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战略西移 新疆战略地位凸显

时间:2012/11/03 栏目:新疆观察 编辑:admin 字体:

来源:今日新疆网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在党中央的安排部署下,一系列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和重大举措相继出台和付诸实施。中央全力推进新疆优势资源转化,“十二五”时期自治区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及输煤、输油、输气、输电等能源通道建设全面推进,国内各大型煤电企业齐聚新疆参与能源建设,新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

新疆庆华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一期工程施工现场

 

新疆后发优势突出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并在税收、行业准入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新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两年来,中央先后对新疆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使疆内有资源、有市场、有基础的现代煤化工、电力、钢铁、建材、多晶硅、电解铝等行业的68类项目放宽产业发展限制,并在新疆率先实行资源税费改革及“两免三减半”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央对新疆能源发展作出明确定位: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国家已将新疆纳入“十二五”全国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新疆煤炭由后备区跃升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进入大规模开发的阶段,产量将由2010年的1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4亿吨以上。新疆开始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一大批有色、化工、纺织等项目落户新疆。大企业大集团相继入驻新疆,积极参与煤炭工业的开发建设和兼并重组,全面提升新疆工业整体水平。

新疆资源优势突出,其中,石油远景资源量213亿吨,占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的20%;天然气远景资源量10.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资源量32%;风能资源总储量8.9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0.4%,位居全国第二位;全疆日照6小时以上的天数在250-325天,年总日照时数达2550-3500小时,太阳年辐射照度550-660万千焦/平方米,年平均值为580万千焦/平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全区可转换为能源的生物质能资源总量约8000万吨,约折合标准煤3800万吨。

煤炭是新疆最具优势的资源。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分别为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近40%,居全国首位;煤层气预测资源量占全国的26%。区内煤田煤层埋藏较浅、煤层厚度大、煤层多、单位面积产能高、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少等特点,基本不受关键自然灾害约束(如煤与瓦斯突出、严重水害、冲击地压等),适合建设大型、特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并且有低成本开采的基础条件。

新疆是我国与中亚和欧洲连接的唯一陆路通道,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引进中亚及俄罗斯的油气和电力能源的陆上通道。随着疆内能源储运设施、运输通道的建设完善,极大地提升了新疆能源外送能力和水平。新疆在国家增加进口能源渠道方面和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启动,为我区注入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产业援疆全面启动,为增强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19个援疆省市在思想观念、创新意识、产业发展、技术革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新疆带来全新的理念,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新疆在国家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和能源接替基地。随着国家煤炭、油气发展战略重点的西移,新疆在国家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中央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要加快新疆作为国家能源后备基地向能源接替基地战略地位的转换。同时,国家将新疆列为“十二五”全国第14个煤炭基地进行开发,进一步奠定了我区在国家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我国重要的能源输送战略通道。随着“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工程、中哈原油管线等工程的实施,使我国首次实现了以管道方式从国外进口原油,新疆作为国外油气输入国内的首站,在为国家增加进口能源渠道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长期以来,新疆担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能源的重任,累计外调能源量约占同期全区能源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随着区内能源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新疆向内地输送能源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在全国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将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化工成为实现率先跨越的排头兵

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加快煤电煤化工和石油石化下游产业发展,是新疆加速新型工业化最现实、最具比较优势、最有可能占领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2011年,自治区党委出台的《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把做强做大煤化工及下游产业,作为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选择。按照文件提出的“优势优先”、“抢占制高点”的发展原则,加快新疆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产业率先跨越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只有坚持优势优先,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实现煤化工产业率先跨越,新型工业化才能有大发展。

新疆现代煤化工虽然起步晚,但具有明显的资源和政策优势。新疆煤炭资源丰富,作为 “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新疆煤炭产能将由目前的1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4亿吨以上。同时,中央对新疆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放宽对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发展限制,支持和鼓励新疆煤炭资源就地深度转化,为促进我区煤化工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目前新疆煤制气、煤制醇醚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开始起步,神华五彩湾2000万吨露天矿、庆华伊犁55亿立方煤制气等一批现代煤炭煤化工项目陆续开工,广汇120万吨甲醇85万吨二甲醚项目建成投产,新疆宜化、奎屯锦疆等煤制化肥项目已投产。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铁路、供水、公路、输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西煤东运吐哈煤炭基地建设开始起步,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自治区规划,“十二五”期间新疆将重点依托伊犁和准东煤炭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提升传统煤化工,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和深加工程度,积极推进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油等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条,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产业链。经过5-10年的建设,新疆将建成一批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引进、培育、发展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竞争力的大型煤电、煤化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建成四个煤资源赋存条件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以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及煤基多联产项目为核心,以清洁能源系列产品和合成材料为主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煤化工产业格局。

(作者: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能源与交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6169

国家能源战略西移 新疆战略地位凸显: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