的工地,还不时有世界各地的古钱币出土。
  撒马尔罕的名胜古迹,无论是帖木儿大帝的陵寝,还是雄伟的清真寺和神学院、修道院都无不令人赞叹和惊奇。这些古建筑不但高大壮观,而且构造精巧考究,四周镶嵌着玛瑙方砖,地面铺以名贵石材,内饰多为真金壁画,所有的门窗和栏杆上都有精雕细刻的图案、经文和阿拉伯文字,这些古迹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好像还在诉说着昔日撒马尔罕的兴盛和奢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撒马尔罕历史古城是世界多元文化交汇的大熔炉,建于公元前7世纪,14到15世纪的贴木尔王朝是其辉煌发展历史的颠峰。撒马尔罕拥有众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如列吉斯坦伊斯兰教神学院、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贴木尔家族陵墓和兀鲁伯天文台等。
[B]2.乌兹别克斯坦:伊钦内城[/B]

 中文名称: 伊钦内城
  英文名称: Itchan Kala
  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0
  批准标准
  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II) (IV) (V)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界。建立于公元4世纪,历史上是旅行商队的必经驿站。16世纪时为希瓦汗国都城。据传其名由突厥语“干燥的”一词演变而来,此城仅次于中亚卡拉库姆沙漠附近,气候异常干燥。中亚古谚说:“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由此可见希瓦之迷人。希瓦分为两部分,新城迪昌喀拉和伊钦喀拉(伊钦内城)组成,世界遗产只包括伊钦内城部分。希瓦的伊钦内城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得以完好地在内。这里有宫殿、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尖塔、经学院、浴室等组成。
  公元4世纪时希瓦属于波斯花喇子模王国,它的繁荣要归功于完善的灌溉系统,该系统抽取阿姆河水浇灌作物。712年被阿拉伯人征服,其后于1221年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末,连同整个花喇子模王国被帖木儿征服,1512年乌兹别克人征服该地后建立了两个著名的汗国,花喇子模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在18世纪又建立了浩罕汗国。希瓦是旅行队穿越伊朗沙漠行程中的最后一个驿站,控制着从伏尔加河到中亚的行商路线。希瓦是这片领土的首府,1643年成为希瓦汗国的首都,这一地位一直延续到1740年。19世纪,在孔古拉斯的统治下,希瓦恢复了独立并达到了发展巅峰。正是这一时期建造了一批雄伟的伊斯兰纪念建筑。
  作为穆斯林城市的伊钦内城,随处可见装饰着马赛克、大理石和珍稀木材的重要建筑遗迹。这些古迹与干打垒和土坯平顶房共同勾画了一道传统的建筑风景。两座引人关注的宫殿分别据守着城市东西主轴线的两端,是库尼亚.阿克利用17世纪一座要塞,在1825到1842年间改建而成的。各清真寺、陵墓、经学院、商栈和浴室组成一幅完整的古迹图卷。作为保存完好、整体连贯的城市,伊钦内城成为销声匿迹的花喇子模文明的罕有见证。伊钦内城的许多古迹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其中包括德尤马清真寺,它是根据中亚地区暴虐的天气而设计的。经学院则是中亚地区另一种罕见的穆斯林建筑类型。希瓦城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是1835年建造的尼亚滋・沙里卡清真寺、阿拉・巴尔坎・伊山清真寺等著名清真寺,城中还有一座美丽的古堡,堡中矗立着希瓦汗国皇宫,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整座宫殿如一座奇特的碉堡。希瓦的本地建筑也由于时光流逝而日益脆弱,成为伊钦内城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
  伊钦城是一座由10米高的砖墙保护古老的希瓦绿洲的内城,是通往伊朗的沙漠中商队的最后一个驿站。尽管只有很少的一些老的纪念性建筑保存在那里,但它依然是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的典范。其中有著名的建筑如德尤马清真寺,有陵墓以及19世纪初由阿拉―库里可汗修建的两座辉煌的宫殿。
[B]3.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历史中心[/B]

 中文名称: 布哈拉历史中心
  英文名称: Historic Centre of Bukhara
  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1993
  批准标准
  199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II) (IV)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布哈拉城建立于公元前两千年,位于泽拉夫尚河的低洼灌溉河谷地区,面临沙赫库德运河,座落在一块绿洲上,丝绸之路途径此处,古迹距离贯穿黑海地区的铁路线15公里,距撒马尔罕250公里。历史上布哈拉城是宗教和贸易中心,现为布哈拉州首府。

  布哈拉古城历史:
  在公元4世纪并入匈奴恹哒王朝之前,布哈拉城归属库善帝国,由西徐亚人组成的萨卡王朝统治着这一地区。阿拉伯人占领该地后,709年,布哈拉成为巴格达哈里发的重要文化中心。公元892年至999年布哈拉成为萨曼王朝的国都。11和12世纪期间,在突厥喀喇汗王朝治理下,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和文化一直保持着繁荣景象。
  1220年,成吉斯汗大军攻陷布哈拉,并放火焚城。1273和1316年蒙古人再度入侵。1370年布哈拉并入帖木儿王朝版图之后,城内涌现出大量建筑精品。在15世纪末反复争夺的报复性战争中,布哈拉逐渐衰败。16世纪,谢巴尼德的乌兹别克人建立了布哈拉汗国,作为首都和新兴国家的中心,城市又焕发了青春,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驱使该城大兴土木。布哈拉最终成为邻国侵略的牺牲品。1753年它成为新的曼吉特王朝的首都,直到1920年。布哈拉的贸易作用对中亚地区至关重要。

  城市结构:
  自公元9世纪起,古城狭窄蜿蜒的街道就被三种不同的建筑区分开来。城堡(Ark),除城堡在外的城市自身建筑(Shahristan),以及商栈(rabad)。城市四周的防御工事反复毁于战火又反复重建,在几个世纪的岁月之中改变了城市的风貌,16世纪时城墙周长12公里,116座敌楼和11座两侧带有塔楼的城门护卫着城市,现今还遗留下来两座城门。
  布哈拉的遗迹除了大多数16世纪的建筑外,还有不少很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包括著名的伊斯梅尔萨曼王陵(10世纪),卡里安尖塔(11世纪)和马高基-阿塔里(Magoki-Attari)清真寺(10世纪和12世纪)。很多建筑物为宗教场所,也有不少商业建筑,如商栈和市场。这些当地建筑由砖瓦房和土坯平顶房构成,而且临街一面缺少窗户。富户人家都装饰着雕花大理石镶条和壁画。
  布哈拉的城市设计和建筑对中亚许多地区的城市规划变革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布哈拉是中亚地区最完美无缺的中世纪城市典范,并保持了当时的城市布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位于丝绸之路的布哈拉已有两万多年的历史。它是中亚城市中绝大多数建筑物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的范例。其有名的纪念物有伊斯梅尔 萨马尼的著名墓碑,公元10世纪穆斯林的建筑杰作以及17世纪的一批建筑。

[B]4.乌兹别克斯坦 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B]

 

中文名称: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
    英文名称:Historic Centre of Shakhrisyabz

    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2000

遴选标准:

标准(iii): 沙赫利苏伯兹包含很多好纪念碑,并且尤其那些从Timurid 时期,哪个具有在中世纪中亚内的巨大文化和政治意义。

标准(iv): 沙赫利苏伯兹的大楼, 特别是Ak-Sarai 宫殿和Timur的坟墓,是对这个地区的建筑有深奥的影响的一种样式的杰出的例子。

简短描述:

  沙赫利苏伯兹的有历史意义中心包含一证明城市的世俗的发展的特别纪念碑和古老的刻钟的收集, 并且特别是对它的远地点的时期,根据阿米尔Temur 和Temurids的规章,在第15第16的世纪。


世界遗产【中亚篇】之阿富汗
[B]阿富汗:贾穆宣礼塔和考古遗址[/B]


 中文名称: 贾穆宣礼塔和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 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
  国家: 阿富汗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2

  遴选标准:
  标准(ii):贾穆宣礼塔颇具创意的建筑和装饰在印度次大陆和周围地区的艺术及建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iii):贾穆宣礼塔及相关考古遗迹是公元12到13世纪盛行该地区的高度发达的古尔文明强有力的见证;
  标准(iv):贾穆宣礼塔是该地区伊斯兰建筑和装饰的杰出典范,并对其进一步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非凡作用。

  贾穆宣礼塔和考古遗址
  介绍:
  贾穆宣礼塔及考古遗迹,是阿富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处世界遗产。但是此处世界遗产也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同时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贾穆宣礼塔是公元1194年由古尔省的苏丹建造的,属砖质结构,上面雕有各种几何图案、花纹和铭文,建筑采用了10世纪开始从布哈拉发展起来的建造技术。贾穆宣礼塔丰富的图案装饰标志着延续了几个世纪的,直到13世纪早期才逐渐衰落的古尔王朝的艺术发展顶峰,世界上最高的宣礼塔――德里的古德卜尖塔就是仿造贾穆宣礼塔建造的。
  贾穆宣礼塔建在哈里河的南岸,海拔1.900米,曾经被世人遗忘了几个世纪,直到1957年8月18日才被一个由阿富汗历史协会和法国考古学家领导的探险队发现。贾穆宣礼塔被他们描述为:我们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湍急的贾穆河河水从我们身边奔向哈里河,两条河流会合处是一圈陡峭的峡谷,中间屹立着高大的宣礼塔,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映衬出金黄色轮廓……一切是那么美丽而又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宣礼塔本身的美丽并不是它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关于它的许多方面还是个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贾穆宣礼塔对于人们研究了解古尔王朝及中世纪伊斯兰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想弄清楚贾穆宣礼塔的初始建造目的,它是某个古代清真寺的一部分(尽管塔周围没有任何遗迹)吗?还是显赫古尔王朝攻占德里,建立帝国的胜利塔?抑或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的毁在蒙古人手中的古尔王朝的都城?关于贾穆宣礼塔谜的答案也许就掩埋在哈里河北岸某个城堡、某个宫殿或某处带了望塔的城墙的废墟中。在附近不远的地方人们找到了刻有希伯莱语铭文的石头,显示这里曾经是一处犹太人墓地。该处世界遗产还包括附近的一个古代集市遗址,1964年为在该处建造旅馆而被毁。
  多年以来,贾穆宣礼塔成为非法挖掘和掠夺的目标。专家指出,许多古尔时代的文物已经大量流失。贾穆宣礼塔塔身上很多精美的砖已经被揭掉,移做它用。非法的挖掘活动甚至已经延续到河的北岸。建造在哈里河和贾穆河会合处的贾穆宣礼塔还面临着河水渗入没顶的危险。现在贾穆宣礼塔已经出现轻微的倾斜,加固工作已经开始,但仍有待继续。阿富汗计划中的一条公路将从遗址中间穿过。这些威胁使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该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期待国际社会对该处世界遗产的更多关注和援助。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65米高的贾穆宣礼塔肃穆庄严,高耸入云,其历史起源于公元12世纪。贾穆宣礼塔外砌烧制精巧的砖石,顶部饰有蓝色釉面的琉璃瓦铭刻,建筑工艺高超,装饰精美,代表了该地区建筑和艺术的最高水平。宣礼塔依山傍水,身处古尔省心脏位置,地理环境优美,为之平添几分魅力。贾穆宣礼塔从中西部阿富汗的狭窄河谷中拔地而起,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塔,建造精美,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宣礼塔,在穆斯林的文明发展史和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2。阿富汗:巴米扬山谷[/B]

  

中文名称: 巴米扬山谷
  英文名称: 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Bamiyan Valley
  国家: 阿富汗
  所属洲: 亚洲
  批准时间: 2003

  批准标准
  Title 简介
  遴选理由:
  标准(i):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中亚地区干达拉文化中佛教艺术的典范;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建筑遗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中心,深受印度、希腊、罗马和萨桑文化的影响,后期又有了穆斯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干达拉文化;巴米扬山谷是业已消失的中亚文化传统的有力见证;巴米扬山谷是杰出的文化景观,描述了佛教发展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巴米扬山谷是西方的佛教圣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上是朝圣的中心。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洞窟标志性的象征意义使遗址的存在多次受到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2001年震惊世界的蓄意爆炸行为。

  巴米扬山谷
  介绍:
  阿富汗是中亚地区的文明古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巴米扬石窟,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城北兴都库什山区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它的北面是兴都库什山的支脉代瓦杰山,向南是巴巴山脉,巴米扬河从两山间流过,巴米扬石窟就开造在代瓦杰山南面的断崖上。
  巴米扬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山地国家,所据地理位置为连接印度、西亚与中亚的交通要道,东西方文化都曾在这里交汇中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经径巴米扬。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将此地译作“梵衍那国”,并详细记录了王城中的佛教寺院和高大精美的佛像。玄奘法师亲眼所见的梵衍那国的寺庙和佛像中,应该就包括了今天已经遭受灭顶之灾的巴米扬石窟群和东西大立佛。
  巴米扬石窟拥有两项世界之最,巴米扬石窟是现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扬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巴米扬石窟,全长1300多米,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个,比我国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巴米扬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别开凿在东段和西段的两尊高大的立佛像,俗称“东大佛”和“西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东大佛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西大佛高55米,着红色袈裟,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尊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巴米扬大佛大约雕造于公元4-5世纪间,经历风风雨雨,战火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巴米扬石窟在建成后的千百年中,已饱经战火的劫难。有记载的大规模破坏,前后有4次。第一次发生在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征服巴米扬期间,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第二次是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的铁蹄踏上了这块土地,巴米扬石窟没有躲过这次战火的劫难,在梵衍那城陷寺毁后,巴米扬石窟已面目全非;第三次是在19世纪,当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阿富汗领土时,占领巴米扬的英军炮击了巴米扬石窟的两尊大佛,从此巴米扬大佛满目疮痍,肢体残断。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更是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
  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山崖下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塞尔萨尔只剩下一个佛像的形状,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佛像不见了,但仰头而望,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
  为了避免再遭破坏,当地政府禁止从这里取走泥块,也严禁在这里埋地雷。虽然目前还没有修复的计划,但日本和印度等国政府已表示愿意出资帮助修复佛像。斯里兰卡政府表示有意购买被阿富汗塔利巴政权摧毁的巴米扬佛像碎石或残骸o作为日后重建之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巴米扬山谷的佛像和岩洞艺术是公元1世纪到6世纪之间古代巴克特里亚文化宗教发展的杰出代表,将多种文化的影响融汇进了干达拉文化中的佛教艺术。巴米扬山谷拥有众多的寺庙,也有穆斯林时代的军事工事。巴米扬山谷也是2001年震惊世界的塔利班炸毁两尊巴米扬大佛悲剧的见证。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3918700

文章录入:atauighur    责任编辑:atauighur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版权申明:
    ①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网站内容由原创文章以及部分转载内容组成,转载文章皆注明出处以及原作者信息,此部分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部分内容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连带责任。
    ② 转载部分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若有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③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名作者及出处[维吾尔在线(www.uighurbiz.cn)]!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维吾尔族在线简介 - 联系我们 - 客服联系 - 网站联系 - 网站律师 - 广告联系 - 诚聘英才 - 论坛
    版权所有 维吾尔在线(www.uighuronline.cn | www.uighurbiz.cn | www.uighurbiz.com.cn)
    电话:010-68938143 | 010-68936492
    投稿信箱: uighurfly@126.com 联系我们:ilhamatush@126.com
    Copyright © 2006 - 2008 Uighurbiz.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 京ICP备06015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