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的通知

时间:2006/02/05 栏目:法律 编辑:admin 字体: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期:1994-12-27)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自1986年南疆三地州脱贫致富工作座谈会和加快发展北疆牧区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扶贫工作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增强,农牧业生产连年发展,农牧民的贫困状况得到缓解,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全自治区农村牧区尚未完全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107万人,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制定和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作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自治区扶贫开发的纲领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逐年加以实施。
  基本锞觯保埃吠蚱独丝诘奈卤ノ侍猓云独У厍煤蜕缁岱⒄梗忧棵褡逋沤幔俳缁嵛榷ǎ迪止餐辉>哂兄卮笠庖濉8鞯刂荨⒏飨厥小⒏餍懈饕狄叨戎厥雍图忧糠銎犊⒐ぷ鳎凑铡蹲灾吻偻蛉宋卤スこ碳苹返囊螅岷媳镜厍那榭龊腿挝瘢荼炯苹贫ㄗ约旱姆銎犊ⅰ⒔饩鋈褐谖卤サ墓婊湍甓燃苹袷狗銎犊⑷挝衤涞绞荡Α?BR>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

  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稳定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农牧区部分群众贫困问题,使人民富裕起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1994年至2000年,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领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一场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攻坚战,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区农牧区20万户、10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至2000年使绝大多数贫困户的人均年纯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500元。为此,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联系自治区实际,制定《新疆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作为今后7年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逐年实施。
 

 一、扶贫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一)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1986年在喀什和阿勒泰分别召开了南疆三地州脱贫致富工作座谈会和加快发展北疆牧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扶贫工作任务,制定了农牧区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扶贫工作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增强,农牧业生产连年发展,农牧民的贫困状况得到缓解。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证明了我们的扶贫开发政策是正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由于物价上涨和调整扶贫标准等原因,全区尚有贫困人口107万人,贫困县30个,非贫困县插花贫困乡19个。贫困人口集中在阿合奇县、塔什库尔干县、墨玉县、柯坪县、皮山县、阿克陶县、洛浦县、阿图什市、策勒县、托里县、乌恰县、于田县、木垒县、民丰县、巴里坤县、福海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尼勒克县、疏勒县、疏附县、和田县、叶城县、乌什县、和田市等25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的贫困县市和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和布克赛尔县、吉木乃县、布尔津县、青河县、伽师县等5个贫困县。这些县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高寒山区、缺水地区和地方病高发区。共同特点是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落后,少数民族集中。这是解决温饱的主战场。1994-2000年的7年间,每年平均要解决温饱的人口为15万人(见附件一),今后的扶贫任务依然是相当繁重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严重挑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贫困地区与自治区平均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拉大。在这种新形势下,抓紧扶贫开发,尽快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不仅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共同富裕以及自治区的发展和奔小康的问题,它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政治意义。因此,今后还要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二、奋斗目标
  (一)到2000年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标准:
  --贫困地区的人均纯收入,在今后7年,争取每年增加70至100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使绝大多数贫困户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人均口粮200公斤以上,户均住房2间以上。
  --农区户均建成一亩稳产高产基本粮田、一亩经济作物、一亩林果园、5-10头牲畜;牧区实行定居、半定居,人均有10-20头牲畜,有基本的饲草饲料基地。每个农户或牧户转移出一个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建立起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形成初步的自我发展能力,把返贫率控制在5%以下。
  (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
  --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狠抓开源节流,使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屏障,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争取多数贫困县实现林网化。
  --修建扶贫公路,增加邮电设施,使全部乡镇和有集贸市场、商品生产基地的地方都通汽车、通信、通电话。
  --解决贫困县的用电问题,绝大多数贫困乡镇用上电,全县人均用电量达到10千瓦小时。
  (三)文教卫生事业有所发展。
  --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大部分青壮年达到“扫盲”水平。
  --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使绝大多数青壮劳动力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使地方病得到控制,人们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梗敌屑苹丝谧匀辉龀ぢ手鸩娇刂圃冢保福贰胍阅凇?BR> 

 三、方针、途径与主要形式
  (一)扶贫攻坚的方针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的必要扶持和社会各界帮助下,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尽快解决群众温饱,进而脱贫致富。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稳定的解决温饱,多数户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发展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的大农业,开展地边贸易,走扶贫开发之路,使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二)扶贫开发解决温饱的途径:
  --立足于发展大农业。扶贫开发要始终把以农林牧副渔各业为整体的大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和解决温饱最现实的途径重点发展。发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效益高、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的加工业。
  --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积极稳妥地引进和推广有利于扶贫开发的先进技术,热情欢迎和全力支持从事科技扶贫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县、乡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适当开展各种经营性的有偿服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发展。
  --积极发展集贸市场。鼓励国有、集体、个人一起上,采取多种集资形式促进市场建设。在商品生产地、集散地和消费地,积极建立城乡生产、生活服务网点。
  --加速发展乡镇企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发展既能发挥资源优势、又能安排农村剩余劳力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
  --搞好土地开发利用。实行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棉、糖、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土地有偿使用、转让使用权等方式,加快荒地开发利用。
  --引导农民劳务输出。搞好扶贫服务,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贫困地区农牧业剩余劳力外出劳动,合理流动、有序转移。
  --继续扩大地边贸易。沿边贫困县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扩大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非沿边贫困县,要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增加出口贸易。
  --继续推行牧民定居。改变落后的靠天养畜、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鼓励牧民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定居、半定居,走种草养畜、综合经营的道路。
  (三)扶贫开发解决温饱的主要形式:
  --建立支柱产业。立足本地资源,面对市场需求,开发名优特稀、小轻贵产品,建立起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专业化生产、连片发展的氂幸欢ü婺5纳唐飞鼗蚯蛐灾е怠?BR>  --兴办扶贫实体。按照创建一个厂(场)、就业一批人、脱贫一大片的模式,兴办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扶贫经济实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庭院经济。结合农村、牧区“五好”建设,搞好以种、养业为主的庭院经济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商品生产,规模经营。
  --引导异地开发。在没有办企业条件的地方,在坚持自愿的条件下,经过协商和批准,带资带劳到环境较好的乡镇和工业区进行异地开发,扩大脱贫门路。
  --发展骨干企业。帮助贫困县、乡建立和发展骨干企业,壮大经济实力,改变财政困难状况,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发展个体经济。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要解放思想,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普及初等教育,加强干部培训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扩大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干部交流和经济技术协作,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和技术素质,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开展康复扶贫,一视同仁对待贫困残疾人,搞好康复扶贫。
 

 四、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
  (一)为确保本计划顺利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扶贫专款一律延续到2000年。
  (二)从1994年开始,将国家和自治区用于出列的贫困县市的扶贫信贷
资金调整出来,用于国扶和区扶贫困县市。中央和自治区原来投放给这些县市的扶贫资金,到期回收后,仍留本县市内周转使用。
  (三)中央和自治区投放给国家和自治区扶持的贫困县市的资金,要重点用于贫困县的122个贫困乡(见附件二),把贫困乡作为资金投放重点和项目覆盖区。非贫困县市中零星分散的贫困乡、村、贫困户,除察布查尔县的阔洪齐乡、海努克乡,伊宁县的卡拉亚尕西乡、阿乌利亚乡、麻扎乡、哈密市的芨芨台乡、乌拉台乡、榆树沟乡、柳树沟乡、白石头乡、板房沟乡,伊吾县的盐池乡、前山乡,尉犁县的喀尔曲尕乡,库车县的哈尼喀塔木乡,莎车县的霍什拉甫乡、恰热克乡、孜热甫夏提乡,泽普县的布依鲁克乡等19个贫困乡以外,均由地(州)、县(市)安排资金扶持。
  (四)改革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自治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领导小组根据本计划要求和贫困县、贫困人口、贫困程度、生产条件和开发情况,讨论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项目的分配方案。资金的投放要向特困县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860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万人温饱工程计划的通知: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