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6/11 栏目:在线报告 编辑:admin 字体:

    课题设计与发布:维吾尔在线
    课题主持人:Perhat Xalmurat
     参与调查:Nadiye,Abdorop,Serik,Perhat Xalmurat(执笔)     维吾尔在线《新疆移民与民族关系问题调查》课题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巩留县的甘肃灾区移民进行了实地调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巩留县甘肃灾区移民调查
    
    【摘 要】:通过对巩留县达尔特村甘肃灾区移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实地调查发现甘肃灾区移民并非自愿移民到巩留县,移民新疆并未使生活显著改善,反而地缘和文化等方面遇到“适应障碍”,对政府的各类优惠政策移民们并不“领情”。当地土著居民对政府给予移民“优惠的政策”感到不平;同时认为移民的到来对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移民的继续涌入会对当地土著民族方方面面都造成严重的威胁。
    
    维吾尔在线《新疆移民与民族关系问题调查》课题组于2011年2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巩留县阿尕尔森乡达尔特村的甘肃灾区移民进行了实地调查。意在了解这些甘肃灾区移民的生存状况以及当地土著民族对移民的态度和看法。此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对巩留县阿尕尔森乡达尔特村甘肃灾区移民的生存状况以及当地土著民族对移民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本文将从伊犁地区巩留县阿尕尔森乡达尔特村的甘肃灾区移民的生存状况以及当地土著民族对移民的态度和看法出发,结合调查结果探讨移民政策以及所引发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巩留县阿尕尔森乡达尔特村甘肃灾区移民情况

    巩留县位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地区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北濒伊犁河,南倚那拉提山及伊什格力克山,气候湿润,水土丰沃,植被繁茂,矿茂丰富。有哈萨克、维吾尔、汉、回、锡伯等23个民族。2009年总人口为191547人,其中维吾尔族42253人,哈萨克族54779人,汉族56577人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6% 。
    此次调查的地点在巩留县阿尕尔森乡(三乡)达尔特村。该村一共安置了18户甘肃灾区移民。此外,巩留县计划安置汶川地震甘肃灾区移民共计318户。其中,综合农场、良繁场、城镇,共计 12户;阿尕尔森乡77户;东买里乡78户;塔斯托别乡40户;提克阿热克乡42户;阿克图别克乡26户;牛场 32户;羊场 11户。
    巩留县阿尕尔森乡达尔特村的18户移民,全部来自汶川地震甘肃灾区,均为宕昌县同一个村的村民,18户移民全部为汉族,基本上都是农民。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虽然这些甘肃移民是以灾民的身份来到这里,但他们表示自己在老家的房屋和耕地都还在。其中只有部分人的房屋因地震而损坏,并非所有人的房屋都损毁,而政府将他们全部列为灾民而转移安置。当一户接受调查的移民被问到老家的房屋和耕地如何处置时,她表示耕地留给当地的亲戚耕种,房屋锁着,房屋的房产证还在自己手里,家里所有的物品放在原处,自己并不知道以后如何处置在老家的房屋和耕地。另一名接受调查的移民表示,老家的耕地已经被国家征收。
    接受调查的移民表示,当初自己并非自愿来到新疆,实际上是被强迫转移安置,并表示还是在老家好。这位移民还表示,当初在转移安置这些移民时,当地政府给每个家庭都下发了指标,规定每个家庭必须有一人报名参加安置转移项目。据了解,这些移民的户口已经全部转移到巩留县,原户籍地的户口已注销。
    据达尔特村内甘肃灾区移民介绍,巩留县政府已经给他们分发了耕地,人均约为2-3亩,但不及老家时的3-4亩地大。这些移民的新房屋全部统一建造,每户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移民们则都表示房屋面积太小,无法和老家的房屋比较。当被问到政府是否给他们发放补助时,他们表示每人每月有200元左右的补助,并已归入低保范围,补助发放15个月,15个月之后不再发放。这些移民还表示除此之外自己没有任何收入,现在所有的花销都是从老家带来的一些钱,等这些钱花完后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政府也没有给他们安排任何工作,自己平时无事可干,只能待在房子里。当被问到政府是否对他们有优惠政策时,他们表示并无优惠政策,只是看望过一次他们,以后就没来过。调查中我们发现,每户移民家门口都贴有一张《受灾群众户均生活用品购置清单》 ,这份清单为宕昌县移民到来之前所列,清单中详细罗列了每户家庭所需的全部生活用品。但是据接受调查的移民介绍,清单中所列的生活用品并未全部发放,只发放了其中的一部分。
     调查中我们发现,为这些移民新盖不久房屋的墙上已经出现裂痕,地基部分的土地已经开始下陷。移民家中的摆设也极其简陋,很多家庭的房屋里都是空空荡荡,移民们对此都纷纷抱怨不已。
     据调查,这些移民基本上与当地人没有联系。据一位移民介绍,他们和当地人不熟,当地人并不认识他们。这些移民还介绍称,他们一般只有在巴扎日时才会去县城转一转,其余时间都呆在家里。由于调查的时间正好是春节期间,有些移民已经回老家过春节,剩下没有回老家的人更加感到孤独,只能留在家中消磨时间。当被问及为什么没有选择会老家过节时,一位移民表示自己也想过回去,因为在这里不习惯很想念老家,但是来回一趟的花费很大,自己承担不起,而且规定回老家过节的移民都必须回来,所以没有选择回去。
    移民安置有三种常见的方案:一是原地重建方案,是指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被紧急转移到外地的移民,在灾害过后,重新回到原地,重建被毁坏的经济与社会的方案。二是异地重建方案,是指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被紧急转移到外地的移民,在灾害过后,不再重新回到原地,而是在新的安置地,重新开始生活的方案。三是部分原地重建、部分移民外迁的方案,是指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被紧急转移到外地的移民,在灾害过后,部分回到原地,重建被毁坏的经济与社会;而另一部分不再重新回到原地,而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外迁到新的安置地,重建经济与社会的方案。通过达尔特村甘肃灾区移民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 此次甘肃灾区移民转移安置到维吾尔自治区的方案属于第二种,即:在灾害过后,不再重新回到原地,而是在新的安置地,重新开始生活的方案。
    以上便是巩留县阿尕尔森乡达尔特村甘肃灾区宕昌县移民的一些实际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移民并非自愿来到当地,而是被强迫转移安置;他们并不习惯新居住地的生活,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也很不满意;认为政府并没有给他们多少实质性的优惠;与当地人的关系也基本保持在没有任何接触的状态。
    
    二.当地人对移民的看法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了解了当地人对这些移民的看法。据调查,这些移民的到来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地社会对移民普遍持不欢迎的态度,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高压政策,当地人没有表达自己看法的平台和机会。
    据一位当地接受我们调查但不愿透露姓名的维吾尔人介绍,当这些移民还未到来时,巩留县就动员所有单位的干部人员前往移民的居所为这些宕昌县的移民做准备,几乎所有的方面都考虑到了。在移民到来之前甚至三天安排干部人员在移民的居所生火暖房;这些移民到来后,干部人员还教他们生火做饭,并连续招待了数天;甚至连耕地也是各个单位的人为他们种好的。对这些移民的接待几乎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这位维吾尔人还介绍称,当地人根本没有办法表达不满的情绪,因为政府规定当地人不能有任何伤害这些移民感情的言行举止,否则都会受到处罚,所以导致当地人几乎不敢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据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阿尕尔森乡哈萨克牧民介绍,给这些移民分发的耕地是已经开发好的地,也是全巩留县最好的耕地之一。这些移民还享有很多的优惠政策,例如,该县最高的低保金就是这些移民在享受,而对当地人则没有什么优惠政策。这位哈萨克牧民还表示,自己虽然和这些移民同住一个乡,但是几乎没有和他们见过面,更没有什么交流。他还表示如果移民越来越多,当地人的地肯定会越来越少,他们赖以生存的牧地很可能就没有了,移民问题带来的危害可能会慢慢凸显。他还认为安置这些移民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汉族人口。但是他认为内地省份的汉族人的到来并没有给当地人带来什么好处,随着汉族人口的增长,当地的文化遭到破坏,加上双语教育的实施,导致孩子们无法接受本民族的文化,文化的根基受到严重的威胁。最后,这位哈萨克牧民表示,任何地方都应该保持原有的状态和特色。
    另一位在巩留县县城经商的维吾尔商人向调查人员表达了自己对这些灾区移民以及所有内地移民的看法。他也表示当地人基本上不与这些新来的灾区移民有交往,当地人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只是因为当局的高压政策,当地人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位维吾尔商人还介绍称,他周边的人普遍认为这些灾区来的移民同样不和当地人往来,可能是因为这些移民也有来自当局的压力。
    据他介绍,由于自己在县城做生意,他每天都会和汉族人打交道,最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汉族人越来越多。在他看来,土生土长的新疆汉人和新来的内地汉族移民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他做生意时也能明显感觉到。土生土长的新疆汉人由于受到当地维吾尔文化和其他土著民族文化的影响,对当地的土著民族很尊重,当地的土著民族也很尊重这些土生土长的新疆汉人,双方彼此之间互相尊重,基本上很少有矛盾。但是由内地新迁入的汉族移民对当地土著民族基本上没有尊重,总是以一副自以为是的态度示人,经常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这位维吾尔商人还表示,大量内地移民的涌入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同时也对当地土著民族的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新来的移民不愿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新来的内地汉族移民经常会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这让当地的土著居民无法忍受,这些都导致矛盾与摩擦越来越多。而当地的土著民族与土生土长的新疆汉人之间很少存在这种问题,虽然当地的土著民族与土生土长的新疆汉人之间也有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别,但是由于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所以双方很少有摩擦。同时,这些新来的内地汉族移民也经常会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这让当地的土著居民无法忍受。
    最后,这位维吾尔商人表示,当地的土著民族在移民问题上根本没有发言权,政府也根本不理会当地人的意见。虽然媒体上宣传的很好,并不停的播放民族团结的事迹,但是,当地人都知道现实并非如此,这样一来矛盾只会越来越激烈。
    通过此次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当地人非常反对移民,不仅是对这些灾区的移民,对所有内地的汉族移民都持不欢迎的态度。但是由于当局的高压政策,当地的土著民族没有发言权。在整个移民过程中,政府并没有考虑当地人的感受,只是盲目的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移民政策。
    通过此次对达尔特村甘肃灾区移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实地调查,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从这些甘肃灾区移民的角度看,首先,他们并非自愿移民来到这里,他们并不认为移民新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显著变化,没有办法适应当地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状况很不满;其次他们并不认为政府给了他们实质上的优惠政策,并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从当地的土著民族的角度来看,当地的土著民族认为政府为这些灾区移民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政策,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同时,他们认为这些移民的到来对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内地移民继续涌入会对当地土著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严重的威胁。
    当然,产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对彼此的不了解。但是我们想问的是,在当地土著民族和这些甘肃灾区移民方都反对移民政策的时候,为什么政府还是坚持对新疆的移民政策?当局为什么依然坚持这种双方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的移民政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新疆成为首选移民目的地
    随着省内移民空间越来越有限,甘肃省把眼光更多地投向省外,由于历来是甘肃移民的“接受大户”,新疆便成为甘肃省移民的首选地。
    从2009年开始,甘肃省就加大了移民扶贫的力度,除省内完成扶贫移民安置4222户、1.9万人,还开始实施灾后重建向新疆移民工程。最终,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协商,甘肃省拟向新疆移民1万户。句官方发布的文件,这1万户主要是因地震而导致贫困的农民,摸底工作已经结束,具体移民方案已申报至国家发改委。此前,甘肃省各县市也已派员前往新疆,与当地政府接洽,商谈移民事宜。新疆目前已成为甘肃的首选移民地。
      
    四.移民引发的问题
    1949年以后,新疆汉族移民的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以致于新疆的汉族人口所占比例与以往相比有了质的变化,汉族移民进入南疆的规模也大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1949年以后迁入新疆的汉族移民主要为国家计划性移民,包括由于分配、支边和随迁等原因迁入的人口。
    据统计, 1949年新疆总人口为433. 34万人,至2009年时已达到2158.6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从1949年的29. 1万人,增至2009年时的841.69万人,其在新疆总人口的比例也由1949年的6. 71%上升为2009年时的38.99%;当地维吾尔族人口虽然也呈逐渐增长的态势,由1949年的329.11万人,增长到2009年时的1001.98万人,但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却逐渐下降,由1949年的75. 95%降至2009年时的46.4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新疆汉族人口的增长大多数属于迁移增长,而维吾尔族的人口增长主要属于自然增长。
    就新疆的平均人口密度来看,1953年每平方公里仅2. 88人,1964年增加到4. 48人,1982年增至7. 93人,1985年达到8. 2人。在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为自然增长的情况下,新疆人口密度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归于大规模的移民,也因此改变了新疆民族人口的构成。汉族人口除比例上升外,分布范围较以往各个时期更加广泛。
    
    大量移民的涌入完全改变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结构,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从此次的调查中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
    随着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当地的土著民族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加上没有相配套的民族政策,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关系的恶化。
    维吾尔自治区相比于内地省份还是比较落后,但是自然资源却丰富。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会一方面加剧地区差别,另一方面又大大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其结果便是维吾尔自治区的能源大量被开采,并成为重要的能源输出地区。但由于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都属国有,被国有企业完全垄断(当地人无法真正参与资源的开发),想保持经济的发展,必然的后果就是扩大中央在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资源的开发。这又会使当地土著民族的被剥削感加剧。这种现象不仅在维吾尔自治区存在,在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普遍存在。
    由商业利益驱动的汉族移民可以说是引发民族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现象在维吾尔自治区尤其明显。从1995年到2004年,新疆的汉人增加了148万,大部分是移民。在这10年中新疆净增加的人口中,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外来移民。
    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经济落后也为汉族企业家提供了商机。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不发达,本地企业家也缺乏市场竟争力,外来的汉族企业家和小商贩很容易占领市场。这又会使少数民族感到经济发展的好处都被外来汉人独享。维吾尔自治区也是这种情况,大量的汉族移民由于商机来到新疆,在与当地缺乏竞争力和管理模式还相对落后的企业的竞争中,外来汉族企业家和商贩很容易的占领和控制了市场,当地的包括维吾尔人在内的土著民族并未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真正获利,并认为利益的绝大部分都被汉族移民独享,这又在无形中加深了当地土著民族的被剥削感。
    同时,维吾尔自治区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土著民族的文化也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而受到巨大的威胁,原有的文化模式遭到破坏。加上维吾尔自治区内“双语教育”的大力开展,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文化根基遭到破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受到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大量移民的涌入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态环境。当今新疆已经受到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新疆的人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州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绿洲不断荒漠化,耕地质量低下,不少地区沙漠化,盐碱化非常严重,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人们在贫困和恶劣的生态环境中争扎。目前新疆当地居民就是把生存环境的恶化归咎于汉人移民,尤其是广泛分布与新疆各个地区的“生产建设兵团”这样的没有法律依据的组织,的确对新疆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大多数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移民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巨大。但是,新疆看上去很大,却多数是戈壁沙漠,真正适于人类的生存的土地只有比例很小的绿洲。按照新疆政府公布的数据,新疆95%的人口集中在占新疆面积3.5%的绿洲上,绿洲区域的人口密度已经高达每平方公里207人以上,这一数据比内地一些地区的人口密度还要高。因此新疆实际可供移民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而且已趋向饱和。
    经济上无法真正受惠;文化和权力有得不到保障;故土的环境又很大程度上由于移民的到来而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一切都导致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土著民族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近年来,随着汉族移民在新疆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大量进入原住民的生活环境,与当地人发生利益争夺、文化冲突以及种族偏见。这种接触和互动几乎涉及到当地民族的每一个人,导致大量日常的和普遍的矛盾与摩擦时有发生,并有蔓延的趋势。这就导致民族之间的对立不再仅局限于意识形态,也不再只是精英阶层考虑的问题,而是成为了全民的切身感受和共同立场。这就是移民政策最糟糕的影响和后果所在。
    维吾尔自治区内的移民还在持续增长,民族问题也会随之越发严重。
    
    五.对新疆移民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对新疆进行移民,一直是中国解决新疆问题的主要思路之一。有些决策者把汉人视为 稳定新疆的依靠力量,认为汉人移民来得越多,稳定的力量就会越大,汉族移民与新疆的稳定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汉族人口越多,新疆问题就相应越小;只要有越来越多的汉人进入新疆定居,中国对新疆的主权就会不断加强。
    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移民空间已趋向饱和,这一思路是很难继续下去的,同时也是不现实的。新疆问题的根本与核心不可能用移民政策解决。如果不正视这一现实,只为短期效果盲目地推行移民政策,将造成的长期隐患:一方面最终实际能达到的移民数量不足以成为保证主权所需要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移民政策和所增加的移民数量却可以促使新疆本土民族对汉族的敌意完全普及。如果这种敌意完全普及到大众层面,就会变得非常缺乏理性和难以控制。直接后果便是种种过激行为将随时随地发生,无法控制,而且会不断地循环、升级和扩散。
    移民问题是导致新疆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看来,新疆的移民政策不仅未能起维护稳定的作用,反而带来了更多不稳定的因素,成为了新疆稳定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改变新疆的民族人口结构,使单一民族掌握资源,垄断资源的做法只能引发更多的问题,这一模式实际上也已宣告失败。因此,继续向新疆进行移民只可能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后果。
      
    六.结语
    虽然此次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巩留县阿尕尔森乡达尔特村的甘肃灾区移民的实地调查规模较小,但是当地土著居民对移民的看法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整个维吾尔社会的态度。
    
    参考文献:
    1.《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编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
    2.《巩留县志》 巩留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新疆人民出版社
    3. 宋全成 《地震灾区移民安置方案的选择》 《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3日第3版
    4. 李洁 徐黎丽 《试论1949年以后新疆汉族移民的类型与功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
    5. 裴敏欣 《中国民族问题将日趋严峻》 《联合早报》
    6.《新疆的移民与种族冲突》 维吾尔在线
    
    7. [英] 爱德华•莫迪默 罗伯特•法恩 主编 刘泓 黄海慧/译 《人民•民族•国家---族性与民族主义的含义》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3641

: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论坛新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