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尔杂记

时间:2011/11/20 栏目:新疆观察 编辑:admin 字体:

 作者:saerdna       来源:作者

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规定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要带刺也不要带气,只是实事求是的完全客观的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有知觉活着的维吾尔族人。写着写着,我不禁怒从心来上来,泪从眼里流,刺也来了,气也来了,我实在没有办法,就这样吧。我必须向能够看到这篇杂记的人讲述真实的情况,控诉GOV的行为,尽我所能还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百姓和汉人百姓一个公道。不然,我只有去说谎了。
     我写的这些文字,都是我在喀什噶尔的随想,很潦草的记录,没有具体的开头只有结尾。从任何一个段落开始都可以读进去,都是一个要真实的片段。希望你和我都能有所感触。

Part 1
终于走了,哪怕是几天也让我可以离开乌鲁木齐这个我自小长大但是不怎么留恋的城市,作为维吾尔族的我,在这个城市里几乎无法找到我们文化的源泉。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一只井底之蛙,看着乌鲁木齐的天空长大。除了能闻到金钱社会的铜臭味道,政治利益上的尔虞我诈,再无法感受到别的了。
我想我走的这条路从这里开始该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新的起点,我该认真去走向回归,走向我所感受到的维吾尔文化。喀什噶尔,我来了。
Part 2
在去喀什噶尔的长途汽车上,我看见了一些很可爱的维吾尔族小朋友,也许是由于他们是喀什噶尔的人的缘故这些孩子都叫自己的母亲为Ana.而我们乌鲁木齐的娃娃都叫自己的母亲为Apa.比较来比较去,我越发觉得Ana,有种更深刻的含义,很有穿透力,亲切无比,Ana相 比Apa好像更有一种赞美母亲的含义。
文化孕育了一个民族内涵,远在一千公里外的喀什噶尔不也如同我们维吾尔族的母亲一样不断孕育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么!
我越来越憧憬着远方的喀什噶尔,我们的Ana!
Part3
经历了第一天的短暂磨合,我很快和这些孩子混熟了。任何人都可以从这些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他们的纯真的心。值得一提的是车上还有一个汉族母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他的儿子很快就和这几个维吾尔族小朋友打成了一片。虽然他们之间的语言不通,但是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根本无需语言,反倒是他们的母亲心里都有些芥蒂。
这些孩子的母亲看上去都和我差不多大,听旁边铺上的老兄说在南疆维吾尔族人里像我这么大还么结婚的以属罕见了,更不用说和我比我小的女人了。她们带着头巾非常朴实。按照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她们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了吧。在这个金钱主导一切的社会里,几乎没有人会去在乎这些貌似平凡的维吾尔族母亲的价值,研究他们细腻的内心世界吧。
对于一个家庭她们是家庭中的主妇,对于一个孩子她们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对于自己的丈夫她们是知心的爱人,对于一个民族,她们是繁衍后代的核心。伟大的ANA, 感谢你们的存在。

Part4
还有 4个多小时就要到喀什噶尔了,我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维吾尔族儿童,我不断的问自己,他们有一天也会被人拐骗到内地去当小偷么?在喀什噶尔的文化积淀面前乌鲁木齐根本不算什么,但是近二十年来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教育的硬件方面要比喀什噶尔好些。这些孩子未来将会选择怎样的教育环境呢?我真的特想知道答案,所以我问了他们的母亲。
几经思考,我还是小心翼翼的问了她们的母亲将来是会把孩子送到汉语学校还是维吾尔语学校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她们也非常小心但是且又诚恳告诉了我她们心中的答案。汉族学校,这几乎是她们一致且又没有办法的选择的选择。原因也非常简单,她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和她们一样因为上了维吾尔语学校而成为现在所谓的“文盲”。(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维吾尔语无用论被慢慢的传播着)
上汉语学校也学对我的孩子未来更有好处吧。这些母亲心里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那怕她们上维吾尔语学校上到了高中毕业,也会毫无忌讳的说自己是文盲。其实我们扪心自问,她们真的是文盲么?她们是怎样被这个社会所洗脑了呢?
她们可以很熟练的读写维吾尔语,而我们这代民考汉有多少却不能呢?那我们是不是更加文盲呢?整个社会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对她们造成了如此大的心理暗示,说她们自己是文盲呢?我TM真的愤怒了!将维吾尔语的守夜人,说成是文盲,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对维吾尔语的诋毁与践踏,以及蔑视。(这里必须要说明这种情况几乎在所有中国国民身上都会发生,在几个大的少数民族身上会比较严重,维吾尔.藏族.蒙古人)
如果仅仅因为她们不能熟练使用汉语而说她们是文盲,读到这里可能所有人都笑了,的确没有人能理解GOV的在舆论导向或者政策制定过程中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问题是这是在这里,现实真实存在的文化的差异在GOV的舆论导向面前就会被忽视!这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GOV的政策制定上刻意在制造鸿沟,大家可以从这几年内地城乡百姓无数的权益被倾轧就可以想象到少数民族的权益就是如何的会被忽视,利益无法得到维护。(在上海沪语再被取消这,广东的粤语也是如此。)
啊.. 我瞬间告诉了我自己答案,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有那么几秒我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宪法?我第一个想到了宪法。
放屁,狗屎。都是一纸空文。我马上推翻了我的这种假设。中午的太阳照的人心里发慌。
在今天这个宣扬以人为本的社会,对中国公民利益的维护,人格的尊重,文化的发展不足到已经让人发指的地步了。更何况是远离沿海较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的利益呢?这哪里是以人为本?在中国的当今社会体制下,如果永远不改变,那么永远都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
Part5
初到喀什噶尔,感觉到这时个很严肃的城市,空气好像都是凝固的,听说这里的110是全世界最快的。真想感受下!哈。但是也许真的无福消受了吧…。街上稀稀拉拉的绿色,四方的高楼,块状的街区,一个十字路口很快接下一个十字路口。根本没任何文化的气息,简直如同电脑设计的模拟城市,根本没有一点维吾尔族特色。茫然…失落…。来接我的兄弟告诉我这里是喀什噶尔的新城区…我知道后才稍微安了下心。
Part6
在喀什噶尔工作的外地孩子,以乌鲁木齐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来到了这里工作,世人都以为他们以前是小太阳,不能吃苦,在大学里也过的很潇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毅力有多强。

在这里聚会当然就是喝,我一个在乌鲁木齐工作的人完全能感受到这些兄弟姐妹们那份早已释然的心情。没有泪水,却有那么几分悲情。大家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想起了自己以前的年少轻狂,想起了离家前父母的叮嘱。现在我们端起酒杯,碰撞的不只是手中的酒杯,而是彼此火热心。
干杯!祝福你们,执着而有梦想的你们!

Part7

两扇四方的门,木质的,维吾尔族特色雕纹美的让我臣服,让我赞叹。我闭上眼睛把手放上去,淡淡的呼吸,思维平静。我尝试着去感受它所见证的历史。数百年来,谁推开过它,谁又关上过它,谁走进过它的怀抱,在历史的长河里我手放下去的地方又和谁重合过呢?

漆也许掉了,没有多余的华丽,只有这百年来的沧桑。一代又一代的人出生、成长、入土。所做的也就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做一滴渺小的水珠。来的来,去的去,活的活,死的死,人生也就如此了。而这扇门,依旧屹立在这里,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我们的归去来兮。

70年前,我的爷爷站在这里的时候,是否也会这么想呢?
他站在这个大门前是否也感慨过?是否也忏悔过?是否也赞叹过我们祖先的伟大呢?

70年后,我的后代们也会站在这里么?也会感慨么?也会赞叹我们祖先的伟大么?还是会鄙视我们的懦弱呢?

就让这门,这沧桑的门,继续当见证者着吧。继续见者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如何化作水滴,去书写我们维吾尔族的历史。

Part 8

在艾提尕尔清真寺的旁边,有一条手工业商业街,东西都很精美,不过价格斐然..难免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街边有位白胡子的老人,自己在路边放了一个很简易玻璃柜,里面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徒弟做的饰品。他自己在地上铺了一个小地毯,盘腿坐着,旁边一个木头盒子。在挑选之余我们很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不开个自己的DUKANG?他说太贵了,自己支付不起啊。我一开始并没有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

我们几个人挑选了一些银质的饰品,因为有些氧化的缘故,有点发黑了。这位老人当即就表示可以处理下,让我们稍等片刻。这之后的那一瞬间我几乎流泪了。

他很熟练的从旁边的箱子里拿出了自己的假肢,给自己的左腿按好。然后没有任何人扶持着,他自己站了起来,一个快70岁的老人。

我当时真的想给自己一巴掌,我们怎么就这么贱,非要和这样一位自力更生的长辈讨价还价呢?我们几个人站在那里,半天也没说出个什么话来。倒是那位长者发现了我们的敬意,第一个打破了这种有些凝固的气氛。

后来也许是他徒弟的失误吧,我们要买的东西出了点问题,他非常不好意思,但是我们几个人完全没有介意。这老人最后说实在抱歉,我给你们处理下要是相信我明天中午的时候来拿,今天真的是意外,并且退给了我们一半的钱。

第二天我们似乎都忘记了这件事情,快到晚上的时候才想起来。大概是8点多的时候我们又去了他昨天在的地方,周围的人都收摊了。但是他依旧盘腿坐在那里,我们过去都不知道该说撒了,一切真的尽在不言中。

这位维吾尔族长者就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着我们这些年轻人。

诚信,这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则。

劳动,只要不是损人利己的就是伟大的。

尊严,最重要的就是尊严。

向您致敬,向您致敬!

Part9

在被正在拆除的老城区,一般像我这样一看就是外来人的人是很难接近的,在去喀什噶尔的第一天我尝试走进去拍照,但是被几个挂着工作证的维吾尔族老大妈说着汉语轰了出来。不许拍照!她们很严肃而且略带嚣张的警告我。(也许把我当内地记者了)

后来在兄弟们的帮助下,在下午的一个时间我成功“潜入”了这片区域。

一瞬间的感觉就是自己的心碎了,心碎了。祖先的遗产就这样被毁灭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叙述。

人们都好像被抽空了灵魂,与其说是在拆除房屋,不如说是在拆除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文化的遗产。

如果换做拆汉族人的祖屋,你别说拆除这么一大片了,就是拆除一间人家都会和你拼命。(很遗憾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内地也笔笔的发生着,但是有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内地的汉族百姓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可以发出自己对GOV不满的声音,但是对于维吾尔人来说能发出这样自己对GOV不满的声音的人微乎其微,一旦发出一些声音就会有很多帽子扣向说话的人。中国GOV是个非常专制,如果是民选的那绝对不会这样,它们首先是不相信域下的百姓的,少数民族公民在它们手里就是一个非常有存在价值的木偶,一方面要把少数民族打扮的特别漂亮比如 “热情好客,除了能歌善舞还是能歌善舞,永远不变的老三样。但是在关键情况下就立马翻脸不认人,因为一部分人为了表达不满的不冷静行为,扣上一个民族仇恨的帽子,然后在汉族大众百姓面前用舆论导向把这个帽子尽可能的扩大化,把维吾尔人在汉族百姓的大脑里推到一个既定的位置上去,这就是GOV去刻意的去制造鸿沟,来彰显自己“必须去存在的意义”)

很多中国的公民,包括一些在乌鲁木齐长大的维吾尔公民都不是很了解喀什噶尔存在千年的老城对于维吾尔的意义,在摩洛哥的达德斯河谷有一处以“玫瑰”为名的山谷,叫做“马拉喀什”里面都是和喀什噶尔一样的建筑物,但是那里却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为什么唯独喀什噶尔会这样呢?我想让我自己死在这里真的就死在这里。至少我感觉我这样好像是在就义。
在一片废墟里,有一位老者一把白色的胡子将近80多岁了,他坐在废墟中间敲着砖头,当地的人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他的房子,现在房子拆了,他无力支付GOV提供的房子,一瞬间无家可归了。他现在在这里整理砖头,一天赚上1元2元的,吃个囊在别人家住一晚上就凑活了。我们几个人很快都哭了。一个朋友立即拿出了身上的钱给了这个长者,但是这个长者觉得这是一种施舍,他没有接受,后来在当地乡亲的劝说下才勉强接受。
快走的时候一个观察我们很久的50多岁的中年人语重心长的和我们说了一段话。“我看你们也不像是坏人,如果你们是记者能不能向上反映反映呢?(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一种唯有在专制体系公民权利的丧失)这里被拆除的理由是汶川的地震,上面说这里的房子不结实,怕发生地震。但是我活了这么大了,地震了很多次,洪水也来了很多次,倒塌的都是高楼建筑,这些房子都是一个一个紧紧依偎在一起盖的,所以几乎没有损伤.洪水来的时候这里的排水系统都很完善,也几乎没有多大的损失,如果真主真的要我们死,那我们也不会活着的。”
回宾馆后我真的很无助,我能怎么帮到他们?祈求真主让那些犯罪者遭到天谴么?写!我只有写,不停的写,把最真实的东西写出来。如实的告诉人们我所看到的事实的真相。

Part 10
深夜我根本睡不着,心情极端不平静。很多东西涌入我的脑子里,我根本找不到头绪。
刹那间我写下了,尊严二字。在这里维吾尔族好像已经丧失了尊严。不是!!!!!!!!!!绝对不是!
不是丧失了尊严,是被剥夺了尊严!
想想那位卖饰品的残疾老人,想想那位房子被拆除无无家可归不接受自助的老人他们都是有尊严的。
想想太多太多维吾尔族乌鲁木齐的乞丐,四肢健全,或者有所残疾的都去大街上乞讨,是谁给了他们伸出自己手来乞讨的权利,他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他们有能力劳动却坐享其成,简直狗都不如。从今天开始我再不会给他们施舍半分钱。就是我们这些施舍者贯坏了他们。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犹太人的故事,一对犹太父子在街上走着,路边有2个乞丐一个犹太人,一个巴勒斯坦人。这个孩子准备给这个犹太乞丐给钱,他的父亲立即阻止了孩子,并把钱给了巴勒斯坦乞丐。孩子很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做。父亲解释道说:我就是要让我们自己的乞丐知道劳动才有吃的,他不劳动饿死算了,那为什么不让巴勒斯坦乞丐也知道这个道理呢?孩子这样问父亲,父亲说我就是要让巴勒斯坦人变成乞丐就是要贯着他们,让他们一辈子都成为乞丐。
UF ..尊严,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带!

Part 11

在我住的宾馆下面有2 张麻将桌。1天18个小时都有几个操着四川口音的人打麻将。稀里哗啦,稀里哗啦的十分烦躁。记得我07年去四川旅游,街边总有人在打麻将。看来这些人把这种风格也带到了这座神圣的古城。维吾尔族人以后也会做到一起打麻将么?UF…不敢想。

中午的时候和我一个大学的汉族学长出来吃饭,他是在喀什噶尔人长大的汉人,父母都在机关工作,现在他在喀什噶尔的人民银行工作。每天目睹喀什噶尔这样他心痛不已,也为GOV的所作所为竖起自己的中指。他特别担心一件事情,就是目前GOV这样愚蠢的行为会造成维吾尔百姓对汉人的敌视。作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大,感受着维吾尔文化长大的汉人,他特别想帮助维吾尔人,因为至少他作为汉人发出声音的时候不会被扣上帽子。但同时他作为一个中国的汉人公民,自己能发出声音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无论什么民族我们都是体制的受害者。”

和他聊天中他告诉我喀什噶尔去年的财政收入是10个亿,乌鲁 木齐的零头都不到,但是财政支出是60个亿。1比6。汗死………。都不知道这钱花到那里去了。

我和他走到在喀什噶尔的步行街上,整条路上操着浙江口音的人比比皆是,中间也穿插一点河南口音。迎面走来一个推着自行车的维吾尔族大叔,自行车后面有一筐杏子,估计是来卖杏子的。他在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不怎么吆喝,看上去他想以最快的速度走出这里。他的腰间有把维吾尔族特色匕首。白色的衬衣敞开着,露出半个胸膛。那把匕首在那一瞬间,在我看来就好像他的护身符,这个匕首是否有足够的震慑力去告诉周围的人不要靠近自己呢?

走到这条街的尽头有个工商银行,和我观察喀什噶尔的其他银行一样,这里的排队现象也非常严重。在银行取钱是一件让人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ATM机上取。你要时刻担心里面的钱是不是会被取完。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这个维吾尔族占主体的地区银行里几乎没有什么维吾尔语提示,有的也小的要命,好像银行里做衬托的花纹一样。人的年龄稍微大一点就根本无法看到。以人为本?!我也竖起了我的中指。

Part 12

下午我们去了一些被保留当旅游景点的老城区,在门口赫然挂着一个收费30元的牌子。

走进去后我的相机就没有停过,我害怕它们永远都不会存在了。每一扇门,每一块砖,每一堵墙。这里曾经凝结了多少祖先的汗水,留下了多少祖先的印记。

凉风、阳光、古城、一切浑然天成。几乎没有一点多余,除了外面那不和谐的所谓商业文明。

我们维吾尔族数千年来就是这样生活着的,但是在今天,正逐步被瓦解着。新城里建着新的高层住宅,问题是有多少人有经济实力能住进去。祖屋被拆除了,拿上GOV给予的一点补助,交出去了自己的土地。多么现代版的圈地运动啊。
不仅是圈地运动而且还兼顾民族边缘化。一举两得,真狠毒啊。

Part 13
在喀什噶尔的这几天满大街几乎都是桑塔纳1.8排量的出租车,老百姓基本上都是电动摩托车。这几天也看到了几对结婚的人。头车也是桑塔纳出租车,后面的车也寥寥无几。相比在乌鲁木齐的婚礼我几乎找到不形容词来形容这中间的落差。
但是在去喀什噶尔机场的路上,我真是大开眼界。奥迪、丰田、三菱、现代、路虎都是大排气量40万元+的车。这些车停在机场那块不大的停车场上。
警车、军车、政府的、法院的、路政的。黑牌的、黄牌的、白牌的。各个锃亮且崭新无比。HUM也不知道这些车占去了喀什噶尔财政支出的多少呢?想一想那个80 多岁的老人一天整理砖头得来的1元钱收入才够路虎的一脚油门用的。
新的航站楼里武警格外的显眼。三个武警走着齐步从我面前走过,相信这三个厮能从我的眼神里读出不友好来。而我则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出了略带谨慎的习以为常。也许他们已经从太多我的同胞那里读出了不友好吧,我只是第N+1个而已。

在航站楼的卖场里我没有找到一般维吾尔语的书籍,全班是汉语书籍。在周围的饰品区也没有找到一个汉族饰物全是维吾尔族特色的。你可以想象到这里的市场是面向谁打开的,GOV在市场开发上就这么的偏颇,怎么能去让百姓心里舒服呢?
Part 14

UF终于上飞机了,这飞机晚点了1个半小时,让人意外的是…即便是晚点了,还是有3个人乘客迟到了。
结束语

从坐上返程的飞机我就一直在思索着这次的喀什噶尔之行,现实往往比我想象中的更加残酷,三年后如果我再来这里,古城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层的住宅,原本拥有土地的人们被迁到城外住着GOV建的房屋,成为房奴。(后来在媒体当中也看到了这房屋的质量有多差)失去了土地百姓,在经济上失去自主,更主要的是失去了一块千年来不断耕耘维吾尔文化的土壤。城中高层建筑在该去被保护的老城遗址上被盖起来,里住的是政府的高官,和从内地来的富豪,一块一块的地将变成所谓的商圈。以喀什噶尔的百姓的收入,有多少人能住得起?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商业化的发展路线,喀什噶尔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她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
最后留下的也只能是艾提尕尔清真寺和那扇见证历史的大门吧。历史是不具有复制性的,有人必将得到历史的控诉。必须得!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2976

喀什噶尔杂记:目前有6 条留言

  1. 6楼
    天边的李子:

    我是汉人,看了这篇报道,太让我痛心了,汉人对少数民族的苦难大多是无知的,而且大多汉人觉得少数民族待遇是在汉人之上的,这样的沟通实在很有必要,谢谢作者写下这篇报道,

    2012-07-02 11:17
  2. 5楼
    uighur:

    这是一个在思考中,在流泪中,在苏醒过来的灵魂向上帝的诉说!

    2012-07-04 06:32
  3. 4楼
    :

    现行体制下,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党的牺牲品. 只可惜维汉之间的误解太深,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了,否则对我们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2012-07-09 10:38
  4. 地板
    :

    去年去新疆,想去看看喀什的老城,因为听说要被拆掉。后来听说那里发生暴力,就没有去。看过很多维族人写的关于老城的文章,才知道强拆,全国都存在。北京,苏州多少油纪念意义的房子都被拆掉了。不尊重文化

    2012-08-16 10:57
  5. 板凳
    cinqin:

    不要把政府等同于汉族,汉族被这些扯淡官员拆掉的历史文物还少么?对政府的不满不要引申到对汉族的不满。为什么毛泽东时代新疆关系好?因为那时讲阶级不讲民族。今天其实还是这个问题:平民阶级和官僚权贵阶级的矛盾,却经常被人别有用心地引申到民族矛盾上面去。

    2012-12-16 21:12
  6. 沙发
    cinqin:

    找最近去那里的人要了喀什老城现在的照片。宽敞的道路,崭新的房屋,却失却了过去的那种历史沧桑感。但话又说回来,在我们外人眼里看来很不爽,住在那里的人也是这样想吗?我想起来我们那里的老街,也是很文化很沧桑,但是进那屋子一看,残破的木板和低矮的天顶。最后也是拆迁重建变成似是而非的崭新建筑了。对于游客、文化人来说失却了历史的沧桑,可是对于那里面的居民,他们更喜欢住在哪种房子里?只能说很多事情说着容易做着难。

    2012-12-16 21:28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