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骑行笔记

时间:2013/07/17 栏目:网络文摘 编辑:admin 字体:

作者:黄章晋

电影《丁丁历险记》中丁丁和阿道克船长在沙漠遇险时,沙漠夜空中群星灿烂的场景让我动容,当时我转过头对身边的女友说,我们找机会去新疆骑车吧,从乌鲁木齐出发,自北向南翻越天山,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南疆,我们要在沙漠中亲眼看到这样的星空。

2011年夏我们刚认识时,她曾和我一起从乌鲁木齐自东向西骑行伊宁,沿途的经历和美景令她难忘,这个骑行计划她当然心向往之。2013年春我们一起辞职,6月办完婚礼,正好有半个月时间可浪费,我们便这把趟骑行当成度蜜月。

我们的骑行路线是,从乌鲁木齐出发,向东南方经达坂城抵达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由托克逊折向西南抵达库尔勒,库尔勒一路向西抵达沙漠公路起点轮南小区,从这里自北向南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民丰县,全程约1300公里。6月15日,我们带着帐篷、睡袋野营以及其他装备飞抵乌鲁木齐,16日,我们在乌鲁木齐的朋友柯木帮助下,置备了两辆捷安特山地车(一辆是柯木的老坐骑,一辆是他帮我们谈下来的二手车),装好货架、驮包。17日早上6点半出发(新疆与北京有两个小时时差)。6月28日中午15时抵达民丰。

【关于骑行路线】

从乌鲁木齐到民丰,有多条路线可选,首先是乌鲁木齐到库尔勒之间有两条不同线路。

路线A:直接翻越乌鲁木齐南边的天山冰达坂,经和静县抵达库尔勒,地图上看,它是条较直的路线,但它要翻越海拔4200余米的胜利达坂,路况较差,容易碰到冰雪天气。

路线B:先向东前往达坂城,经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县,再折向西南经和硕县到库尔勒。这条路线虽然比路线A要绕远了140公里,但是从最低矮的地方翻越天山的,不但翻山难度低得多,路况也好得多。这是今天往南疆方向多数车辆的路线。

考虑到骑行前我们近一年没摸过自行车,缺少必要的体能准备,我们选择宁可绕远的路线B,避免碰到高原反应甚至冰雪天气的危险。

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也有两条:第一条是轮南小区到民丰县,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正中心穿过,全长552公里,其中流动沙漠段长446公里,1995年建成;第二条是从阿拉尔市到和田市,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偏西穿过,全长424公里,2008年建成。

我们遇见的老司机多建议走第二条,理由是第一条沙漠公路道路相对破损,且大沙丘多,骑车爬坡费力,第二条要平直得多。我没听司机们的说法,因为我是骑车,不是驾车,路线选择尽量避免高速公路。我打听到一条少有人知的“石油伴行线”,此路无需经策达雅、阳霞两镇,抄直线可抵达第一条沙漠公路的起点轮南小区,全程不用上高速公路,而第二条路必走高速路。

如果我不是在库尔勒行前的晚上,突然灵光乍现,认定酒店大堂的一个人可能是石油系统的员工,从他那里得到一条地图上未显示的“石油伴行线”,我很可能会按原计划沿着高速公路一直骑到沙漠公路的起点轮南小区。这里顺带向后来骑行者介绍一下,从库尔勒沿332国道前往29团,在去老团场的路上从冷库拐进旁边的小路,行7公里后就进入“石油伴行线”(“库东公路”)。

(沙漠公路的特征是上下坡较多)

无论出发前还是在途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感叹都是,你们要穿越沙漠?!好吧,现在我有资格说,整段行程中,其实沙漠公路相对是较容易骑行的。

从轮南出发,要骑行一百多公里到达肖塘道班,才进入真正的沙漠地段,从这里开始,每隔4公里就有一个水井房,每个水井房住一对夫妻,负责用井水灌溉沿途的防沙林(它由红柳、梭梭、沙拐枣三耐旱种植物组成)。这446公里真正的沙漠公路,实际上是此行最安全的路段。

这些水井房是可以蹭饭蹭水蹭休息的地方,而且这些在孤独寂寞环境中值守的人,几乎肯定不会收你的钱。可能的话,建议从他们手中购买几株苁蓉以为回报。苁蓉像一切稀罕的柱状物一样,被国人认为有壮阳之功,不管你信不信中医,至少他们自己从沙漠中挖到的苁蓉远比药铺里便宜得多,这一点点外快对收入微薄的他们挺重要。常有过路者停下来采购苁蓉,我甚至见到三个韩国尼姑买了许多苁蓉,只是不知她们买来何用。

(路边蓝墙红顶的就是水井房)

我们骑行的沙漠公路虽然沙丘多,但除塔中油田附近一百公里路段是动辄几十米高的大沙丘外,大部分路段骑行难度一般,我们单日骑行160公里的纪录就是在沙漠腹心地区创造的,如果不是下午遇到沙尘暴,我们完全可以多骑出去20公里。从路况看,我觉得整段沙漠公路是可以骑公路车和折叠旅行车的。

没错,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别过头试探躺在沙发上手捧《斯文·赫定探险记》的妻子:“你觉得骑公路车或折叠旅行车,一路轻装前进,走沙漠公路,一天可以跑多远?”她从眼镜片上方狐疑地看着我:“200?”——我看到不少人专程从库尔勒出发横穿沙漠公路后以为壮举,在我看,一个有一定经验的骑手,在这里每天行进180公里并不令人惊讶。

真正难的是翻山。从托克逊出发到库米什经过的干沟(亦称甘沟),是我们此行难度最大的骑行。干沟即G314穿越天山余脉觉罗塔格山的山谷,觉罗塔格山是天山余脉中外形较低矮的一座,新疆南北往来车辆多选在这里翻越天山。虽然觉罗塔格山外形低矮,但干沟上坡路最高海拔1740米,而托克逊的高度低于海平面。干沟两侧是极干旱的剥蚀秃山,山石多呈红褐色,不但寸草不生,而且山谷两头不少低矮山峰已成沙丘。新疆骑行前我们近一年没碰过自行车,第三天就走这样的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万幸我们碰到阴雨天气,若在晴天,必成馕坑烤肉。

相比干沟,我曾骑过的北京至承德的爬坡简直不好意思提起。至少北京承德路段的上坡段常伴有下坡,而干沟的爬坡段,只有坡陡与坡缓之别,由于一直上坡,我们丧失了水平辨别感,很多次我们把前方的缓坡误为下坡。赛里木湖的大上坡路也没有这么令人疲惫。

沙漠公路算不上荒凉,干沟90公里无人烟,它甚至也算不上单调,几乎笔直的“石油伴行线”,骑行几十公里周围的荒漠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也无法感觉身后的天山在变小。

(路边白茫茫的是盐碱。石油伴行线这段路几十公里景色无变化)

新疆骑行的人容易不自觉夸大它的荒凉,所以我想强调,不要低估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市场经济之发达。荒野中的轮南小区,白天尘土飞扬,但日落时分就显现出了它的温柔,公路两侧店铺次第亮起的粉红色灯火,露出这个沙漠“小东莞”的本相,那些多产自四川的年轻女性,对抚慰路过司机和石油工人疲惫的身心,功莫大焉。

沙漠正中心的塔中,其实只是邻近塔中油田基地的一个三岔路口,过往车辆和石油工人的需求,使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市镇,不但商店、旅馆、饭店、网吧游戏室俱全,甚至还有一个沙漠里的游泳池,它与这里最大的物业都属于一个东北人。当然,还有小姐,这是必须的。

【关于衣食住行】

我在熟人圈中素以“不靠谱”著称,但此行我们的各项准备工作实在是靠谱得过了头。睡袋,我们备了两条可以抵御零下15度低温的,衣服,除了骑行服,还备了两套便装,电筒,我们从北京带了三个,还在乌鲁木齐买了一盏帐篷灯,除了折叠刀,我还带了一把军用折叠铲,化妆品,全套,修车工具,两套,至于防晒防风沙的眼镜、面罩、头套,一样不缺。当然,还有我们自拍合影用的三脚架……除了四条备胎外,大部分其实是可有可无甚至完全无用的。驮着一大堆行李到了轮南,我们终于决定把多出来的行李打包寄回北京,空出来的地方用来装水和食物。

(为抵抗日晒,浑身上下都裹得密不透风)

我们的每日骑行安排,系按居民点的分布而非自己的体能制定,尽量让自己在一个居民点落脚休息。新疆地广人稀,错过一个居民点,可能往前再骑几十公里都看不到人家,只能野外宿营。

塔河与塔中是沙漠公路中两个重要的物资补给点,但两地之间相距无法一天到达,但沙漠公路第225公里处的27号水井房有一个小卖部,可以买到火腿肠、方便面以及各种冰镇矿泉水,价格在沙漠里一点不贵。这里可以作为一个晚上扎营休息的地点。

水,是新疆骑行中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大部分地方补水地点相距甚远,必须做好充足准备。最容易补水的地方,反而是沙漠公路,因为每隔4公里就有一个水井房,虽然他们灌溉防风林的井水高盐不能饮用,但他们有淡水。只是我建议还是自带大量的水,不宜将之视为随时补水的地点,因为水井房值班人员给你的多半是开水,生水最好还是不要喝。至于食物,能忍受极低工资和寂寞的人,都很穷困,他们十天才会接到自费购买的食品,果腹而已。

关于什么水最合适,我们一路做过各种尝试,从饮料、矿泉水、运动饮料、红茶、盐水、葡萄糖水、柠檬水一直到蒙古奶茶。我们的经验是,在夏季,最好的水应该是葡萄糖水和蒙古奶茶,前者不用说了,后者含盐,香且提神。另外,最好备上一盒氯化钾针剂,遇到大量出汗,敲一支口服,可迅速补充盐分损失。

我们这路水的准备简直可与美军后勤相比。在轮南小区我们打发掉多余的行李后,每天出发时,不计啤酒和自行车外挂的矿泉水,我的驮包里自备的奶茶、柠檬水、葡萄糖水有15.5升。甚至,有两天我们可以在沙漠里喝到冰镇的红牛——我用一个灌满水的大罐子保存红牛。我们从来没有在抵达下一个补给点时能喝完它。

很多人提到骑行时带了馕作为干粮,我很怀疑他们真的一直把馕作为半路上的食物。以我的经验,只有一种镶嵌了大量葵花籽的油馕可以作为干粮,一般的馕在骑行途中是难以下咽的。我觉得最好的食物是火腿肠——如果你不去回忆食品安全的新闻的话。进入沙漠公路后,可以考虑方便面,因为有足够多的水井房可以作为你吃一碗香喷喷泡面的地方。

准备足够多的内胎是必须的。除了头两天和最后两天,我差不多天天要换胎。以前我可是很少碰到扎胎的情形。这次我们碰到的扎胎,除一次原因不明外,其余都是被细细的钢丝扎穿,这种细钢丝令人烦恼的地方在于,有时轮胎上还有未穿透的钢丝难于被发觉。

新疆骑行一个麻烦是,有些路段的国道被高速路覆盖,自行车只能上高速公路。这些地方保留国道意义确实不大:两个绿洲间的戈壁荒漠,通常没有人烟,而两地之间的距离,往往非拖拉机、电动车之类所能胜任。

高速公路骑车一定要穿颜色鲜艳的骑行服,便于司机注意你的存在。虽然一路上汽车都会给我们让出很宽路面令我们对新疆的司机有格外印象,但新疆的高速公路不像内地,很多路段因地理环境原因,并无那种功能齐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往往只在路边宽出几米,辟出一块几百平米的停车场,司机很容易疲劳。顺带说一句,山谷中的停车场,往往会成为临时厕所,我很好奇在毫无遮蔽物的情形下,各族人民是以何方式留下这么多风干粪便的。

(为了不上高速公路,只好在戈壁滩上找旧路骑行)

在新疆骑行,天气远比路况考验人。我选的这个时节新疆长途骑行,实属时间上的无奈,但抵达乌鲁木齐时,新疆各地连续降雨,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我们所过之处不是阴天就是小雨,抵达库尔勒时,虽然雨过天晴,但骑到轮南小区,又碰到雷雨天气。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后,也碰到了三个不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这样的运气好得难以想象。

新疆夏季酷热实非内地能比。2011年7月下旬,我们骑行乌鲁木齐至伊宁线,第一天就遭遇超过38度的高温,液晶码表被晒得花屏,黑糊糊看不到任何数字,在旷野中一下丧失了进度感。这次,尽管我们除了手指外,浑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而且大多数都是好天气,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还会不时搓一下胳膊上晒出的死皮。

新疆骑行,理想的时机是五月初以前的春季或九月末以后的秋季。但即使盛夏,翻越高海拔路段时,也要做好防寒准备。2011年我们骑车到海拔2017米的塞里木湖时,正是7月末最热时节,套上两层骑行服还冷得浑身发抖,而乌鲁木齐南面的冰达坂,五月下雪是正常情形。

【关于风土人情】

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连成的直线,把中国分成人口疏密的两个部分。景观上看,中国最丑的部分大都集中在这条线以东,中国最美的部分多在这条线以西。虽然“大美新疆”这个词像宣传计划生育口号一样,刷遍了新疆每个角落的立面,但确实没有更好的词来形容新疆之美。在新疆辽阔的大地上行进,很容易有沉醉感。

(新疆是最容易看到地平线的地方)

如果要对新疆各地做比较,我认为新疆的自然美景多在天山以北,冰川、草原、大峡谷、高山湖泊应有尽有,而且相对干旱的南疆,至少从卫星图上看,天山北坡的绿洲大致能连在一起,而南疆绿洲之间相隔多不少于百公里。顺带说一句,新疆的绿洲可算一大奇观,新疆广植耐旱的杨树,而杨树树冠投影面积极小,为达到浓荫蔽日的效果,林木栽种密度极高,以我所见,新疆绿洲林木密度远高于内地,而南疆又明显高于北疆,成材杨树相距往往只有50厘米甚至30厘米,农田、住房多藏在厚实的杨树林中。远望绿洲,初如地平线上一条墨线,再则如厚厚的地毯。此系历代心血浇灌,而非自然之功。

近些年新疆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大小城镇迅速千篇一律起来,至少最偏僻的小县城现在基本都有了一块空无一人的水泥广场——夏天它能把人烤熟。并且广场通常会耸立一尊怀旧气息浓厚的塑像,比如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的塑像,我就在两个不同城镇的广场上见到。想去南疆看民族风情的人大抵会失望。

(民丰县十字路口的毛语录碑会让人产生穿越到三十多年前的错觉)

你只有在新疆才能见到的城镇景观是,人行道上经常会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拥有者的手机号,你也许猜着了,这都是内地热炒和田玉闹的,虽然无法判断其成色,但人力无法搬动那是肯定的。如果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巨石 ”(Ayers Rock,世界最大单一岩石,长约3000米,距地面高约348米,基围周长约9公里)上有人留下手机号,我想那十有八九是新疆人的。

在我看来,若想见识维吾尔族风格的民居,去参观喀什等地保留的老城街区,不如去看看维吾尔巨商在城郊的豪宅,毕竟一个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应当体现在其富裕阶层的宅院,而非贫民窟。我见到的最漂亮的维吾尔豪宅,是在伊宁和阿图什。

在新疆各族人民看来,新疆才是真正的美食之乡。对骑行者来说,这种说法不容置疑。想象一下,你饥肠辘辘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人的地方,店家端来一碗广式云吞面,一筷子把面全部捞起来后,只剩一小碗清汤,或一碗只有面皮味的四川抄手,你会是什么心情?能配得上“过瘾”两字的,可不就是新疆特有的分量十足的拉条子、拌面么?各种烤肉的味道,我经常能在二三十公里远的地方就能清楚地闻到。

(抓饭是最让人难以抵挡的美味)

新疆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但饮食风格互相影响,相似度极高。不过各地也有差异,如伊犁地区,受哈萨克人影响,熏马肉、马肠进入当地美食之列,在北疆乌鲁木齐等地,清真餐,无论老板是回族还是维吾尔族,均受内地很深的影响,我在乌鲁木齐甚至吃到过清真西餐。南疆这种痕迹就要少很多。新疆饮食热量高,加之餐具比东北的至少还要大一号,故新疆暴饮暴食后,回去最好素食一段时间。

新疆人在瓜果上的自傲,去过新疆的人不会不服气。不过,新疆各个地区或许会互不服气,新疆著名的瓜果和干果,多非一地特产,而是大家皆有。而内地享有大名的,未必在新疆获公认。比如哈密瓜,在新疆统称“甜瓜”,以哈密这个地名命名,实在是因为哈密距内地最近的缘故,在新疆,产自伽师和吐鲁番的更受市场吹捧。

骑行者有机会在新疆见到许多内地所无的饮料,像“红牛”的远亲“红骆驼”,这里就不推荐了,但“黑加仑”之类新疆民族品牌的饮料建议不妨一试,而马来西亚产的苏打碳酸饮料ACE,应该是我最对胃口的饮料,我没在其他地方见到过。

我们在轮南小区沙漠公路起点前留影时,旁边一位大巴车司机在表达敬意后,把我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交代:出了沙漠公路到了民丰和田一带,绝不可以在野外露营,绝不可以进入少数民族村庄,绝不可以在维吾尔人多的地方逗留……语毕,一脸庄严地把手搭在我肩上说:“你知道我在说什么,一定记住我说的话。”我赶紧点头称谢。

当我们骑到塔中油田手机可以联网时,得知鄯善县出事了,6月28日下午,我们在民丰前往和田的路上得知和田刚刚出事,各路朋友电话打来,仿佛我们是在战场上行走。

托克逊又是另外一种情形。经常能见汉族、维吾尔族在一张小桌子上边吃边聊,尤其是小青年,这似在其他地方未见。此外,托克逊的出租车实行城区内无论远近按人头算每人两元的计价方式,司机不打表,只要有座,沿途随时停车,无论司机乘客,我看不出有谁在意对方的民族。

(托克逊的民族婚纱)

托克逊所属的吐鲁番地区,据说是新疆跨民族婚姻比例最高的地方。两大民族关系相对较和睦,也许吐鲁番地区距内地较近,以及这是新疆伊斯兰传入最晚的地区有关。此外,吐鲁番人相貌上蒙古特征较多——从外形上,有时可以大致判断一个维吾尔人大致来自哪里,比如北疆地区的维吾尔人体型较高大壮实,尤其是伊犁地区,而南疆和田、喀什地区农村的维吾尔人大都矮小黑瘦,这里中年发福的男子,通常不是干部就是商人。南北疆维吾尔人的这种差别,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恐怕是最重要因素。

以我个人经验,在新疆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你得到的反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本人的态度。无论是在北疆还是在很少人懂汉语的南疆,友善的态度是最好的沟通手段,至少我没有遇见相反的例子。

在骑行的路上,我们经常见到重型卡车从身后经过时司机挥手致意——新疆的重型卡车司机今天已多是维吾尔族人,这种变化不得不让人赞叹市场的伟力,它对缓解维吾尔族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或许比政府设置大批安保岗位更有效。路上我们得到多位过路者帮助,汉族、维吾尔族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沙漠公路上,一辆越野车在我前面远远停下,司机拿出两瓶碱性水放在路边后离去。而两位维吾尔人的帮助,都是给的瓜。也许,和一位叫“阿卜杜”的交道或许值得细说。

我们是在塔中油田以北的沙漠公路上遇见他的。时值正午,烈日当头,看到前方停着一辆小货车,我们立即停下来,借车身躲避太阳。年轻的司机汉语很好,立即和我们攀谈起来,除了告诉我们他从吐鲁番运哈密瓜回民丰每天只睡四小时,还介绍了家庭情况。他让我们到民丰时去农贸市场找他——“就在大转盘边上”。

民丰是我们骑行的终点,2011年的经历让我觉得自行车无法随大巴一起走,到了民丰我突然想找阿卜杜帮忙,看他是否能帮我们找一辆顺风工具车去和田,同时把我们已经用不上的各种装水容器送给他。我们确认他说的“大转盘”就是立着毛泽东语录碑的十字路口后,在英巴扎尔路的摊位上被一大群热心人包围了,虽然一位汉语很好的姑娘出现在人群中,但谁也不知道“阿卜杜”,一个年轻人自信能帮我们找到,他骑摩托车在前带路。我们果然见到了那辆熟悉的小货车,但没有“阿卜杜”,然后又有人找来翻译,我们遗憾地得知“阿卜杜”一天前又去吐鲁番了。

(在沙漠中的村庄,牙通古孜与当地人一起吃名叫Komeq的食物)

和田下车时,我们与前来接我们的柯木的弟弟走岔了路,一群半大男孩被我们的着装和自行车吸引,热情地问东问西,我们正享受这种荣耀时,一个中年人用手拉了一下我的衣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提醒我们,下午和田刚刚出事,“今天晚上和田的稳定不好”,让我们注意安全,尽快找宾馆住下,不要在街上逗留。

【印象深刻的记忆】

托克逊到库米什的90多公里路段我终生难忘。第一天路遇乌鲁木齐的骑友时,我就听到“干沟”这个地名:这段山路不但陡峭,且90公里没有人烟,要备好足够的水和食物,有什么困难可向过路的司机求助——新疆人都很热情。

出托克逊,是段笔直的上坡路,12公里长。卫星图上,路两侧是天山脚下的冲积扇,只不过遍布沙砾,寸草不生。进入山谷后,便是著名的“干沟”。由于坡度大,高速公路在这里来向和去向分走不同路线,进山就变成了单行道。百转千回的山路,最初觉得景色殊异,时不时摄影留念,午后,夹路山峰越来越高,丝毫不见有走出干沟的迹象。骑行到三分之一时,我宣布可能要晚上九点多才能到库米什,实际上我认为至多晚七点抵达,余出的两个小时是为届时惊喜一下之用。当车速逐渐降到七八公里甚至更低时,九点多抵达库米什开始变成奋斗目标。

(干沟的上坡路)

我的后轮漏气,从体力和精神上打垮了我绝不下车推行的信心。每天出发前我都会仔细检查轮胎上有无可疑物,路上我们一直没有碾压到碎石玻璃之类,故车胎漏气我毫无察觉。当我拼尽全力,在妻子身后由10米内逐渐拉开到50米以上时(我的衣服是便于司机留意的红色,所以负责殿后),我自觉像用干了的电池,悲愤绝望地大吼一声:“停下来,我骑不动了!”

当时车胎瘪到几乎是用钢圈行走。肇事者是一根U型的细钢丝。尽管我用手指仔细在外胎上摸了一圈,令人悲愤的是,还有一根尚未穿透外胎的钢丝阴险地镶嵌在后胎上未被发现,导致几个小时后第二次漏气。

我们推行了至少12公里。当我已不再望梅止渴地宣布下一个转弯后肯定是下坡路时,上坡路走完了,距库米什31KM的牌子后,是令人癫狂的一路下坡。我们冲出群山,在平直的高速公路狂奔不久,终于看到距库米什两公里的牌子,算时间,我们果然将在九点半左右抵达库米什。谁料妻子冲着我大喊:“你的车肯定没气了!”她发现她在遛坡,而我在发狂地蹬车。当时天色昏暗,身边重型货车呼啸,不便换胎,我给车打满气,只骑出一公里就瘪胎,好在路牌显示距库米什只有一公里——虽然视线内根本看不到村落城镇,但坚信终点不远。谁知下了高速公路后,在黑暗中还要推车6公里才抵达歇脚的旅馆。我们坐在餐桌前深呼吸时,时间是10点40。

在干沟最后三十公里的大下坡路上,我见到了此行新疆最美的一瞬,它甚至是我见过最神奇壮丽的景色。当时我正高速转弯,突然见到前方的山峰开出一个豁口,可以看到数十公里外对面的高大山岭,蓝紫色的山岭下,是夕阳中一片金黄的冲积扇,冲积扇下宽阔的山谷,是如厚厚地毯铺开的绿洲,绿洲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房屋。这宛如幻觉的美景只是一瞬,几秒钟后两侧又是逼仄的山岩。

(达坂城一带是天山风口,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如森林般伸向远方)

此行第二天由达坂城至托克逊的一路下坡也令人记忆深刻。出达坂城不远,就进入一条名为“后沟”的山谷,一路下坡,且有背后的西北风助力,丢开车把,平展双臂,有鹰翔山谷之感;出山谷,依然下坡,风力强劲,这里是著名的风口小草湖。当日只是正常风力,但我们在小草湖收费站附近走错路掉头返回时,推车甚感艰难,无法想象逆风骑行是何情形。2007年2月28日,一列火车被狂风吹翻的地方就距此不远。过小草湖后,我们被狂风吹着在戈壁滩的沙砾路上滑行了10公里,翻铁丝网进高速公路。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描述前方大地的尽头,“地平线”不合适,因为大地像一个凹陷下去的巨大漏斗。

真正骑行新疆的英雄是从胜利达坂翻越天山的骑手,如有机会,我要从这里翻越天山。但在西北风的时节,从托克逊出发,一路逆风经达坂城骑行到乌鲁木齐,是英雄中的英雄,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我愿献上无限的敬意。

野外露营,曾被当作骑行途中的浪漫单元,完全没想到野外宿营会遇到酷热难挡的问题。沙漠戈壁昼夜温差大没错,但要到快五点时地表温度才会降低,此时我们该起来赶路了。晚上酷热难当,不但严重摧毁体力,更糟的是败坏人的情绪。第一次野外露营,我对睡袋和行李放进狭小的帐篷意见极大,我忍住怒火在戈壁滩上光着膀子晃了半个小时才平静下来。每次露营,早上起来我们会选择一个小时不多说话,以免招惹到对方。相比酷热,密密麻麻的蚊子、飞蛾、蚂蚁之类的打扰实在算不得什么。

(野外扎营)

让我领教到沙漠酷热的,是在沙漠公路098号水井房宿营,当日傍晚遇沙尘暴,宿水井房的发电机房,冷水洗地后,柴油发电机的余热依然难挡,索性打开门,对着怒吼的狂风吹,谁想全是热风,沙尘灌满口鼻,用打湿的头巾裹脸,口鼻依然干得冒火。我边睡边负责在两人身上泼水降温,有此经历,这辈子我都不会在这个季节沙漠骑车了。

最后,我们是否该谈一下星空了。第一天野外露营扎帐篷时,我脑子里还想过等一会儿应该看看戈壁滩上的灿烂星空,但铺天盖地的蚊子很快就让我忘了这件事。再然后,我们谁都不记得星空这件事了。相比我们身后的这段路,这不重要。

 

 

声明: 本文由( admin )整理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archives/1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