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维吾尔学研究

时间:2012/12/14 栏目:文献与数据 编辑:admin 字体:

日本的维吾尔学研究

牛汝极

(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本文对20 世纪间日本在维吾尔研究方面的情况和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维吾尔、日本、回鹘文

一、前言
日本目前是研究西域新疆(其中包括维吾尔学)实力较强的国家。究其原因,恐怕有下列两个因素:一是日本素有研究所谓东洋学的传统;二是大谷探险队在新疆盗走了大批古代文物,这些出土文书和文物为日本学者研究新疆及维吾尔提供了方便。日本的东洋学是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需要而兴起的,当时称“支那学”。当然现在的情况与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日本虽然目前还没有“维吾尔学”这个学科名称,但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维吾尔问题的专家,其研究领域之广,研究问题之专之细,确为欧美学者所不及,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日本的维吾尔学研究与西域新疆问题研究多密不可分。西域研究属于东洋学的一个领域,而回鹘、维吾尔研究又属西域研究的一部分。
日本的西域、维吾尔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本世纪的1910 年—30 年代。这个时期主要有:白鸟库吉、石滨纯太郎、小野川秀美、羽田亨、藤田丰八、石田干之助等学者的研究。这个时期的研究多以汉文正史为主。羽田亨的研究比较出色,他不仅依靠汉文,而且还研究刊布了许多回鹘文文献,是日本回鹘文研究的先师。

第二个时期是1940-1969 年。这个时期既有第一时期的学者,也有他们的学生。如:松田寿男、江上波夫、榎一雄、内田吟风、羽田明、佐口透、护雅夫、山田信夫、藤枝晃等。这些学者除了对第一时期研究的内容深入进行了研究以外,同时还在西域、维吾尔社会经济和语言文化的研究方面打开了新局面,开始对当地出土的史料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第三个时期是从1970—1989 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比较年轻的学者,长泽和俊、池田温、间野英二、山口瑞凤、梅村坦、森安孝夫、堀直、堀川切、庄垣内正弘、百济康义、小田寿典、滨田正美、落合守和、竹内和夫等。这些学者除有一定的汉文功底外,多懂新疆古今语文,尤其是回鹘文、察合台文等语文。掌握所研究民族的语言和文献已成为日本目前及今后西域和维吾尔研究的主要潮流和特征。这对我国的西域和维吾尔研究来说,是很值得借鉴的。

日本的西域和维吾尔研究主要偏重于史学,过去是仿效欧洲学者的办法,把西文文献和汉文文献结合起来,并根据对汉文史料的批判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论著。但是,不管是汉文史料或是阿拉伯史料,都有一定的缺憾,而西域研究必须重视从西域出土的原始材料才行。因此近年来在西域或维吾尔史学研究方面最显著的倾向有:(1)研究原始材料,如对回鹘文、突厥文、藏文、敦煌吐鲁番文书、察合台文、于阗文书等的研究;(2)加强对近现代史的研究;(3)进行地域性的社会综合研究,即把原始材料与汉文史料相结合,对特定的地区,比如高昌、沙州、北庭或库车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近来,日本有关西域和维吾尔研究的论文大致可分为三类:(1)西域和维吾尔(回鹘)史的一般性论文。这类论文过去就有传统。(2)出土史料的研究。这是日本目前投入力量最大的研究领域,尤其对回鹘文书的研究。(3)根据《明实录》、《清实录》阐明明清西域及维吾尔问题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年轻学者的活动引人注目。有关维吾尔研究的著作在近30 年来也出版了数千部。

二、主要研究组织、机构和刊物

日本目前没有专门的研究维吾尔问题的组织机构和刊物,但与维吾尔研究关系密切。

1、东洋文库。

成立于1924 年,下设十几个委员会,其中有中亚(包括西域在内)、伊斯兰、敦煌文献等委员会。研究成果用日文和英文发表。日文的定期刊物为东洋学术协会主办的《东洋学报》(副刊名为《东洋文库和文纪要》),英文不定期刊物为《东洋文库欧文纪要》。东洋文库的专题论著60 余种。此外,文库还重版或复印珍贵文献,称《东洋文库从刊》,已出百余种。近年来,他们开始加强书目的编辑工作。1964 年以来已相续出版了四、五册《斯坦因敦煌文献及研究文献中业经引用介绍的西域出土汉文文献分类目录初稿》。该研究部的中亚、伊斯兰研究会还编辑了《东洋文库所藏阿拉伯文献及有关书志目录》(1974 年)和《东洋文库所藏突厥语、奥斯曼土耳其语文献及有关书志目录》。

2、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该所创建于1941 年,是日本著名的亚洲研究中心之一,主要对亚州古代与现代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该所分为泛亚、东亚(1)、东亚(2)、南亚、西亚(含中亚)五个研究部,十一个研究室,另设有“东洋学研究中心”。出版物有《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东洋文化》,常有关于西域和回鹘的文章。

3、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1939 年创建,主要综合研究世界各国的人文科学,但与西域研究很有关系。该所下设日本、西方和东方3 个研究部。东方部还有一个敦煌研究室。该所出版物有《东方学报》、《人文学报》、《纪要》、《东洋学文献类目》。

4、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

成立于1965 年,现有16 个研究部门,内有中国第二研究部,研究对象为藏、彝、壮语和中国穆斯林诸民族的语言与文化。

5、东方学会

它是日本相当有名的一个学会,经费来自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该会主要刊物是《东方学》和西文刊物《Asia Asiatica》。

6、西域文化研究会

成立于1953 年1 月,开展对大谷文书和敦煌文书的全面研究。从1958 年—1962 年间相续出版了六大卷《西域文化研究》。卷一为敦煌佛教研究;卷二为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资料上册;卷三是下册;卷四是回鹘文等文书的研究;卷五是西域艺术方面的研究;卷六是民族语文类。

7、内陆亚细亚学会

前会长是松田寿男。该学会拥有一批研究新疆、中亚的专家,如山田信夫(已故)、护雅夫、佐口透、森安孝夫、梅村坦、庄垣正弘等。

8、阿尔泰学会议

成立于1964 年。该会为促进日本的阿尔泰学研究(主要是突厥语和蒙古语文)决定在每年的夏季(6 月)召开一次会议,进行学术的交流。

与维吾尔研究关系最密切的刊物主要有:

1、《东洋史研究》
2、《史学杂志》
3、《东方学》
4、《东洋学报》
5、《东方学报》

三、史学及文献研究

(一)古代史和古文献研究

日本早期的维吾尔研究主要以羽田亨(1882——1955)为代表。他发表了众多的论著,主要分为两类:史学类和文献类。文献类以回鹘文宗教文献为主。其主要著述有:

1、他的博士论文《唐与回鹘之关系研究》是他的一部力著。其中第三部分:“回鹘文字考”,考证了回鹘文的字体、回鹘人使用回鹘文之年代、回鹘文的创制及其系统、突骑施人和摩尼教徒使用的文字、以及回鹘文的名称等。他对唐与回鹘之关系研究也很有独到之处。

2、《大谷伯爵所藏新疆史料解说》(《东洋学报》)1 卷2 号,1911 年)

3、《窣利语回鹘碑文》(《艺文》),3 卷1 号,1912 年)

4、《回鹘文〈天地八阳神咒经〉》(《艺文》,4 卷2 号,1913 年;《东洋学报》5 卷12 号

5、《回鹘文佛典》(《史学杂志》,25 编6 号,1914 年)

6、《回鹘文〈法华经普门品〉残片》(《东洋学报》,5 卷3 号,1915 年)

7、《回鹘文女子卖渡文书》(《东洋学报》,6 卷2 号)

8、《论九姓回鹘和Toguz Oguz 的关系》(《东洋学报》,9 卷1 号,1919 年)

9、《回鹘文译本安惠的〈俱舍论实义疏〉》(《白鸟博士纪念东洋史论丛》,1925 年)

10、《吐鲁番出土的摩尼教徒祈愿文残简》(《桑原博士纪念论集》,1931 年)

11、《西域文明史概论》(弘文堂出版,1931 年)

12、《中央亚细亚的文化》(《岩波讲座》,“东洋思想潮”第14 期)

13、《西域文化史》(座右宝刊行会出版,1948 年)

14、《突厥文〈华严经〉残片》(《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论丛》6 号,1953 年)

他上述的论著后收入他的论集《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东洋史研究丛刊三,卷一为历史篇,卷二为语言宗教篇,东洋史研究地出版,1957 年)。

石浜纯太郎也发表了一些与维吾尔研究有关的论著,主要有:

1、《中央亚细亚的研究》(《东亚研究》5 卷1 号,1915 年)

2、《敦煌古书杂考》(《东洋学报》,15 卷4 号,1926 年)

3、《回鹘佛典杂志》(《佛教研究》,1 卷3 号,1937 年)

4、《回鹘文〈白伞盖陀罗尼经〉之残片》(《龙谷大学佛教史学论丛》,1939 年)

5、《回鹘文普贤行愿文残卷》(《羽田博士颂寿纪念论丛》,1950 年)

6、《西域文化资料的整理及研究》(《综合研究报告集录》人文编,1954 年)

此外,还有渡边海旭的《回鹘语佛教圣典》(《宗教界》,6 卷2 号,1910 年);白鸟库吉的《西域史上的新研究(1—4)》(《东洋学报》1 卷4 号,2 卷1 号,3 卷1、2 号);石田干之助的《勒柯克在高昌故址发现的〈突厥语摩尼教残卷〉第二册》(《东洋学报》,12 卷3 号,1922 年);桑田太郎的《回纥衰亡考》(《东方学报》,17 卷1 号,1928 年)等。

第一个时期,可以说是日本对维吾尔研究的开始阶段,有关维吾尔历史的论著还很少,主要是对一些回鹘文宗教文献的释读。在第二个时期里,主要以护雅夫和山田信夫为代表。
护雅夫(Mori Masao,1921 年——)是日本著名突厥学家、东方学会会长、日本友好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东洋文库研究部主任、日本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他194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当时专攻蒙古学。1945 年任大学助教,研究匈奴史。1948 年任北海道大学副教授,攻突厥史。1957 年去土耳其学习土耳其文、波斯文并研究奥斯曼史。1958年去德国从师冯·加班(A·von Gabain)学习回鹘文。1965 年为东京大学教授研究中亚及突厥、回鹘史地语文。现有日本的中青年突厥学者多是他的学生。护雅夫著述甚丰,其中关于回鹘问题的论著主要有:

1、《关于高车传中所见到的诸氏族的名称——高车诸氏族的分布》(东方学)1,1948年)

2、《回鹘之发展》(“图解世界文化大系26 东西文化之交流”,角川书店,1960 年)

3、《回鹘文葡萄园卖契》(《东洋学报》42-2,1962 年)

4、《回鹘文消费借贷文书之研究》(《东洋文库研究部报告》20,1961 年)

5、《回鹘文买卖文书——就其卖主与买主而论》(《游牧社会史探究》9,1961 年)

6、《回鹘文消费借贷文书》(《西域文化研究》4,法藏馆,1961 年)

7、《回鹘文买卖文书中买卖担保文词》(东洋学报)44—2,1961 年)

8、《回鹘言语契约文书——尤其关于消费借贷文书》(《东洋文库年报》,1961 年)

9、《突厥语文献》(“亚洲地域综合研究‘伊斯兰诸国的社会构造’昭和34、35、36 年度文献汇集”,《东洋文库内亚地域综合研究设施,1962 年》

10、《回鹘文译本〈金光明最胜王经〉》(《史学杂志》71-9,1962 年)

11、《元代维吾尔土地买卖文书之一种》(《岩井博士古稀纪念典籍论集》,1963 年)

12、《关于回鹘文法律文书之若干问题》(《法制史研究》15,1965 年)

13、《再论回鹘文消费借贷文书》(《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论文集》第一卷,1967 年)

14、《日本阿尔泰学研究现状》(《阿尔泰学研究论文集》1976 年)

15、《卜古可汗与匐俱》(《列宁格勒突厥学》,1986 年)

16、《阿里·西尔·纳瓦依》(《丝绸之路人物辞典》,1982 年)

17、《鄂尔浑碑文的确认》(《东学会报》,43-4,1983 年)等。

18、《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1967 年出版)

下面介绍山田信夫的情况

山田信夫(Yamada Nobuo,1920-1987),文学学士,曾任田立大阪大学文学部教授,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专家,尤其对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除著有《波斯与唐》、《骑马民族史—正史北狄传》、《东亚史入门》及《突厥斯坦的形成》等著述外,其大部分研究多与回鹘文文书有关。如:

1、《大谷探险队携归回鹘文资料目录》(与羽田明,《西域文化研究》第4 辑,法藏馆,1961 年)

2、《伊斯坦布尔大学图书馆所藏西域出土文书类——特别是回鹘文书》(《西南亚研究》,第20 期,1968 年)

3、《回鹘文资料与解说》(《中央欧亚文化研究的课题与方法》,阿尔泰学研究联络组织,大阪,1975 年)

4、《印章杂考》(《和田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史论丛》讲谈社,1961 年)

5、《大谷探险队带回的回鹘文买卖借贷文书》(《西域文化研究》第4 辑,法藏馆,1961年)

6、《回鹘文买卖契约的格式》(《西域文化研究》第六辑,法藏馆,京都,1963 年)

7、《西域发现的回鹘文契约中的印章与证人格式》(《第25 次国际东方学会议论集》,1963年,莫斯科)

8、《回鹘文中的私人印记和花押》(《阿尔泰文明概论》,Denis Sinor 主编,1963 年)

9、《回鹘文借贷契约的格式》(《大阪大学文学部纪要》,第11 辑,1965 年)

10、《大谷探险队带回的回鹘文买卖借贷文书》(《东洋文库研究部欧文纪要》第23 辑,1967 年)

11、《回鹘文斌通(善斌)卖身契约三种(东洋史研究)27 卷2 期,1968 年》

12、《各国所藏回鹘文书综述》(《第三次东亚阿尔泰学术会议论集》,台北,1970 年)

13、《回鹘文书中几种重量与量具名称的四点注释》(《突厥学研究》,布达佩斯,1971年)

14、《回鹘文奴婢文书及养子文书》(《大阪大学文学部纪要》,第16 期,1972 年)

15、《九世纪回鹘流亡移民的崩溃》(《史窗》,第42 卷,1985 年)

16、《九姓回鹘可汗的系谱》(《东洋学报》第33 卷第3 号)

17、《回鹘文人质文书》(《山本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文集》,山川出版社,1972 年)

18、《Bolmïš文书》(松田博士古稀纪念文化教育集《东西文化交流史》雄山阁,1975年)

19、《Qayimtu 文书》(《东洋史研究》,第34 卷,第4 期,1976 年)

20、《印章和签署》(《足利博士喜寿纪念东方学、印度学论集》,东京,1978 年)

21、《一份有关奴隶问题的回鹘文书》(《亚洲研究》,1981 年)

22、《回鹘文契约文书综合研究》(与小田寿典、梅村坦、森安孝夫合著,《中央欧亚史的再构成》,京都,1987 年)。1976 年还出版了他的《天山回鹘王国史》等。

23、《回鹘文契约文书集成》(与小田寿典,梅村坦,Peter Zieme、森安孝夫合著,大阪,1993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护雅夫教授和山田信夫教授一边研究古代亚洲史和突厥民族史,一边开始了对回鹘一畏兀尔文献,尤其注意对回鹘文经济、法律文献的细致研究。这两位学者的回鹘文献研究在世界上是独具一格的例子。护雅夫教授指出了汉文契约文书对回鹘文契约文书的影响。山田信夫研究了回鹘文契约文书的格式,调查了世界各国保存的回鹘文文献,然后发表了几项相互关联的文献研究。如Bolmïš文献组,Qayïmtu 文献Bolmïš和Qaymïtu都是地主的名字。他不仅指出了这些畏兀儿地主在天山畏兀儿王国里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而且也指出他们并不拥有巨大的权力。总之,这两位先生开辟了用回鹘文研究维吾尔族社会历史的新方法。山田信夫还有一个宏伟目标,准备全部译、注并影印柏林收藏的未发表的回鹘文文献。他组织了一个研究会,并提出了第一份报告书。可惜,这位勤奋的学者于1987年4 月26 日不幸去世。

除这两位学者外,在第二代学者中还有安部健夫、羽田明、佐口透、松田寿男、藤枝晃等。

安部健夫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在京都大学攻读历史学,师从于东西交通史专家桑原隲藏先生,写出了《回鹘五城考》的毕业论文(1928 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安部健夫博士担任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所长。50 年代初,该研究所急于要出版一种概况性的介绍东方历史的西文书,安部健夫便在《回鹘五城考》的基础上,扩充和改写成了《西回鹘国史的研究》一书(京都,汇文堂出版,1955 年)。他把回鹘汗国称为“东回纥”,相应地称西迁后活动于天山一带以别失八里(北庭)为中心的回鹘为“西回鹘”。该书叙述的是西迁之后以别失八里为国都的前后长达四百余年的回鹘史,故取名《西回鹘国史的研究》。该书在50、60 年代被誉为综合了研究西域史和维吾尔族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后,日本的西域史和回鹘史研究虽然有很大发展,安部健夫虽然已于70 年代后期病故,但他这部书直到今天,在日本史坛还享有盛誉。

在这本书中,著者将回鹘从漠北西迁后以别失八里作为都城的活动当成主线,多方面论证了从唐末(9 世纪40 年代)至元初(13 世纪70 年代)长达四百年的古代回鹘族的历史,并将从北魏至唐初(4—7 世纪)的高车、铁勒中的袁纥、回纥等部作为回鹘先驱在交通史上的地位作为终结。作者非常注意引用大量的中国汉文文献,同时还注意对照和运用古代波斯、阿拉伯文献以及西方文献著作,结合出土文物、碑铭,因此,该书具有较高的价值。迄今为止,日本出版的专门论述回鹘史的专著仍是罕见。

羽田明(Haneda Akira ,1910——?),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私立四天王寺女子大学教授,东方学会监事,古代中亚关系史专家,是日本明、清中亚史研究的一位先驱。日本学术界对清朝新疆伊斯兰政策的研究,开始于京都大学教授羽田明在1939 年发表的《清初的对回教政策——特别是关于新疆的缠回》(《回教事情》二卷4 号)一文。他1940 年又发表了《杨增新的回教政策》、《林则徐及其回教政策》(分载《回教事情》3 卷2号和3 卷4 卷)。他的主要论著有《东西交通史》、《东亚世界》、《西域》等。几年前他汇集自己的论文,出版了论文集《中央亚细史研究》,论述了16 世纪以后新疆历史的变迁,对维吾尔穆斯林有深入的研究。

佐口透(Saguchi Toru,1916 年——),文学博士,国立金泽大学法学文学部教授,兼法学文学史学科主任,东方学会会员兼东方学会北陆地区委员,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和中亚史,尤其是西域专家。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民族学的研究”和“近代中亚史——特别是新疆社会史的研究”。他的著作很多,如《俄国与亚洲草原》、《蒙古帝国史》、《俄国与中国》等。但与维吾尔史有关的主要有两部著作:《18-19 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1963 年)和《新疆民族史研究》(1986 年)。《18——19 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论述的是1760——1860 年清朝统治时期的新疆社会史。本书的序文说,作者是以下述观点为基础进行研究的。首先,这本书想要阐明的是现代新疆维吾尔人的历史,特别是新疆维吾尔人近代化以前的历史;本书还要阐明北方游牧民族和绿洲农业社会的交往;近世中亚国际商业的新开展等。该书不是西域——新疆统治制度史,而是一部说明处于清朝统治下的维吾尔社会各方面的书。第一、二章探讨的是维吾尔族社会由于准噶尔和清朝的统治而分解的过程,特别是当地统治者喀什噶尔和卓家族最后解体和分散的情况。第三、四章探讨的是处于清朝统治下,维吾尔伯克们的统治权力及农业问题。第五、六章处理的是和新疆有联系的哈萨克游牧社会及浩罕汗国的各种关系。第七、八章分析了维吾尔和卓后裔在宗教和政治上的影响力。第九章论述了新疆伊斯兰教的性质。本书史料丰富,有一定深度,超出了国外同类著作的水平,所持的观点除个别问题外一般也比较客观,值得治新疆史的学者参考。该书已有凌颂纯汉译本。

《新疆民族史研究》由四部分组成:甘肃的少数民族;吐鲁番地域社会;伊犁的农奴社会;哈萨克汗国与清帝国。其中与维吾尔有关的主要是第二、三部分。
第二部《吐鲁番地域社会》共四章:第一章“近代吐鲁番的政治和社会”,论述了13——18 世纪吐鲁番盆地诸城的存在、规模及定居生活等;第二章“清军对吐鲁番的的统治”;第三章“吐鲁郡王领的构成”,包括“吐鲁番郡王家族之变迁”,和“吐鲁番领主社会制度”两节,主要探讨了20 世纪初叶为止吐鲁番郡王家族的历史及其统治地域的内部状态;第四章“关于吐鲁番的再发现”是关于吐鲁番城和伊斯兰教纪念物的地志性研究。第三部《伊犁的农奴社会》,其中第二章与维吾尔有关,论述移居伊犁的回屯——即维吾尔屯垦的生活情况,其中包括回屯的成立过程、回屯的村落分布、回屯的生产关系、回屯的统治制度等。佐口透还发表了《蒙古统治下的畏兀儿斯坦》等一系论文。松田寿男(Matsuda Hisao ,1903—1983),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日本内陆亚洲史学会会长,日本伊斯兰协会理事长,东方学会会员,中国古代中亚交流史及历史地理家。
主要论著有:《北方民族和西域诸国》(《世界文化史大系隋唐盛世》,1934 年);《干燥亚细亚文化史论》(《四海书房出版,1939 年》;《中亚的历史真相》(《历史教育》,14 卷10 号,1940 年);《中亚史》(《阿底连文库》,1955 年);《敦煌艺术展览》(《美术》,1955年);《古代天山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早稻田大学出版社,1956、1970 年);《游牧民族史》;《东西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纪行》等。松田寿男主要是历史地理学家,在其论著中虽涉及维吾尔,但不多。

藤枝晃,个人经历不详。与维吾尔有关的主要论著有:《高昌回鹘与龟兹回鹘》(《东洋史研究》7 卷2、3 号,1942 年);《论〈宋史〉的高昌、龟兹、回鹘三传》(《史学杂志》,54篇7 号,1943 年)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及其著述,如大久保幸次《从民族关系来看新疆》(《东西》8 卷7 号,1935 年);江上波夫《奥登堡探险所获的回鹘文书》(《蒙古学》3 号、1938 年);田坂兴道《论漠北时代的回纥诸城廓》(《蒙古学报》2 号,1941 年);梅津次郎《敦煌出土回鹘佛教画、卷残片》(《国华》760 号,1955 年);小川贯式《战后佛教史学的回顾和展望——西域佛教文化》(《佛教史学》5 卷3、4 号,1956 年);同氏《吐鲁番出土的印刷佛典》(《印度学佛教学研究》4 卷,1956 年);小笠原宣秀《大谷探险队带来的西域出土的古文书目录(社会经济关系一、二)》(《西域文化丛书目录篇,1956 年》;国氏《高昌佛教之研究》(《尼谷史坛》42 号,1957 年)等。

下面我们再看看日本与维吾尔历史研究有关的第三代学者的情况,其中主要代表有:梅村坦、森安孝夫、百济康义、小田寿典等。

梅村坦(Umemura,Hiroshi),立正大学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精通汉、英和古今维吾尔语文,主要领域为元代的畏兀儿历史。主要论著有:

1、《违约罚纳官文言的回鹘文书——特别是关于其写成地区及年代的确定》(《东洋学报》58 卷3、4 号,1977)。该文整理了“违约罚纳文言”已刊布的9 件回鹘文文书,从而阐明了这些文书都是在蒙古时代的吐鲁番地区写成的。

2、《13 世纪畏兀儿地区的公权力》(《东洋学报》59 卷1、2 号,1977 年)。该文是根据一个畏兀儿人在1280 年所写的《祝福文书》和1276 年的圣旨,把居民中所意识的公权力和蒙古权力方面所意识的统治系统并置起来,从而想弄清13 世纪后半期存在于吐鲁番盆地的公权力的系统与构造。

3、《内陆亚洲的游牧民——畏兀儿族的时间与空间》(《伊斯兰世界的人们》3,1984 年)。该文从天山王国规定的农耕地和骑兵屯垦地的体制中,看到了没有失去游牧战士气概的畏兀儿人。指出在蒙古时代,不论上下层,文武双全的人中,成功者辈出,有的远离故土并密切通婚,仍继承游牧时代的谱系,因此民族意识高涨,游牧社会的血统观念上升,被称为鞑靼人的和平时代,形成了国际性的社会,但当时的文化并没有实现融合。

4、《吐鲁番展览馆展出的回鹘文公文文书》(载《中岛敏先生古稀纪念论集》(下),汲古书院,1981 年)。作者1979 年9 月到吐鲁番参观访问,此文介绍了现已公开发表的非宗教回鹘文。这些文书的内容是某一年的11 月至12 月间记载供给饲料、马匹、食物的命令公文,与元代的站赤(驿站)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了解元代中亚驿站制度的实行情况具有宝贵的价值。我国学者耿世民于1980 年曾刊布过这些文书。

5、《东京国家博物馆藏回鹘文木简》(《东洋文库研究部纪要》第41 辑,1983 年)。该文对大谷探险队所获现藏东京国家博物馆的两块木简的回鹘文进行了首次释读,并考证出该木简应出土地库车木吐拉附近的“金沙寺”和回鹘文书写的时间。

6、《回鹘文SJ Kr.4/638 文书——婚礼·葬仪费用的研究》(《立正大学教养部纪要》20,1987 年)。该文是作者对许多学者研究过的一件很长的文书进行再研究。

此外,他还著有《天山回鹘王国与骑马社会》(1979 年);《敦煌探险·研究史》(《讲座敦煌》1,《敦煌的自然与现状》,大东出版社,1980 年);《东西交涉史文献目录》1 中亚1886年——1977 年,1979 年);《中本的中亚史研究》1973—1983 年,Ⅱ东亚文化研究中心,1987年)等。

森安孝夫(Moriyasu Takao,1948 年——),大阪大学教授,在东京大学曾得到日本著名学者榎一雄教授的直接栽培,曾留学法国二年,以后,相继在东洋文库工作和任教于金泽大学,现任教于大阪大学。几年来,森安孝夫充分利用他留学时在法国搜集到的伯希和带回的敦煌文书的缩微胶片,用他所掌握的历史及古文字知识,致力于解读研究九至十四世纪的回鹘文文书,几年来发表了不少有创见的论著。

1、《究竟是回鹘还是吐蕃在公元789—792 年间夺据了别失八里?》(《亚洲杂志》,第269 卷),文章论述了回鹘赢得胜利的史实。关于这个问题,作者曾在1973 年发表过论文,以后又有增订,此文则在旧文基础上,归纳要点,增补新材料撰成的。

2、《吐蕃之中亚进出》(《论集》〈金泽大·文〉史学科篇四),是批判继承日本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吐蕃、唐、突厥、回鹘等动何的巨作,以高水平重构7—8 世纪末的中亚史,超出概说水平,可视为专论。

3、《关于回鹘的西迁》,论述了东回鹘汗国在崩溃后,由庞特勤率领其一支从北庭迁移到了以焉耆为中心的裕勒都斯溪谷地区,在这建立了居点,统治了高昌和北庭,驳斥了安部健夫在《西回鹘国史研究》中所说的回鹘的根据地终在北庭的观点。这是一篇杰作。

4、《回鹘语文献》(《敦煌胡语文献》〈敦煌讲座6〉,大东出版社,1985 年),该文指出,以前认为所有敦煌文书都是藏经洞出土的,而且是11 世纪前半叶以前的文书,但实际上其中却掺杂着由181、182 号窟出土的蒙古时期至元代的文书。他将藏经洞出土的与蒙古元时期的回鹘文分别开来,对全部回鹘语文献逐一加以解说。由于增添了实地调查的成果,随处加进了许多新见识,这篇论文可以说取得了划时代的业绩。

5、《回鹘语藏文佛教教理问答(P·T·1292)的研究》(《纪要》(大阪·文〉25),对伯希和携走的敦煌文书中这一特殊文书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语汇索引,接着对这个文书进行了研究,并提供了语汇索引,接着对这个文书进行了历史学的考证。这是一篇重新构写回鹘佛教史的力作。这个文书是受吐蕃佛教影响,解释“五道轮回”的西回鹘国佛教文书。西回鹘僧为了使住在河西、南道一带的突厥语民族阅读,故采用了当时当地通用的吐蕃文来书写。这一结论发表后,学术界的争论不仅针对回鹘佛教史,而且针对整个中亚史,进而涉及诸多方面。作者期望以此为契机,活跃各个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争论。

6、《敦煌出土元代回鹘文佛教徒书简》《内亚西亚社会与文化》1983 年),文章首次刊布了作者在巴黎学习时所见的一件被沾裱在两页文书里面的佛教徒书信,并对此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考证,诸如文书的格式,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有关回鹘佛经翻译家安藏的情况,书写的年代(1302 年至1350 年之间)、地点(沙州以外的河西)等,并对一些回鹘史上的(元代)重大问题也多有涉及。哈密顿曾修改了他文中的一些错误,这是他的十分重要的力作之一。

另外他还写有《伊斯兰化前的中亚史研究现状》(《史学杂志》89 卷10 号,1980 年)等文。森安孝夫可谓是日本敦煌、回鹘研究的后起之秀,他的篇篇论文几乎都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最近他又发表了《回鹘摩尼教史之研究》(《大阪大学文学部纪要》第31、32 合刊,1991 年)。百济康义(Kudara Kogi)现任教于龙谷大学,主要从事回鹘文佛典的研究和佛教学研究。其主要论著有:

1、《回鹘文〈观无量寿经〉残片修订》(《佛学研究》35 辑,1979 年),是对橘瑞超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带回的回鹘文经典残片的橘瑞超及羽田亨两氏的译注进行了再研究,作者认为此经文的完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是从汉文经文翻译过来的。1985 年他与P·Zieme 合著《回鹘文观无量寿经》在日本出版。

2、《回鹘文〈妙法莲华经玄赞〉1》(《内陆亚细亚·西亚细亚社会与文化》论文集,1983年),是对大谷探险队带回来的回鹘文文书的考察。

3、《回鹘人与佛教》(《中外日报》,1980 年2 月24 日),文章指出,中亚出土的很多回鹘文佛典是中国内地的印刷成果,并由此推想,活跃在元朝的天山王国出身的色目人针对伊斯兰化的故土,确立了提高以佛教为基础的畏兀儿民族意识的目标。

4、《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抄本》(龙谷大学《佛教学研究》第38 号,1982 年)

5、《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残卷》(《龙谷大学论集》第425 号,1984 年)

6、《入阿毗达磨论注释书考》(《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9 卷,1980 年)

7、《瑞典民族学博物馆所藏回鹘文写本暂编目录》(1980 年)以上主要是对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的研究。他还与小田寿典合写过《回鹘文本〈八十华严经〉残简——附:安藏与四十华严》(《纪要》〈龙谷大·佛教文化研究〉22,1984 年)是对羽田亨汇集的八十华严再考释。文章把四十华严跋文所记的重译者推定为在元朝翰林院做官的天山回鹘王国出身的安藏,这是一个不小的研究成果。小田寿典(Ode,Juten)主要研究回鹘文佛教典籍,其中关于回鹘文《八阳经》的研究论文多篇。其主要论文有:1、《回鹘文八阳经〈大谷氏所藏残片〉追考》(《研究纪要》〈丰桥短大〉一),把羽田亨介绍的残片证实为龙谷大学所藏长卷本八阳经的卷首。

2、《回鹘文本八阳经写本的系谱与宗教思想问题》(《东洋学》第55 辑,1978 年)

3、《龙谷大学图书馆藏回鹘文八阳经断片拾遗》(《内陆亚细亚·西亚细亚的社会与文化》,1983 年)其中,在《回鹘文本八阳经写本的谱系与宗教思想的问题》一文中,作者对汉文的伪经《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回鹘文译本的各种抄本、经名及若干文意进行了对比,指出从写本系统中的(1)类到(2)类的部分改译的变化。另外,在最接近原始译本的伦敦写本中,可以看到混进了汉文本中所存在的根据善恶二元论的摩尼教的宇宙观,估计曾经与伊朗思想乃至摩尼教思想有过接触。

4、《1330 年云南远征余谈》(《内陆亚洲史研究》一),文章认为吐鲁番出土版本的回鹘诗是出征云南的一位畏兀儿军人所作,是大都印发的一千部之一,由此可知元朝畏兀儿人的活动及其向新闻界的传播。

另外,知名学者片山章雄的《Toquz Oruz 和“九姓”诸问题》(《史学史志》第90 卷12号),今木加代子的《游牧民和服饰图案,之一:从维吾尔族的头装谈起》(帝冢山短大《纪要》自然科学编,18 号),梅村坦的《维吾尔民族史与中亚的突厥化》(《历史与地理》327卷,1986 年),百济康义的《天理图书馆藏维吾尔语文献》(《比布利亚》〈天理大86〉1986年),森安孝夫的《〈善恶因果经〉的流传及其历史背景》(《三岛海云财团第23 次事业报告书》,1986 年),佐藤圭四郎的《北宋时代的回纥商人之东渐》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论文。

(二)近现代史研究

从事维吾尔近、现代史研究的日本学者主要有间野英二、滨田正美、堀直、真田安等。佐口透和羽田明是这个领域的先驱,上面我们已作过介绍,在此从略。

间野英二(Mano Eiji),京都大学教授,研究中亚帖木儿帝国史、刺失德史,他是年轻学者的核心人物。著有《中央亚细亚的历史——草原与绿洲的世界》,否定了《东西交通史》和《西域经营史》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巴布尔回忆录〉的魅力(一)》(《东西交涉》四——五,1985 年)。他在翻译巴布尔自传时,把该书中最富有魅力的巴布尔的直率、毫无装腔作势的性格,通过饮酒、麻醉药、恋爱等记述,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虽然不是研究论著,但通俗易懂,有吸引力,可以视为研究巴布尔生平的入门书。
《突厥斯坦》(《亚洲历史研究入门4》,1984 年),被梅村坦评价为“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突厥伊斯兰时代的第一手材料”(《东西交涉》3—4)。间野英二在此书中重点介绍了敦煌和吐鲁番的情况,尤其提及维吾尔。他的另一著述是《〈巴布尔回忆录〉研究之二。〈喀布尔〉章的日译文》(《研究纪要》〈京大·文〉23,1984 年),这是巴布尔传的翻译,在这个领域可以说取得了划时代的业绩。早在1977 年他还出版过一部独特的启蒙书《中亚之历史》。

他还著有《关于〈拉施德史〉的史料》、《巴布尔与Heart》(《东方学》23,1979 年)、《帕木尔统治下的Chaku Barlas 家族的兴盛》(《东方学》20,1977 年)等论。
滨田正美(Hamada Masami),神户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亚史,特别是叶尔羌汗国(又称蒙兀儿斯坦汗国)史的研究,其中还研究察合台文献。
日本的历史研究重视文献资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大多数研究新疆、维吾尔学者能够使用的资料,不外是清代的实录、方略、图志、文牍和奏稿之类经过再编纂的汉文资料。当然,日本缺乏近代维吾尔语文史料固然是其原因之一,但缺乏精通这些语言文字的研究者则是更重要的原因。而滨田正美先生一反常规,他把主要精力几乎全放在对近代维吾尔文(即察合台文)文献的研究上,一定程度地弥补了当地日本原文资料的不足,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他1973 年发表于《东洋学报》第55 卷4 号上的《关于毛拉比拉利的〈圣战记〉》,具体客观地介绍了毛拉·比拉利(1824—1899 年)以韵文体写成的从1864 年农民起义到1871 年沙皇俄国占领伊犁为止的伊犁地区历史。1979 年,滨田正美将穆罕默德·阿拉姆的《哈吉·帕提夏·哈比布·阿拉与拉施丁·汗·阿古柏伯克的传记,于谢班月写于和田》转写为罗马字并以《和田史》的书名刊布,提供了许多从不为人所知的关于19 世纪60年代南疆维吾尔农民起义及其后清军从阿古柏伯克手中收复南疆之后的善后措施方面的资料,在日本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他的《19 世纪维吾尔历史文献序说》(《东方学报》55 号,1983 年)先略述中外各国的维吾尔文献收藏情况,之后着重介绍了13 件19 世纪的维吾尔历史文献——内容、作者、规格、体裁和写作年月。其中包括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未知的写本或抄本《先于阿古柏而领喀什的司地克伯克的故事》(米尔扎·卡里里·阿尔丁阿訇著于1865年10 月);《救济传》(库尔勒人达吾提著于回历1282);《胜利书》(穆罕默德·阿里汗·克什米尔著于回历1284 年);《阿古柏伯克的故事》(米尔扎·比著于回历1294 年)。以上四件均藏于英国伦敦印度公司图书馆。另外,他还刊布介绍了《布孜鲁克汗托拉木与阿古柏的事件》(著作及年代不详,藏于法兰西学院);《小史》(阿不都·阿拉合·帕沙著于回历1291年,波斯文,藏于大英图书馆)等六件,以及先后在各地出版或刊布的《安宁史》、《和田史》、《穆斯林的圣战》、《败残书释》、《在中国的圣战》、《阿克柏伯克死去的故事》、《新史》等。滨田正美在这些文献调查及介绍中所表现出的多国语言才能不能不让人敬叹。

此外,他还著有《伊犁危机与维吾尔人》(《东洋史研究》第38 卷3 号,1979 年);《穆罕默德·阿拉姆〈和阗史〉研究(二)——东突厥语文书试译》(《人文》16,1980 年);肃州城东关扫华寺——马洛夫本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跋〉注释—则》等论文。堀直(Hori Sunao),主要研究维吾尔近、现代史,并通察合台文及其文献,是日本青年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研究特点是以小题目做大文章。他的《18—20 世纪维吾尔族人口试论》(《史林》60 编4 号,1977 年),根据文献资料,援引统计学的方法,推定从1760—1949 年的维吾尔族人口变动情况;《关于18-20 世纪维吾尔人的度量衡》(《大手前女子大学论集》12 号,1978 年)主要整理了清朝统治下的维吾尔社会的度量衡;〈清代回疆的贷币制度——关于普尔钱铸造制度〉(《中岛敏先生古稀纪念论集》上,汲古书院,1980 年)论述了从1760 年清朝平定回疆到阿古柏伯克侵入南疆时为止的普尔钱(Pul)铸造制度及货币制度;《清代回疆的水利灌溉——19、20 世纪的叶尔羌》(《大手前女大论集》14 号,1980年)论述了清朝统治下的奥斯坦·阿利克的人工灌溉系统;《关于清朝统治回疆的若干问题——叶尔羌一件史料的研究》(《文学杂志》第88 编3 号,1980 年)是对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文库所藏一件题为《叶尔羌城庄里数回户正赋各项册》的抄本文书的研究,文书记录了清代叶尔羌所属地区户、耕地、税额等,堀直推定此文制成于1849—1854 年间,原由叶尔羌回务处保存。由于此文书所记户口数目与乾隆年间的户口数没有多大变化,作者认为可能是当地的人民为了逃避“人头税”而隐瞒了户口。堀直1989 年3 月在《甲南大学纪要·文学编71 号》上全文翻译了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已故的安尼瓦尔在刊行《伊米德史》时全面介绍该书的“写在刊行之前”,据说他目前正在研究该书。堀直的《关于回疆水资源的备忘录——〈新疆图志〉〈沟渠志〉的整理》(《佐藤论集》,1984 年),仔细地提示了对照利用《沟渠志》应留心的地方,根据新疆水利大全改编了行政方面的情报。

真田安(Sanada Yasushi)主要研究清代新疆维吾尔绿洲经济历史。主要论著有:

1、《城市·农村·游牧》(佐藤次高编《伊斯兰社会的组织》〈伊斯兰讲座3〉,筑摩书房,1986 年),分析了19 世纪后半叶喀什噶尔绿洲城市与农村流通贸易的结构,试图复原农村定期集市、喀什噶尔的常设店铺和定期集市、商队驿站贸易的概貌。作者认为,伊斯兰所未能实现的城市、农村和柯尔克孜游牧民的结合,通过经济活动达到了结合。该文透过周围农牧民、商队驿站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现象,对绿洲内部的交易活动进行了综合研究,是一个重要成果。

2、《关于喀什噶尔地区伯克的统治权力》(《白山史学》第18 号,1975 年)

3、《清朝统治下的喀什噶尔地区的一位当地统治者》(《中央大学亚洲史研究》第4 号,1980 年)

4、《从创设期的清伯克制看喀什噶尔绿洲社会》(《中亚、西亚的社会与文化》一书,山川出版社会1983 年)

上面三篇论文都把研究视点对准伯克制度时期喀什噶尔绿洲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构造。其中《从创设期的清伯克制看喀什噶尔绿洲社会》一文,从考察清朝平定新疆南部后重新编成喀什噶尔地区伯克体系过程中的一系列人事任免、移动现象中,得出了由于同一地区内同时存在当地出身的伯克和因清的回避本城的高级伯克任命原则而被安排于喀什噶尔政治权力中心的外地伯克,使得维吾尔社会传统的权力构造发生变化的结论。

5、《绿洲巴扎集市的静态研究——19 世纪后期喀什噶尔地区的情况》(《中央大学学院研究年报》第6 号,1977 年)

6、《从棉花生产看19 世纪70 年代喀什噶尔绿洲社会的一个断面》(《中央大学亚洲史研究》第2 号,1978 年)

以上二文,作者利用弗西斯(Forsyth)和库罗帕特金的报告阐明了喀什噶尔地方的棉布首先是集中在喀什,然后再从喀什通过国际贸易路线主要供给俄国的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的论著也很有影响。如:新免康《关于阿古柏伯克政权性质的考察》(《史学杂志》,第96 卷4 号,1987 年);同氏的《19 世纪动乱期的吐鲁番》等;小松久男《关于塔什干的依禅》(《伊斯兰世界》23—24 号合刊,1985 年);今永清二《清末的对回教政策——主要通过观察缠回》(《回教事情》3 卷1 号,1940 年);岛田襄平的《清代回疆的人头税》(《史学杂志》61 卷11 号,1952 年);泽田稔的《喀什噶尔汗家与伯克们——17 世纪中叶的新疆》(载大阪大学《待兼山论丛》史学篇,15 号,1982 年);寺岛英明《以盛世才时代为中心的战时新疆少数民族问题》(〈社会文化史学〉20,1984 年)等。在日本,有关东洋史、西域史(包括维吾尔史)的论文目录每年都在《史学杂志》卷末连续三个月进行刊登。较详细的有京大人文科学研究所刊行的《东洋学文献目录》(年刊)。要想尽快看到迄今为止的论文目录,可看长泽和俊编的《东西交涉史文献目录》(1980 年)

梅村坦编的《东西交涉史文献目录(一)中央亚细亚》(1979 年)。设在东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文化研究中心,1988 年出版了《1879——1987 年日本中亚研究目录》,以作者姓氏音序收录了一万五千余篇日本学者的研究文章,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大方便。

总之,日本在维吾尔史学和文献学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语言的多样性是目前研究中亚史的最大障碍。19 世纪以来,在活跃的中亚史学界中凡是成就卓著的没有一个不是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日本的这条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语言文学的研究

与史学研究相比,日本的维吾尔语文方面的研究不仅成果少,而且研究人员也不多。其中主要有:庄垣内正弘、落合守和、高田时雄、竹内和夫等。他们的前辈羽田亨、护雅夫、山田信夫等都曾对回鹘语和维吾尔语进行过大量研究,因上文已作过介绍,在此从略。需要补充说明一点:从1961 年起,护雅夫在东京大学除讲授土耳其语外,还讲授维吾尔语和古代突厥语;从1970 年起,小田寿典在京都大学除讲授土耳其语外,还讲过《福乐智慧》;1968年和1969 年,山田信夫在大阪大学教授维吾尔语。

庄垣内正弘(Shogaito Mashiro),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教授,专门从事回鹘语文方面的研究。他虽然也对回鹘文一些文献进行过研究,但仍以回鹘语言研究为主,故没有把他放在上面的文献研究者的行列中介绍。其主要论著有:

1、《古代维吾尔语名中印度语借词的传入途径》(《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第15 集,1978 年),该文从语言学研究入手阐明了回鹘语佛经中古印度语——梵语的佛教词汇是经过什么样的途径传来的。他认为来源于印度的语汇在被吸收进来时,其媒介基本上是吐火罗语,即:印度语>吐火罗语>回鹘语>蒙古语。他首先比较了梵语与回鹘语词尾,回鹘语与塞语和粟特语词尾,然后是吐火罗语与回鹘语词尾形式,排除了回鹘语直接从梵语、塞语和粟特语借入的可能性,证实了吐火罗语与回鹘语在语音对应关系和形态上的一致性,指出这些事实基本上反映了回鹘语中的梵语借词是以吐火罗语为媒介语言而吸收固定下来的,粟特语只起一些补助性的作用。现在弄清了在古代维吾尔佛典中落根的印度语借词基本上是由吐火罗语的媒介而来。因而,完全可以肯定维吾尔佛教至少在初期发展阶段上直接受到吐火罗佛教至少在初期发展阶段上直接受到吐火罗佛教或吐火罗佛典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受汉语佛经的影响,汉语佛经对回鹘佛教的影响主要在中期和后期。

该文还指出,在蒙古语佛经中也有很多源于印度的语汇,论文在阐明了从回鹘语的固定形式直接输入的过程之后,指出蒙古佛教的成立与回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指出回鹘文献中已经失去的来自印度的语汇形式可以从蒙古语资料中进行复杂的研究方法。庄垣内正弘根据严密的语言学的分析来阐明历史问题的做法,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我国维吾尔史学和佛学界的学者很少了解该文的史学价值。

2、《〈畏兀儿馆译语〉研究——明代维吾尔口语的重建》(《外国学研究》〈神户市外〉14,1980 年),是根据明代用汉字记录维吾尔语的《华夷译语》中的汉字来音译古维吾尔语并重建明代维吾尔口语,该书前言还专门研究了汉字的训读法。这项研究超过了我国的同类的研究水平。

3、《关于回鹘佛典》(《历史公论》10—8,1984 年)是对佛典的解说。

4、《回鹘语文献研究》(一)(《神户市外国语大学研究丛书》12,1982 年),该书收有三篇与观音径相应的譬喻谭,并进行了转写和译释。

5、《回鹘语写本〈观音经相应〉一关于观音经的譬喻》(《东洋学报》,第58 卷,1979年)

6、《大英博物馆Or.8212(109)号回鹘文写本》(《东洋学报》,第56 卷,1974 年)

7、《大英博物馆Or.8212(108)号回鹘文写本》(《东洋学报》,第57 卷,1976 年)

8、《回鹘文文献〈阿含经〉拔萃》(1981 年)

9、《中村不折氏旧藏回鹘语文书断片之研究》(《东洋史研究》,第61 卷1/2 号,1879年)
10、《关于〈五体清文鉴〉18 世纪维吾尔文之性质》等论著都涉及回鹘语的深入研究。

11、《古代维吾尔文〈阿毘达磨俱舍论实义疏〉之研究》Ⅰ、Ⅱ、Ⅲ(1991、1993、1994,日本京都松香堂)。回鹘文《阿毘达磨俱舍论实义疏》是目前所知最长的回鹘文文献,也是最难研究的本子,因为它既没有完整的汉文佛经的原文,也没有其它语言的文本可资借鉴,70 年代Sinasi Tekin 只刊布了全部照片,没有转写,也没有释译,由此可知其难度。多少年来很少有人敢研究它。庄垣先生知难而进终于研究刊布了这个本子,而且水平很高。卷一有两页图版,序,引言,转写与翻译及注释,卷一刊布了从第1 行至第4585 行的内容;第二卷有一页图版,序,引言,转写与翻译,注释和词汇索引,这个词汇索引很有使用价值,指出了每个词出现的行数和语境。卷三附有全部图版。

落合守和,静冈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维吾尔语和汉语。主要论著有:

1、《钦定西域同文志注解稿一》(《静冈大学教养部研究报告》〈人文·社会科学篇〉第19 卷2 号,1984 年),该文是对《钦定西域同文志》用汉字所记清代新疆地名的维吾尔语复原。落合守和有扎实的汉语音韵学功底,他根据汉字记音重构了清代西域的维吾尔语地名,这一点与庄垣内正弘的《〈畏兀儿馆译语〉研究》有些类似。这与台湾学者刘义棠的《〈钦定西域同文志〉校注——新疆回语部分》研究的是同一个东西,不仅内容,就是体例也基本相同,但不如刘义棠研究的深入,校注的细致。落合守和的注解稿一包括五个部分:(1)喀什噶尔属地名;(2)叶尔羌属地名;(3)和阗属地名;(4)天山南路山名一;(5)天山南路水名一。

2、《钦定西域同文志注解稿二》(《静冈大学教养部研究报告》《人文·社会科学篇》,第20 卷第2 号,1985 年),该文是上文之续篇,包括有四个部分:(6)阿克苏属地名;(7)乌什属地名;(8)天山南路山名二;(9)天山南路水名二。

3、《钦定西域同文志注解稿三》(《静冈大学教养部研究报告》〈人文·社会科学篇〉,第21 卷第1 号,1986 年),该文是上文之续篇,包括八个部分:(10)喀喇沙尔属地名;(11)库车属地名;(12)沙雅属地名;(13)赛喇木属地名;(14)拜属地名;(15)天山南路山名

三;(16)天山南路水名三;最后是地山水名索引三等。

此外,他还根据新疆人民出版社1974 年出版的《简明汉维词典》(试编本)写了一篇有关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问题的文章,影响很大。

竹内和夫(Takeuchi Kazuo),任教于冈山大学,主要从事维吾尔语和土耳其语的研究。与维吾尔语有关的论著有:

1、《论突厥诸语言中的长元音》(《语言研究》,32 卷,1962 年)

2、《现代维吾尔语的变格》(《民族学研究》第28 卷,1964 年)

3、《现代维吾尔语四周间》(教科书,大学林出版社出版,1991 年2 月),这是我们所知在日本出版的第一部基础维吾尔语教科书。全书452 页,共35 课,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课文、文字、练习等。

4、《现代维吾尔语1500 常用词》(东京“大学书林”出版社出版,1985 年),该《常用词是根据我国出版的《维语识字课本》(1982 年)、《初级维语课本》(1981 年)中的常用词,并参照《维汉词典》(新疆大学中语系编,1982 年)编成。共分词汇、现代维吾尔语概述(包括文字、语音及语法要点)、索引等部分。该维吾尔语常用词按拉丁化维吾尔文字母排列,每个词后有阿拉伯维吾尔文对照及日语的解释。这是日本近几年出版的第一本词典性质的维吾尔语工具书。

江实(Minoru Goh),曾任教于冈山大学,主要从事《五体清文鉴》(清代官修满、藏、蒙、维、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书)的研究。他从1967 年开始发表了多篇满—蒙—维词汇比较的研究论文,引人注目。

1、《阿尔泰语言学与〈五体清文鉴〉——满语、蒙古语和察合台语词汇的比较研究》(《冈山大学法文学部纪要》第29 号,1967 年),该文指出,在18673 个进行比较的词汇单位中发现有近2000 个词汇其形式和意义在其中的两种或三种语言里是相同的。

2、《多种语言辞典〈五体清文鉴〉里的满语、蒙古语和察合台语的词汇比较研究》(《言语研究》第54 号,1969 年)

3、同上,第三部分,(《冈山大学法文学部纪要》,第29 号,1969 年)

4、同上,第四部分,(《冈山大学法文学部纪要》第30 号,1970 年),该文指出,蒙古语和突厥语里有近330 个相同的词汇,而在满语和蒙语里则超过270 个,在满语和突厥语里超过126 个。很明显,这些数字里不仅有亲属词,也有借词。

高田时雄,是日本较年轻的学者,他主要从事汉一藏—维吾尔语的比较研究,曾著有《回鹘字音考》(《东方学》第70 卷,1985 年),该文对吐鲁番出土的两种汉文佛典所加注音的声词、声母进行了分析,搞清了其特征,认为在伊斯兰化以前的吐鲁番存在着回鹘化的独特的汉字音,在11 世纪下半叶到元代后期曾被使用。另外,他还认为,回鹘人用汉文诵读时,音读的可能性很大,这就扰庄垣内正弘的论点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很值得我们注意。

虽然滨田正美、堀直也研究近代维吾尔语——察合语文,但他们偏重于史学,不太关心语言研究情况。

此外还有些学者也发表过一些论文,如:三桥富治男的《中国新疆的现代维吾尔语研究史——主要评马洛夫的著作》(《千叶大学文理学部纪要》〈文科科学〉第1 卷第1 期,1953年);同氏的〈新疆省现行突厥语方言研究的沿革〉(《千叶大学文理学部纪要》第1 卷第1期,1953 年);川崎直一的《现代维吾尔语辞典的编纂》(《文部省科学研究报告集录》,1951年);柴田武的《突厥语的元音和谐》(《语言研究》第19 卷第20 号,1951 年)等。

关于维吾尔文学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只有日本岛根大学的西胁隆夫教授的研究涉及到这个领域。他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1983 年由他主办创刊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不定期刊物),1985 年发行了该刊第二期——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专号。其中有他的论文《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本集刊登的作品有维吾尔族的《突厥语辞典》中的民歌,《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和《爱苦相依》等古典长诗的片段;黎·穆塔里甫,尼木·舍依提,艾勒喀木·艾合台木,吾提库尔,铁依甫江,克里木·霍加等人的诗作和赛福鼎的短篇小说。还收有耿世民评价《福乐智慧》,魏萃一评价《真理的入门》和王一之介绍维吾尔作家克里木·霍加的文章等。该集共150 页,大32K 本。

总之,日本学者对回鹘、维吾尔研究,尤其是史学方面的研究已渐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他们有一个庞大的周密的资料收集整理的系统,有一股顽强的探索精神,每年都有卷帙浩繁的论著公诸于世。尽管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等,我们自有不敢苟同的地方,但他们的研究仍然是很有启示的,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不少。为此,通过介绍国外的研究,以促进我国的维吾尔研究。

参考文献:

[1]Umemura Hiroshi:Japanese Studies on Inner Asian History 1973_1983,The Centre for East AsianCultural Studies,Tokyo,1987

[2]神田、喜一郎,小笠、原宣秀、大庭合编:《中央亚细亚研究日文文献目录》,钟铭译载《新疆社会科学情报》1989 年10 月。

[3]胡平生:《日本学者近年来研究新疆——中亚史论著简介》,《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3 年第10 期

[4]王庭恺:《日本研究新疆简介》,载《新疆社会科学情报》,1987 年4 期

[5]服部四郎:《日本的突厥语言研究情况》载《国外突厥学研究概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年

[6]晓晨摘译:《日本1984 年中亚、新疆历史及历史文献研究成果概述》,载《民族研究情报资料摘编》,1985年1 期(创刊号)

[7]加藤和秀:《日本中亚史研究综述(1985 年)》,载《中亚研究》,1987 年3 期

[8]松崎光久、松田孝一:《日本中亚史研究综述(1986 年)》,载《中亚研究》,1987 年4 期

[9]梅村坦:《日本的中亚史研究之历史和动向》载《中亚研究》1987 年4 期

[10]森安孝夫:《伊斯兰化前的中亚史研究现状》,刘世哲等译,载《民族译丛》1983 年1—2 期

[11]长泽和俊:《近年日本研究西哉史的新成果》,钟美珠译,载《民族译丛》

[12]王柯:《日本对近现代新疆地区历史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情报》,1990 年第10 期

[13]张山摘译:《〈新疆民族史研究〉提要》,载《民族研究情报资料摘编》,1987 年5 期

[14]白须净真:《日本中亚史研究综述(1984 年)》,章莹摘译,载《中亚研究》,1987 年2 期

[15]山田信夫等:《回鹘文契约文书综合研究》,载《中央欧亚史的再构成》,京都,1987 年

[16]羽田亨:《羽田博士史学论文集》卷一、二,东洋史研究合出版,1957 年

[17]佐口透:《18-19 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凌颂纯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年

[18]安部健夫:《西回鹘国史的研究》,宋肃瀛等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年

[19]日本出版的近年的《史学杂志》、《东洋学报》、《东洋史研究》、《东方学》等刊物

[20]陈延琪等:《西域研究书目》,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年

[21]庄垣内正弘著:《古代维吾尔文〈阿毘达磨俱舍论实义疏〉之研究》Ⅰ、Ⅱ,344 页,414 页,1991 年、1993 年,日本、京都,松香堂。

[22]Jens Peter Laut,Klaus Röhrborn:Der t ü rkische Buddhismus in der japanischenForschung.1988,Otto Harrassowitz.Wiesbaden Uighur Studies in Japan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6602

日本的维吾尔学研究: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