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大陆人》我那真挚热情的维吾尔族朋友

时间:2013/12/02 栏目:网络文摘 编辑:admin 字体:

作者:Ivy Lee/旅游部落客

对于维吾尔族,许多人或许有这样的想象:五官深邃,男生帅女生美;或者曾经发动乌鲁木齐七五事件,与汉人有隔阂;要不,就是信仰伊斯兰教,妇女出门必须要包头巾,仅能露出双眼;甚至刻板的认为,他们总是欺骗外来观光客的钱财。在我拜访新疆之前,对于未知的旅程,心中十分不安,时常关注新疆的一切,偶有暴动的新闻传出,更成为前往的心理压力之一。

当飞机缓慢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迎面而来多是异国面孔,高挺的鼻子、浅色的发色、白皙的皮肤,此时见到的是乌鲁木齐作为中亚门户的景象,人种也从东方人扩展到各民族皆有。

浓烈丝路古城风情

因为居住此地的维吾尔族人达多数,便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言果真不假,进入乌鲁木齐,一头栽入这浓烈的丝路古城,维吾尔风情垂手可得。在维吾尔文化中,出门穿戴必戴帽,而德高望重者方能配戴绿色帽子,路上随处可见到戴着花帽的男女。女性多在面部包裹色彩鲜丽的丝巾,但因现代社会女权意识高涨,丝巾已经慢慢褪去原来的功能,成为妆点女孩儿的配件。

转进大巴扎,见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英吉沙小刀、丝巾、乐器、地毯、饰品、干果、药材、皮草毛帽等物充斥整个商场,许多人来此购买纪念品,但真正引起我的兴趣是乐器。

与帕塔尔巧遇结缘

拜访新疆前,钻研维吾尔族的乐器已久,从达甫、热瓦甫到艾捷克,我都很有兴趣,便在一家乐器行前停了下来,轻轻触摸这些乐器,老板见我有兴趣,便拿起达甫(手鼓,鼓面多以驴皮制成,圆形框架内伴有小铁环,节奏感强)开始演奏。以左手抓住手鼓底部,右手拍打鼓面,左手随节奏摇动鼓身,见我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老板便抓起一个手鼓给我,教导如何使用,我逐渐抓到诀窍,老板直夸有天分,我们便也攀谈起来。

原来他是来自吐鲁番的维吾尔族人,名为帕塔尔,他说别看一样是维吾尔族人,每个地区的人种又有些许不同,他来自吐鲁番地区,维族人种特色多为单眼皮,五官也较没那么立体,发色较深等,反观乌鲁木齐地区的维族人,五官深邃,发色较浅,有些人甚至有碧蓝色的眼珠等,让我对于这一支民族感到非常新奇。

我也和帕塔尔谈到饮食,他说在新疆是无羊肉不欢,我问他有无最推荐的维族料理,他说挺想念家乡的「阔尔达克」、「曲曲」等佳肴,每一道都是传统的吐鲁番维族料理,他邀请我下回到吐鲁番他家坐坐,说他母亲做的菜是一流的好吃!

家传乐器古法特制

回到音乐,帕塔尔说他父亲从事制作维族乐器,老师傅热爱音乐,弹奏曲子信手拈来也是架式十足,帕塔尔从小耳濡目染,对音乐也有着一定造诣。他拿起乐器径自弹了起来,弹奏两首之后,说他只要摸到乐器就会无法控制,一定要弹奏才行,酷爱音乐至此,令人叹为观止。

他向我说着这把热瓦甫的故事,这是很常见的维吾尔族乐器,多以石榴为造型,共鸣箱以枣树挖制而成,依地区作工与造型有异。传统的琴面以驴皮制作,现多以蟒皮取代,特性为弹性佳、弹奏出来的琴声较柔和。热瓦甫因为体型小,适合在行进间弹奏。帕塔尔说,过去在乡野地区,有乞丐会挨家挨户弹奏热瓦甫,居民远远的听到热瓦甫琴声,便知道乞丐来了,通常会邀请到屋内为其弹奏几曲,最后给予一些酬金。

我正听得津津有味时,帕塔尔拿起旁边另一把素色的热瓦甫,说这把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是他爷爷传给他父亲再传给他的乐器,除了年代久远,特别的是这把琴的琴身涂上核桃油,作用是使其光亮与防水,弦与琴衍是以狐狸的肠子晒干制成,但现在狐狸被列为保育类动物,不能滥杀取用,所以市面上也见不到以古法制成的琴了。面对这把具有意义的琴,许多人出高价想购买,帕塔尔不愿割爱,只是向有缘的朋友们说着这个故事。

除了热瓦甫,店内还有一把「哈密艾捷克」,制作这把乐器的师傅已经去世了,现在少有维族人投入学习制作传统乐器,他很担心这样的手艺即将失传,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聊到新疆经常发生的暴力事件,帕塔尔说没事儿,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各地都会发生,他不懂为什么只要是发生在新疆的事情就会被过度渲染放大,新疆被媒体营造成为种族对立的地方,让他非常沉痛。

民风纯朴善良可爱

新疆的方言主要是维吾尔语,我在吐鲁番地区的市场逛时,见到一位卖食囊的小帅哥,想要请他站在食囊坑前帮他照张相,无奈他听不懂普通话,我便连忙比手画脚一番,脸上带着热切的笑容,他竟然也懂了,对我笑着点头,愿意让我拍照,留下QQ号码,要我寄照片给他。

我认识的维族人并不像一般人想得那般残暴,维吾尔人仍保有着纯朴与良善的个性,真挚而充满热情。这些朋友,是我再度拜访新疆的动力。前些日子与帕塔尔联络,他说不久之后举家要迁至喀什,我笑着告诉他,那么,就在喀什碰头吧!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2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