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湖南维吾尔族村,见证维汉悠久的团结历史

时间:2006/08/16 栏目:各地维吾尔族 来源:中华文明 字体:

提示:今天看到湖南卫视的报道,再上网一查,才知道600年前一支维吾尔军队来到湖南定居,原来湖南也有维吾尔族同胞。从电视上看,除了少数依稀还能看出 维吾尔人的脸廓特征外,绝大部分已经完全与湖南本地人的外貌完全相同,感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除了保持有清真寺和做祷告之外,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湖 南人了。原来人们一直把他们误认为回族,直到80年代才正式确认为维吾尔族。目前有一位热心的、漂亮的、正宗的新疆维吾尔族姑娘正在这个村子进行维吾尔文 化的传播和倡导。这些湖南的维吾尔族同胞学习古兰经和维吾尔语也非常起劲! 下面是我在新浪(http://blog.sina.com.cn)网上搜到的有关湖南维吾尔族同胞的文章。 提示:一支来自西域的伊斯兰军队,成为封建帝王开疆扩土的统治工具,习惯了大漠斜阳的维吾尔哈勒家族,踏着战火尘烟,从新疆到北京,又从北京定居湖南,被 历史上两阵狂风接力吹送,便变成了湖南桃源的翦氏。 一个来自遥远土地上的民族,进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白驹过隙,转眼就是630年……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譬如容颜;时间又有很多东西无法改变,譬如信仰……新疆与湖南,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文化习俗,都有着太大的差异,630年岁月里, 湖南维吾尔族走过了怎样不同寻常的路? 元月18日,记者进入了神秘的湖南维吾尔族村…… (小标题)“新疆老家的记者来这里啦……” 记者从长沙出发,乘车来到二百余公里之外的常德市桃源县,探寻那个桃花源里的维吾尔族村落…… 满目树绿葱郁,山路两侧绿坡墨林,林中灌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仅绿,就有数十种……站在桃源的这个不知名的小山坡上,感受到的是与新疆截然不同的冬日 景象。 山下,就是被誉为“维吾尔族第二故乡”的桃源县枫树乡,沅江支流白洋河在村落的不远处蜿蜒曲折,有山有水,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整个村落 在冬日的薄雾里静谧而安逸…… 桃源县地处湖南西北部,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县,小小的一个县,竟然有30个少数民族生活,维、回、土家、苗族是四个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童孺纵行歌,班 白欢游诣”,无愧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生活,桃源县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县内共同存在。 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位于桃源县东部,距离县城14公里,总人口30411人,其中维吾尔族有5327人,大多集中在乡里的一个维吾尔族民族村,记者在进 入乡里后,首先看到的是公路旁一个巨大的牌匾,上书“欢迎进入枫树——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 维族村里的建筑和湖南其他地方的农舍没有区别,正是炊烟袅袅时,记者试图在村落里找到与新疆的维吾尔族村落的相似之处,但没有发现什么,村里来往的人们, 服饰和长相也看不出有维吾尔族的痕迹,一个老人站在村口望着我,面容当中似乎透出些维吾尔族的轮廓,上前一打听,果然是当地的维吾尔族,他用纯正的湖南方 言对我说:“你看到的都是维吾尔族人,老祖宗哈勒·八士来这里已经六百多年了,模样都已经变了不少……” 但直到今天,这里的人们还保持着维吾尔族喜欢聚集居住的习俗,在这个村里居住的大多都是翦姓人家和部分回族,多少个朝代以来,他们自发形成的村庄保持至 今。 听说是新疆的记者来采访,村里的人奔走相告:“新疆老家的记者来这里啦……”,在这些维吾尔族的心里,新疆永远是他们的老家。 (小标题)至死,父子二人也没有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桃源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翦万轩,是湖南维吾尔族的21代后裔,他对记者说,明朝时哈勒·八士来到这里后,他的部队和族人肯定经历了漫长的适应时间,毕竟新 疆和湖南的环境和文化有着太大的差异,但630年过去了,我们至今还存在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明洪武五年(1373年),朱元璋封哈勒·八士荆襄都督府都督,晋封为镇南定国将军,加太子太保衔,镇守湖南广东一带。湖南维吾尔族开始了他们在异乡的生 活…… 哈勒·八士的部队驻扎湖南,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不断叛乱,《桃源县志》记载,当时湖广一带的少数民族叛乱不止“九溪卫、九渡、水坪、录 溪诸蛮连结作乱,侵略旁郡,八士奉旨讨之。铜鼓、五开、遭滴、腾浪、等地先后平之……” 在镇守湖广时,晓勇善战的哈勒·八士部队战绩累累,叛乱者只要看见有“翦”字的旌旗,就会逃窜无踪,因为这支部队的存在,湖广一带逐渐安宁。 在战场上厮杀晓勇的将士们,在战乱稍平时,开始思念西域,每到夜深人静时,兵营里不时会传出一声声叹息…… 南方大多以稻米为主要粮食,对于这些在西域生活,习惯了麦面和肉食的民族来说,生活上的不习惯首先是他们思乡的主要原因,他们怀念流着金黄色油的烤羊,怀 念囊坑里香喷喷的馕,怀念生活在西域的亲人…… 明洪武十六年五月(公元1383年),朱元璋念哈勒·八士镇守南方有功,又为稳定军心,晋封其为太子太傅,授光禄大夫,世袭享受爵位,而这时,哈勒·八士 和他的将士们,已经来到这里整整十年光景了…… 已经无法考证这十年里哈勒·八士的内心世界,但十年的时间,这支伊斯兰部队为明朝皇帝的统治所付出的鲜血和汗水,却已经深深渗到了这片土地上,明洪武二十 一年,哈勒·八士战死杀场。 哈勒·八士死后,他的儿子拜著接任父亲职位,继续为明朝效力,但仅仅一年以后,又在一场战争中不慎落入陷阱阵亡,朱元璋下旨将父子两人同葬在常德东关外黄 龙岗,也就是今天的常德市酒厂所在地,至死,父子二人也没有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小标题)清真寺里的“阿不来提·翦鹏飞” 2005年元月19日,记者来到了枫树乡清真寺。 走进清真寺院门,整座古寺沐浴在浓郁的清香之中。“大明镇南定国将军哈勒·八士合葬之墓”耸峙在院内右方,给人一种肃穆、安祥的气氛。墓体是由青石砌筑的 方形石台,红漆“塔埠”顶立玉碑,墓体右侧为墓主生平介绍,左侧刻有“桃源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 墓前,是一块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钦赐的石碑,上面刻有浑穆、凝重、大气的“威震南方”四个大字,手抚石碑,凭吊之情随一朵朵白云飘来,仿佛又听见六百多年前 金戈铁马的声音…… 湖南省人大常委翦象友,翦氏维吾尔族的21代后裔,他介绍说,清真寺的前身是最早修筑的“镇南经殿”,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重修时改为清真西 寺,民国五年(1915年),维族后裔翦山胜在重修这里时又更名为清真寺。 1988年,经国务院宗教局、湖南省宗教局批准,占地3800平方米的清真寺经5年苦心修建,于1993年落成,当年的六月份,经常德市政府批准,由桃源 县政府组织实施,又将哈勒·八士的墓与碑从黄龙岗迁往枫树清真寺内。 清真寺旁是明太祖敕建的“荐德楼”、“镇南堂”、“忠勇坊”。新疆的维吾尔族不设宗祠的,但镇南堂就是湖南维族惟一的宗祠,维吾尔族有自己的宗祠,这也是 翦氏维吾尔族与当地文化结合的产物。 仰望清真寺,气势雄伟,造型古朴,寺顶呈圆弧形,上塑一轮弯月,具有浓郁的新疆清真寺建筑风格。走过花径的尽头,即为教长室、殡仪馆、沐浴室和大殿等建 筑,殿顶勾画着精美别致的花卉图案,殿内宽敞明亮,每天可同时容纳200多人礼拜。 清真寺里的维族阿訇得知记者来自新疆,热情地泡上一杯上好的茗茶,拿出一张名片递给我,他的名字很奇特,叫“阿不来提·翦鹏飞”,他告诉记者:“我就是正 宗的湖南维吾尔族,我还是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理事呢……” 阿不来提·翦鹏飞身材不高,但眼睛炯炯有神,很健谈,从他的相貌和口音上,几乎看不出维吾尔族的特征了,但从谈话的语气当中,可以感觉到,他为自己的祖 先,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 阿不来提·翦鹏飞说,哈勒·八士当年屯戍的“翦旗营”早已消失,世袭的镇南将军封号早已取消,当时的练武的跑马场早成良田,武装的伊斯兰军队早已不见;但 聚族而居的维族村,老人们至今还叫它仍叫翦家岗,只要是翦氏家的后裔,家家户户还保存着自己家族的《翦氏族谱》。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572

神秘的湖南维吾尔族村,见证维汉悠久的团结历史: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