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0月1日,凤凰卫视播出《问答神州》栏目专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车俊,车俊在节目中谈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戍边等。车俊透露,在今年和田、喀什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后,根据地委的统一安排,出动了兵团的应急民兵,参与社会面控制,社会面巡逻。以下为播出的节目实录:
第一部分:历史
半个世纪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当中有10万铸剑为犁的军人,10万大上海的知青,还有来自内地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到了戈壁荒原,来到了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开出良田,建起新城,他们组成了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上周,我来到军垦名城石河子,采访了兵团的政委,车俊。
记者:政委好。
车俊:您好,欢迎你到石河子,欢迎你到兵团。
记者:很高兴在兵团见到你,在石河子见到你,我们这个地方还很特别是个博物馆。
车俊:是。
记者:兵团的一个历史博物馆,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车俊:好,请。
车俊:这是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这里面有一句话请你注意,“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来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记者:所以这里有战斗的武器也有建设生产的武器?
车俊:是,所以,一支枪和一支坎土曼,这坎土曼是新疆的一种原始的特有的特殊的生产工具,一手拿镐就是拿着生产工具,一手拿枪,担负着固边戍边维护稳定的职责。
同期声: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屯垦之地,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军人在此屯垦戍边,历史上楼兰的繁盛和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是有屯垦的保障。屯垦兴而国家兴,是历朝历代经验的总结。
公元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从战火当中走出来的国共双方部队共十七万多人,一年需要粮食10万吨,然而拥有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却无力供应。
1954年10月,解放军驻新疆10.5万部队集体就地转业,铸剑为犁,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当时总人口17.5万人。而到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57万。
车俊:新疆的地形地貌,实际上叫三山夹两盆,那么这个闪灯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看到新疆建设兵团相对集中在叫两片一线,两片就是在沙漠的周边,两片,一线就是驻守在我们的边界线上。
同期声:新疆5700公里的边境线,兵团人就守了两千多公里,对于他们来说,“放羊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
车俊:国与国之间对边境的划分是有争议的,我们很多边境线最后现在确定下来是经过谈判来确定的,但是谈判确定边境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你实际占有,以实际管制来确定边境,那么正是由于新疆自治区的各族群众,正是由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我们的边境线上长期以来,在那个地方驻扎,在那个地方生活,在那个地方生产,所以在后来的边境线的划分上,把很多土地这个划分和确定为中国领土,固有的领土,所以这就是新疆,这就是兵团对国家、对祖国、对人民所做出的贡献。我还可以给你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962年伊塔事件,是前苏联这个在他们的煽动利诱下,这个使大批的边民外逃到前苏联,那么就造成了这么长的边境线,很多地方洞门大开,所以在党中央,在中央军委的一声命令下,建设兵团组织了48个团,几天时间拖家带小奔赴边境线,组织了一个一个团场,一个一个连队,实行“三代”,叫代耕、代牧、代管,实际上把边境线就给它巩固起来了,管起来,为什么叫固边戍边,这就是固边戍边,
同期声:在平息了伊犁、塔城事件之后的第二年,新疆兵团的模式首先开始在西北推广,随后东北、西南乃至江浙、湖广,纷纷组建起生产建设兵团。然而,在文革当中,各地兵团被先后撤销,曾经在兵团战斗过的人们也四散而去,唯一恢复重建,并得以留存至今的,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车俊:全国存在过十几个生产建设兵团,但是那些地方的兵团它主要承担的是一种农垦、生产的任务,所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之所以小平同志在主持工作以后,恢复了唯一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想就是因为新疆这个特殊的重要性和战略位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担负的特殊职责,屯垦是一种在这儿来讲,它是一种手段,历史上也是如此,戍边才是我们的目的,
记者:像五十多年下来,也有人觉得在现代的中国,尤其我们的边疆,现在边疆无事,还有新疆自治区本身的这个武装力量也比较足够了,比较完善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它的使命还有多长,它还有继续存在的强烈要求吗?
车俊: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应该这么去认识,就是正如我们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在夺取政权以后,还要长期存在,还要建设国防,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有军队存在,只要有国家存在就必须要加强国防,不管你有没有战事,不管你有没有战争,这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真理。只要国家存在,戍边就必须要存在,固边就必须要存在。
第二部分:戍边
虽然这是一支不穿军装的队伍,但从建制的第一天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新疆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的7月5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民族暴力事件,在那一天,兵团在24小时之内就集结了三万多民兵,到达指定区域执行巡逻执勤任务。七五事件之后,新疆各地警备全面加强,分布在全疆13个地区的兵团民兵,随即担负起了200多条城市主要街道、以及社区和重点目标的维稳工作。
同期声:2011年7月18日,当日中午12时许,新疆和田市一公安派出所遭到了一伙暴徒的袭击。暴徒冲进了派出所袭击民警,劫持人质并且实施纵火。仅仅相隔12天,在新疆西北部的丝绸古路重镇喀什,又连续两日发生了暴徒当街行凶砍人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这是车俊入疆一年以来,首次率兵团直面重大的暴力恐怖事件。
记者:今年七一八、七三零和田或者是喀什这样子的一些暴乱,您当时已经是到了兵团了,告诉我们一下兵团整个动员起来的这个流程是什么?
车俊:我想对于发生这两起案件呢,因为是比较近,大家都比较关注,这个很多人也对新疆的这个形势怎么看,也都有各种议论和不同的看法,我想也借这个机会,我想说,说明一个观点,第一句话就是新疆总体这个形势是稳定的,那么第二点呢,新疆的稳定,它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具有长期性,特别是分裂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还得要加一句话,这个尖锐到甚至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这个是,这也是客观存在。因此发生这几起案件,我认为它有它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它的必然性,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控制局面,能不能依法坚决地及时地处置,我觉得我们做到了,那么新疆建设兵团在这个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既要做好现场的维护稳定,比如说你像在和田也好,在喀什也好,根据地委的统一安排,出动我们的应急民兵,参与地方的这个社会面的控制,社会面的巡逻,包括一些这个路卡的设置、检查,这些都是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不仅参与人,而且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个也得到了地方党委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拥护。只要有我们的人在那儿,只要在我们的区域内,应该说大家有安全感,同时呢做好一些这个应急防范的准备,对吧,做一些预备力量的准备,只要这个党委这个有命令,有要求,我们可以这个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那这样子我们就很关心了,到底兵团的维稳力量有多大,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从17万人,到了现在有两百多万人,但里面是有多少是有武装力量跟能力的,长期经过训练的,有哪些又是常备的一个力量?
车俊:因为兵团的本身就是亦兵亦民,所以兵团的每一个干部职工,既是民也是民兵,重要的是我们的应急民兵,我们的应急民兵每个师应该说都有,每个团都有,那么他们就要保持这个一定的训练和装备,遇到事情需要的时候,就要能够随时能够拉得出来,能够冲得上去,能够完成任务。
同期声: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兵团历史上第一个军事规划,《加强兵团民兵武装力量建设十年规划》。车俊强调,要在兵团中强化兵的意识,打造中国一流的民兵队伍。
记者:现在我们的民兵队伍的规模是怎么样,这个十年的规划你理想中一流民兵的队伍,它的规模又是怎么样?
车俊:这个应该说我们现在从数量和质量这个跟地方比,跟内地很多地方比,我可以给你说一个这个定性的概念,还是比较这个人数还是比较多,这个水平还是比较高,但是客观地讲与中央所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要求,与我们实际所担负的职能,和群众对我们的期望还要努力。
记者:我好像听说有一个三、四十万的一个,算常备的队伍吧,然后真的动员起来可以到七、八十万。
车俊:定量的数字这个是一个变化的数字,也根据这个需要,根据需要,而且也是一个发展和变化的数字。
记者:像比如说我们在座各位的这个兵团的朋友,都是做文官的,他们需不需要训练?
车俊:训练啊,所以刚才我为什么讲,我跟你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兵团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兵,都应该是一个民兵,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去年我们党委做了一个决定,叫强化兵的意识,弘扬兵团精神,强化兵的意识,去年冬天开展了兵团全员冬季军事训练活动,这个军事训练活动,从我和司令员开始,我们每一个兵团常委开始,到兵团的每一个厅局长,到每一个师的政委师长,政委团长和连队和职工,都要参与军事训练。
记者:您以前参加过没有?来兵团之前。
车俊:以前像这样的完整军事训练没有参加过,但这一次是比较系统的这个参加军事训练。
记者:您打靶的技术怎么样?
车俊:一般,很一般,我也要不断提高,所以我就说呢,这个就是要,关键是通过这种训练达到一种强化,这种维稳戍边的这种意识,不能淡忘,要提高我们的军事素养和能力,这样能够适应,所以我讲我们兵团,兵团,亦兵亦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必须要体现的队伍的数量和素质上。
第三部分:命运
同期声:在兵团的土地上,流传着“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一群十八九岁的湖南女子应征入伍来到了新疆,被按照连级未婚干部的分布情况,分配到了天山南北的各连队,她们没有想到的是,怀揣着浪漫想法的她们到新疆的一个任务,就是和那些历经了战争的军人们结婚。然后是山东姑娘、四川姑娘,她们的到来使荒原上出现了除了部队番号外的另一个组织——家庭。
【纪实段落】
车俊:你看它很简陋,是在地下,很寒酸,但是在当时来说,是一个豪华的洞房。
记者:洞房,都有一个特色,都是地窝子?
车俊:地窝子,我给你说一句打油诗,这地窝子当时他们怎么形容的呢,叫房在地下三尺半,就是在地下的三尺半,冬暖夏凉有点湿,地下撑着四根棍,房上铺着芨芨草,这个就是这种草,当时戈壁滩上一种野生的天然的这种草,所以这就是地窝子的四句打油诗。
记者:而且据说当时的环境,除了男生宿舍、女生宿舍之外,洞房还得轮流用?
车俊:是啊,只有你结婚的时候,只有周末探亲的时候,才能够把这个单独的地窝子能够提供给你使用,所以你看房内是新人在这办婚事,房外还有他的战友们在那悄悄地,听悄悄话。
串场:有人说,兵团人的命运都是相同的,250万五湖四海的人,因为一道使命来到遥远的边塞,他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编制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里的体制如此特殊,有人形容为,“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还纳税、是农民入工会、是企业办社会”。
同期声:对于承包土地的兵团职工来说,兵团可谓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具父爱的体制了。无论施肥、冬灌还是保墒全部由团里负责完成;种子、化肥、地膜、滴灌的毛管等等也是全部由团里供应,当然,这一切都是要付费的;最后,收获的庄稼全部由兵团收购,自然也是按照兵团制定的价格。
记者:很多人觉得兵团,还是在计划经济当中的一艘大航母,是最后的一艘航母了,那种父爱式的这种管理方式,一直是在兵团当中存在着,那您觉得怎么样保留一些好的精神,怎么样进行一些改革,使这种管理机制能够跟得上时代?
车俊:这个我觉得兵团也不是像外界所讲的,什么这个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艘航母,这个最起码他对兵团不了解,兵团随着我们这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改革,它也在不断地改革,很多已经不是吃大锅饭,你比如像我们的这个这些职工,农业职工,基本上是随着内地的农村的改革,农村改革重要的就是叫大包干,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他们也都是实行,随着这个改革实行了联产承包,这是主体啊,这人数很多,已经实行这个改革了,只不过我们跟地方不同点,就在进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改革之后,同时也强调了统一,比如讲统一耕种,统一这个管理,统一这个提供技术服务,它把兵团的这种优势跟那个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它结合起来了,所以既明确了它的责任,改变了大锅饭的问题,又有利于不是一种纯粹的小农经济和小农生产,那第二个问题呢你比如说,像一些工商企业,工商企业它现在也不是吃大锅饭,它也是在这个随着这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改革、改制、重组、破产,和地方一样,和地方一样有的也破产了,有的也重组了,有的也改制了,有的也下岗了,它也是一样
同期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庞大的经济实体,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十三个师合纵南北,连横东西,生产、销售、再生产在这个集体里独立完成。到1966年,兵团当时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77亿元人民币,占到全新疆的四分之一以上。1975年4月,中央批准撤销兵团,自治区成立农垦总局,接管兵团。兵团所属各企业事业单位、农牧场划归地方统一领导和管理,这给兵团经济实力带来了重创。
【纪实段落】
记者:您好,车俊书记,我是兵团农六师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兵团老职工,工龄40多年,现在退休快70了,兵团种地太苦又没有多大的回报和利润,一年下来弄不好很还要欠公家好多钱,所以就把户口把孩子的户口转到地方了,后来地方也没法生活,现在前几年又把户口转回来,可是种不上地,种地要掏很多的费用,所以车书记因为我苦了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给兵团,而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财产,现在能不能让我的儿子种上地?
车俊: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老兵团,老一代兵团他的一种期望,也是一种他的一个愿望吧,我觉得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兵团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的兵团人来去继承,但是他继承的方式我觉得可以有多种,继续承包土地,从事农业这是一种方式,我想如果说对土地承包进行调整的话,他符合条件也应该是许可的,但是同时这不是一条路,还可以欢迎他回来,参与到我们的工业建设,参与到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建设,是多种选择。
串场:长期以来,兵团以占全新疆七分之一的人口,生产着新疆五分之一的粮食、五分之二的棉花。然而在走过了半个世纪之后,“以农为主”的兵团面临巨大的转变,从开荒到休耕,从农业到工业,从屯垦到建城,这个当年“一手拿枪,一手扶犁”的组织,如何寻找新的出路,下周我们继续问答车俊。
来 源:凤凰网
视频地址: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0/01/9620538_0.shtml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