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4月18日电 一项向天“借”水的环保工程今天在新疆南部干旱的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目的是利用环保方式滋润干渴的沙漠英雄树--胡杨。
这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气象和林业工作者的一个大胆想法。今天,新疆人工影响办公室的专家们动用了5枚火箭,在南部重镇喀什近郊的疏勒、疏附两县境内对天发射了数十枚火箭弹,进行人工增水作业。
“我们已经初步摸清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区的大气、云、水的宏观及微观机制,获得了这一地区在天气、水汽及云层等增水条件分析方面的大量资料,一俟气象条件具备,我们就进行作业,通过人工增水保护胡杨林的灌溉用水。”新疆喀什地区气象局副局长王勇说。
向天“借”水滋润日益缺水的沙漠古老树种--胡杨,这一创意源于当地水资源的缺乏。
“以往我们主要是通过人工引水和地下水补给来保护胡杨林,但农业的快速发展、塔河上游用水量的增加使得塔里木河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借空中水资源滋润胡杨林是保护严重缺水的胡杨林的一项补救措施。”王勇说。
即将开始的向天“借”水工程将在塔里木河流域建立10个作业区,在每年4-8月采取飞机作业、火箭作业和人工高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作业受益区面积大约为2万平方公里,“借”水工程的实施,将使作业区胡杨林自然降水量将增加20%。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的古老树种,属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着“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美誉。
分布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塔里木胡杨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胡杨林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世界上90%的天然胡杨林都生长在这里,构成了新疆唯一一个国家级的胡杨自然保护区。
生长在新疆绿洲和沙漠之间的胡杨林是保护绿洲内各族居民生活和农田不受沙漠危害的一道天然屏障,当地人因此把天然胡杨林称为“守护神”,赞为“英雄树”。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疆各地缺水矛盾突出,每年持续的春旱造成新疆大面积农作物无法适时浇水、播种,特别是处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下游、沙漠边缘的天然胡杨林,由于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而大面积死亡。绿色屏障的逐年萎缩,使得天然胡杨林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的600多万亩减少到目前的360多万亩。
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树种,新疆采取了向塔里木河输水、调水灌溉等多种措施拯救胡杨林,改善了胡杨林区的生态环境,塔河下游沿岸半枯死的胡杨又发出了新枝,但新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发和利用已接近饱和,“向天借水”--林业工作者和气象工作者们在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开始实施这一创想。
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位于中国最西端,属于中国天气系统上游区域。据有关专家计算,通过中纬度西风气流进入新疆上空的水汽约有1500-2000亿吨,如果通过人工增水作业使其中的10%降落到新疆地面,就可使新疆的水资源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大大缓解新疆的用水紧张状况,也可使天然胡杨林的生态用水将得到保证。
“我们已经向国家气象部门申报了这个项目,今后将长期在新疆南部开展人工增水灌溉胡杨林工作,整个项目预计需要3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喀什地区已经提供了资金100万元先期启动了这个项目,自治区气象部门提供了作业用的飞机,整个项目还将纳入塔河保护的国家项目中,成为新疆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气象专业的高级工程师,王勇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汇同当地农业、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在塔河流域的野生胡杨林区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布设林区生态监测点、火箭作业点,配置车载雷达、气象卫星接受处理系统及通信设施,在胡杨林区建立了具有作业需求预警、作业天气预报、作业云系识别和作业决策指挥功能的林区人工增雨技术系统,开如了在胡杨林区改善生态环境和防火型人工增雨服务的尝试。
人工增水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一部分,主要是采用人工催化技术手段,在一定的适宜时机和条件下,对局部区域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其向人类希望的方向转化,趋利避害、以减轻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活动不利影响的一种科技措施。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以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影响天气活动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关键地区的人工影响天气网络。(完)(责任编辑:周生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