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的缘由
我所学习的课程叫“中亚社会与文化”,其中“中亚”指的是现代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中亚五国。我按照先前给的网站地址去查找,发现网站打不开(维吾尔在线),想必是被“和谐”了。在论坛上,我看了许多文章,同时在“伊力哈木”新浪博客维吾尔在线使者(http://blog.sina.com.cn/uighurbiz)上我也看到了很多关于新疆民族发展的问题。观后感慨良多,于是转念想写篇关于新疆的民族问题文章,所主要参考的文章是《新疆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但是,这里和“中亚”的课上概念不合,所以我也想找到支持我的关于中亚的观念。
在网络上,我找到了这样一些关于中亚的概念,现陈述如下:(来源:http://www.our-sky.com/oubb/txt420126.html
中亚,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区域观念。对其内涵,中外学者力图进行界定,但认识远未一致。
英国学者加文。汉布里认为中亚是地理概念:中亚最重要的和最显著的地理特征,是它完全隔绝来自海洋的影响。他又说:作为地理概念,“中亚”一词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定义。美国学者西诺尔则认为:中亚从根本上来说是个文化概念,而中亚的疆界是不稳定的。
中国的学者们对此已近于达成共识:中亚是历史上形成的综合概念,它并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亚洲中部民族政权的历史,类同文化的地域和民族渊源关系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区域。中亚既不是一个国家,又不是经纬度测绘出的亚洲中部,因此,只能界定这个亚洲中部历史区域的大致范围。中亚,即人们对这一特定历史文化区域的习惯指称。
关于中亚的范围,学术界一般有广义,狭义之说,亦即广义的“大中亚”和“狭义”的小中亚之说。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中亚的范围界定为:包括蒙古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新疆,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哈萨克草原南部,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
对于狭义“小中亚”范围的界定,普遍认为是以阿姆河及其锡尔河两河流域为中心,主要为当代的中亚四个半共和国(不包括哈萨克北部地区),但为了论述方便,一般涵盖了当代中亚五国。
在这里,我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中亚的范围界定。这样新疆就不难成为我的文章描述的对象。
二、新疆民族概况与战略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维吾尔族是自治民族,位于欧亚大陆中心,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中国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前沿阵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现有53个民族成份。其中人口超过十万的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2005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010.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14.69万人,占总人口的60.42%。各民族人口数量及所占比率为:维吾尔族人口923.50万人,占总人口的45.94%;汉族795.66万人,占39.58%;哈萨克族141.39万人,占7.03%;回族89.35万人,占4.44%,柯尔克孜族17.15万人,占0.85%;蒙古族17.17万人,占0.85%;塔吉克族4.40万人,锡伯族4.15万人,满族2.46万人,乌孜别克族1.51万人,俄罗斯族1.12万人,达斡尔族0.64万人,塔塔尔族0.47万人,其他民族11.37万人,占0.57%。
新疆的自然资源也在全国排重要地位。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目前发现百种矿产资源,石油储存量居全国前列,占陆地上储量的30%。天然气有10亿吨以上,同时还有大量的煤炭,金属资源。在全国的开发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上述情况来看,新疆在中国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中国的国防安全,战略安全,资源安全与新疆息息相关。记得当年左宗棠收回新疆,曾经预言过,新疆和蒙古是拱卫京师的左右手。失去新疆,则蒙古危险,京师不安。(窃以为此处京师可以理解为内地)。因此,新疆绝不可以从中国分离出去。如果失去新疆,中国的战略空间将被大大压缩,真的失去新疆,恐怕就是一个北宋的翻版。
三、民族因素的突显
如何真正的保有新疆?这真是一个难题虽然目前在主权上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目前他也是处在中央的控制下,但是,内在的分离因素却作用明显。从历史上看,理论上,或者一定时间内处在中央的控制之下,但是一旦中国发生内乱或者分裂,往往会丢失大量的土地或控制权。比如唐末天下大乱,作为西域的管辖权就与中央王朝相隔绝,而越南(时称交趾)也在此时分离。虽然北宋统一了部分领土,但是却是处在一种被压缩的空间内。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重新统一的是汉文化为主导的地域,非汉文化为主的地域就难在收回。我们是否能真的保持当前的国力和一些优势呢?谁能知道将来中国的变化呢?如果将来变乱发生,新疆多大程度上能被收回,真的是一个问题。从上面的民族发布可以看到,汉族并不占到优势,而新疆的文化主要也是突厥----伊斯兰文化。当前的分裂势力(东突厥斯坦)也是打着一些宗教民族旗号而来的,处理民族问题,包括民族发展,教育,文化,宗教,政策成为中央制定政策的考虑所在。从这里来看,文化问题是制约民族关系的关键。
在新浪博客上《新疆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一文中,主要是从1、关于民族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2,新疆人口分布情况及特点及民族关系,3、新疆少数民族群体的资本积累能力,4、知识贫困和教育的不平等,5、权能信息获取能力, 6、制度歧视,7、集团博弈的受害者 七个方面谈论了当前政策,现实中的现象导致的民族发展滞后,贫困。这样的发展,这样的一些政策,确实让民族间距离越来越远。其实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政策,这样的现实,只是保持了一种表面的平静,而大家都坐在火山口上,不知道火山何时爆发。民族间的发展,应当是在“民主模式”的框架内,坚持一种统一的文化认同下,得到共同的发展。当前政府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些问题,而是抱着一种尽量多拿资源,多拿利益的浅薄观念,在利益集团的操纵下夺取资源,把长远的东西抛在脑后,再这样下去,火山爆发是迟早的事情。
四、对《新疆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文章中描述问题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明,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与文章中的视角不同。文章更多是从发展维吾尔本民族的视角而来的,我可能是从长远的国家角度来看待,因此一些想法会有所不同。
关于民族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 ,我认为应当是做到 “ 民主模式” ,坚持“自由和所有社会成员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民族问题上,那种”民族模式”是应当绝对被唾弃的。因为只有现在制度,法律层面保持了,才能进一步做到真实,进一步做到有名有实。
关于移民,在一定层面上是造成了 “给新疆其它民族造成就业,咨询,资源,教育,城市化以及使用公共机构和设施方面巨大的压力”,在各方面资源都有限的条件下,多一个人,就少了一点原来大家共有的资源。但是,既成现实难以改变,现在不是讨论移民是否合法或应不应该停止移民,而是要考虑在这样的显示下怎么样合理分配,利用资源,达到大家共同受用的效果。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群体的资本积累能力,我对这些经济上的东西不了解,因此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但令人担心的是其中体现出来的种种偏见,歧视,民族隔阂。文章中一些描述让人深刻思索。如:“ 有些职业和行业,少数民族群众哪怕学历和学识等各项条件都具备,甚至优秀的情况下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排斥。表现在诸多领域,例如,新疆少数民族很少招募入伍,在军队,警察,财政,银行等金融部门以及石油,天然气,党组织(书记),组织部,化工,通讯等诸多领域新疆少数民族担任高官要职收到政策的限制 ”。 “ 新疆的农村金融组织,如“农村基金会”、“信用合作社”面向少数民族农牧民的金融服务呈收缩趋势。农民的存款也纷纷向城市集中,而同时农民却告贷无门,“就是传统的生产和生活小额借贷,也与农民无缘”。 这里能克服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国家的强制介入, 在政策制定上要偏向少数民族,甚至一定情况下要用强制手段 ”制造”公平,从政策层面保证一些现象的杜绝。
关于权能信息获取能力,制度歧视上,更多是当前官僚科层体制的弊端,不仅是新疆一地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也存在。就像文中所说,这不是呼吁能解决的,而是要看利益集团的博弈 ,更多也是“无可奈何”。
从 《新疆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 中可以看到,当前所提到的一些问题都是制度层面的,政策上的东西。如果能将这些问题解决掉,不说是全部,而是大部分,相信少数民族的权益,发展会得到更好的保障。民族上的一些问题就能得到化解。但是,这真的能保证新疆长久归属吗?
五、文化上应做的努力
根本上来说,要使得新疆各民族在交往中达到文化上的趋同才是保持真正保有新疆的长久之策。在民族长期的相处中,文化逐渐一致,达到最后自然同化的状态,是保证长治久安的方式。这里就不得不说关于教育的问题。目前在新疆推行“双语教育”,重视汉语和少数民族本族语言的教育,在长远来看是好事。在这样的交流中,加强对对方或主流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保证民族心理的一致,是很重要的。当然,在文章里也看到了,汉族主要分布在军垦兵团驻地,这些驻地逐渐发展成军垦城市如石河子市和遍布南、北疆的军垦农场。在民族交往相对隔绝的情况下,难以真正达到文化上的互动,以些认识上的误区难免产生。加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六、结语
从我读的文章中看出,当前的制约主要因素在于政策和文化两个方面,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政府对问题的忽视和敷衍。新疆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中国不能失去新疆。而在其中,民族因素有是最重要的。解决好民族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新疆问题,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
来源:作者赐稿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