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要投稿
广告联系
社会经济 民族法规 维吾尔文学 民族教育 历史文化 中亚五国 新疆旅游 维吾尔艺术 清真餐饮 咨询服务 论坛
频道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维吾尔在线 > 维吾尔文学 > 当代文学 > 文章正文 用户登陆 注册会员
难忘的回忆            【字体:
难忘的回忆
――与王蒙和祖尔东・沙比尔在一起的日子里
作者:吾布里卡斯木・买提…    文章来源:铁来克先生提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7

             

                                  

 

 

自我懂事至现在,尽管在我的生命历程中经历了许多难忘和中的事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都开始慢慢在我记忆中消逝了。然而,在我的生活中与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届政协常委、已故著名作家祖尔东・沙比尔在首都北京在一起时的暂短而难忘的时光,犹如发生在昨天,令我常常思念,记忆犹新。每当我回想起这次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两位不同民族的著名作家交谈时的情景,使我情不自禁地从内心里产生一种激情和对他们的敬仰和崇敬之情。

那时199711月中旬,尽管已经是深秋,但是北京的树叶仍还金黄灿烂。我作为国家民委安排和《中国民族》杂志社组织的“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学习考察团”成员之一,有幸在我国部分省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在北京期间,中国作协专门为我们新疆代表团在新疆驻京办事处宴会厅热情接待了我们。我团全体成员和王蒙、祖尔东・沙比尔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颇有成就的文人也参加了这次宴请,在这次欢快而难忘的相聚中,王蒙和祖尔东・沙比尔这两位为新疆各族人民所熟悉的著名作家之间的幽默、诙谐的交谈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每当想起当时与他们在一起时的情景,王蒙与祖尔东・沙比尔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19971119日,正午时分。我们正在新疆驻京办事处宴会厅里交谈。忽然,宴会厅门轻轻地被推开,中等个儿、衣着整齐、得体的《中国民族》杂志社副总编伊德里斯・巴拉提先生将三位客人迎进了我们所在的客厅。

“这位是我们著名的作家王蒙先生!这位是中国作协主席吉狄玛加先生,这位是中国作协常务理事、《民族文学》杂志常务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先生,这位是《民族文学》编辑、著名文学翻译家艾克拜尔・吾拉木先生。”伊德里斯・巴拉提分别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来客,新来的客人十分亲切地与在座的新疆代表团的各位成员逐一握手问候。

“辛苦了,尊贵的朋友们!大家都好吗?”首先王蒙亲切地向大家表示了问候。亲切的语言、谦虚而近人的问候顿时将我们心中的拘谨驱散到了九霄云外。我为终于见到他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和欢愉。我曾读过他的《淡灰色的眼珠》、《心的光》、《相见时难》、《球星历险记》等紧贴现实生活、内容丰富有趣、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中短篇小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被翻译成维吾尔文出版后在广大读者和少数民族作家中产生极大影响的中国作协副主席、曾担任过国家文化部部长、名扬中外的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王蒙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他是那样地俭朴、沉着,我似乎从他脸上的道道皱纹中看到了曲折不平而又充满灿烂的岁月留给他的沧桑经历,从他的眼神中感到了一种充满智慧的光芒。伊德里斯・巴拉提代表我团向王老赠送了一顶齐曼花帽,王老感激地接过花帽后便戴在了头上,一种爱戴和欢愉之情顿时荡漾在他的脸庞。

“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喜欢你的小说,我将你的部分小说翻译成了维文,昨天我在书店里买来了你写的这部小说,请您给签个名吧。”伊德里斯・巴拉提以寻求的眼光对王老说。王老接过书本就签了名,并充满激情地说:“朋友们,能与你们见面,我感到非常高兴,此时此刻,我就像置身于乌鲁木齐的二道桥一样充满了激情,因为我非常热爱新疆,每时每刻都思念新疆,这块宝地总是吸引着我的心,在我遭受沉重灾难的岁月里,是这里懂礼貌、心胸宽敞、热情大方、好客的维吾尔族同胞们为我伸开了胸怀,使我摆脱了孤独,给了我温暖和爱。新疆这块充满各种奇迹的地方不仅为我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创作矿藏,而且也赋予了我更加牢固的信仰。我刚到新疆时29岁,到45岁期间的最宝贵的16年是在新疆度过的。这里的同胞们深厚的友情、亲切而诚实、善良、朴素、好客、热情在我心中留下了终生不忘的记忆,所以我时刻都想念着新疆。我喜欢用维吾尔语交谈,一讲维吾尔语,我就感到神采飞扬、春风得意;维吾尔语非常优美,词汇范围广,表达内容丰富,维吾尔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他们还是世界真奇妙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我的一段永远难忘的经历。还是我的一大批朋友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心。我知道你们维吾尔族人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的地方。简单地说,你们用摇篮养婴儿;在花毡或褥垫上盘腿而坐;用阿普图瓦水壶洗脸洗手的习惯等,确实是非常干净而又科学的,我非常欣赏维吾尔人整洁宽敞的居室,在庭院里种花、种草,种植葡萄的习惯。新疆是我国包括维吾尔、汉、回、哈萨克、蒙、塔吉克、乌孜别克、锡伯等多民族的大自治区,安定团结、稳定发展是基础,团结、稳定与发展是全国包括全疆的大局,这完全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促进稳定和发展,首先应该继续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友谊、统一和团结,应该了解过去的历史,特别是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而创造的灿烂的历史,这是应该理解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到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我们就应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外国语言,在改革开放中掌握更多的语言和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各族作家都应该成为这一方面的先锋,与时俱进。”

王老的上述谈话,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由于王老与祖尔东・沙比尔是忘年之交,所以王老总是称祖尔东・沙比尔为“阿达西”(朋友),这次他又是这样称呼的。

“祖尔东阿达西,你身体怎么样?”王老亲切地询问祖尔东・沙比尔的身体状况。

“眼睛越来越差,正烦我呐。”祖尔东・沙比尔立即这样说。

“一定要保护好眼睛,阿达西,眼睛可是我们从事写作的重要资本啊!北京有许多著名的眼科医生,我带你到医院去看吧!”王老关切地对他这样说。此时,文豪们自然地转入了热烈的交谈之中。

“哈丽黛,由于生活的奔波也许已经老了吧?”作家马合木提・穆罕默德对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开起了玩笑。

“哈丽黛永远不会老的。”艾克拜尔的答复引起了全场的笑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曾发表了《哦,十五岁的哈丽黛》这篇短篇小说,维文曾在《伊犁河》杂志上发表,哈丽黛就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席间,王老与马合木提・穆罕默德在叙谈中提起了往年是的情况。王老称赞马合木提是“依沙木学家”,并邀请他为大家讲几段幽默或笑话,马合木提欣然答应,便为大家讲了几则伊犁维吾尔笑话家依沙木的新编笑话。王老听后与大家一样都捧腹大笑起来。

“好样的,马合木提,你真了不起啊,小伙子!”祖尔东・沙比尔也高兴地夸奖马合木提。接着王老为大家用纯正、地道的维吾尔语讲了几则幽默,伴随着他那朗朗的话语,大家又放声大笑起来。此时全厅充满了他们幽默、风趣、诙谐地笑话和欢快的笑声。说实在的,大家都想与我国当代文坛巨人王老多交谈一会儿,都愿意向他倾诉心中的话,但由于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最后我们与王老、祖尔东・沙比尔等著名作家分别留影纪念。我们都为在美丽的首都怀抱中留下的这一短暂而难忘的瞬间感到由衷的高兴,并相互都留下了自己的通讯地址。通过这次耳闻目睹他们娓娓而谈时的情景,使我更加感受到了王老和祖尔东・沙比尔是知识渊博、视野宽广、富有远见、语言哲理性强、品质高尚的人。他们不愧是我们文学界值得自豪的旗手和先驱,是我们祖国和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我在欣喜之余写下了以下的诗篇:

在北京深秋冰凉的怀抱里,

      我见到了好男儿浩然正气。

      他们的声誉早就传播四方,

我见到了人民精明的骄子。

 

为人谦和慈祥,恩深意重,

      我见到心如篝火温暖的人。

      他们的英名与功绩永存,

      我见到了璀璨闪烁的明星。

……

在这次相见的两天以前,祖尔东・沙比尔与马合木提・穆罕默德专门到王老家里去看望了他。在返回途中,祖尔东・沙比尔一路为我们讲述了王蒙的为人和品质以及他在新疆的经历:

“王蒙是非常有知识,有学问、聪明而品质高尚的人,他非常懂得文学、人与生活,特别是非常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他毕生都从事于文学创作,他人品高尚,虚怀若谷,坚忍不拔,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祖尔东・沙比尔继续道:“1963年底,刚29岁的王蒙从北京举家来到了新疆,冰天雪地的乌鲁木齐迎接了他。他一下火车就从喇叭里听到了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歌曲,顿时他就沉浸在了浓郁的感受之中,他感到当时布满脑际中的诸多不解的思绪和充满心中的孤独、忧愁渐渐离他而去。他一来就在自治区文联上班,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少数民族朋友,起初在乌鲁木齐还安宁地生活了近两年。

1965年他被当时的政治风暴抛到伊犁河谷的边缘进行劳动改造,他在离伊宁市不太远的巴彦黛乡(当时的红旗公社二大队)一位名叫阿布都热合曼的农民家里安了家,从此他便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王蒙是时代感非常强烈的一位作家,他对人、对生活、对环境是以自己自然的感受来观察的。美丽的伊犁河畔这片广阔肥沃的土地唤醒了他独特的一种爱与真实的感受。王蒙白天与维吾尔农民一起劳动,晚上像维吾尔农民一样跪坐在花毡上向房东讲述自己有趣的故事,他讲的这些有趣的故事常为房东带来欢乐和生机,尽管这间农舍简陋,但点着煤油灯的这间居室中常常传出欢歌笑声。巴彦黛的维吾尔族农民都称他为“老王”,房东海里且木罕大娘每当见到与他同甘共苦的王蒙的夫人时就会非常动情地说:“‘老王’是我们人民的好干部,我们非常喜欢他,他是我们的‘老王’。”当时王蒙的夫人在伊宁市2中当老师,王蒙对房东也非常诚实而热情,他后来写的《虚掩的土屋小院》这部中篇小说就是一部充满人生之爱的这个小院里真实而生动的写照。王蒙与我的交往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从此我们不论欢乐或忧虑都总是在一起。

王蒙到伊宁以后深入观察和发现了维吾尔人中纯朴和优良的品质,当地的维吾尔人不仅没有将王蒙当成“那一类分子”来看待,而是把他作为了一个真正的人,而加以尊重和珍视,并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之心,当地的男女老少都把他视为自己家庭中的一份子而热情地对待他。王蒙在这里得到了一个新的精神王国,这是非常难能得到的一种自由、宽敞和安详的环境,所以他迫切希望与维吾尔族人多交往,直接与他们联系、与他们交谈,不久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学习维吾尔语,从别人手里借来学习维吾尔语的小册子,努力学习了维吾尔语,他父亲从北京给他也寄来了有关维吾尔语语法、词法、句法方面的一篇文章,王蒙把当地的最普通的维吾尔族农民至在民众中有声望的知名人士都作为了自己的老师,从他们手中借阅维吾尔文书籍,他们也相信王蒙,乐意给他借书。王蒙就是依靠自己这种刻苦专业的精神,最终掌握了维吾尔文。后来他还通读了《在人间》、《纳瓦依》、《吉祥的雪》、《蓝眼睛》、《暴风的儿女们》、《当代的人们》、《往事》等许多维吾尔文的文学作品。由于他掌握了维吾尔语,所以他始终都与维吾尔族群众往来,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经常被邀请参加在维吾尔人家庭里的举办的各种娱乐活动,王蒙与他们紧紧坐在一起,尽享幽默与笑话的乐趣,欣赏用独塔尔琴弹奏的歌曲。王蒙刚来伊宁时,身体瘦小而又显得体弱,为此当地农民对他开玩笑说:“‘老王’,你这么瘦小,怎么能劳动呢?如果刮风,风不会把你刮跑吗?”但是,由于农民群众对他的关怀,海里且汗大娘醇香的奶茶,像黄金一样闪着油光的、香喷喷的馕给予了他力量。后来他逐渐健壮起来,成为了全村公认的强劳力,同时也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翻译。关于王蒙从事翻译还发生过这样的一件趣事。1987年,王蒙在担任国家文化部部长期间与当时的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接待了来京演出的由当时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伍精华率领的西藏歌舞团,在招待会上司马义・艾买提讲话时,王蒙鼓励他用维吾尔语致词,由王蒙自觉承担翻译,由于他翻译得非常准确而流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为此伍精华对王蒙开玩笑说:“你的维语说得很不错啊,如果你要犯错误,看来下一次非得派你到西藏去!”顿时全场充满了笑声。

1979年王蒙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曾经洒过辛勤汗水,得到过各族群众盛情款待,在他痛苦和迷茫的时候给予他新知识、新经验、新的欢乐、新的生机和活力的新疆这片土地而来到了北京。尽管他离开了新疆,但他仍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新疆的朋友们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与新疆的情结,从伊宁到北京去的维吾尔族群众称王蒙的家是“同乡之家”。王蒙自1980年以来到新疆来了多次,每次来他都充满了对这里的思念之情和欢快之情,他每次都要看望当年与自己患难之交的朋友。

这里需要提出的还有一件事,80年代,当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丽拜尔・尤努斯与生长在北京的一位维吾尔族小伙子结婚的时候,王蒙主动与司马义・艾买提一起为这个婚礼的举行牵头、忙活。他邀请赛福鼎・艾则孜为这个婚礼的主持人,使这个婚礼充满了热闹而欢快的气氛,为此迪丽拜尔还向王蒙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有一次,巴彦代乡的一位老书记到北京去时,王蒙专门为他安排住宿,并常常来看望他,为此这位老书记非常感激他。正是由于新疆的生活为王蒙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也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系列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维吾尔文版),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反映和展现了王蒙在新疆的经历和感受,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和学者,他是值得大书特书而崇敬和品质高尚的人。”祖尔东・沙比尔一提起王蒙就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听了祖尔东・沙比尔有关王蒙的回忆和对他作品的评价以后,更激发了我对王蒙以及对祖尔东・沙比尔这两位文学巨人的崇敬之心。这次的参观、学习结束以后,祖尔东・沙比尔为自己三卷本《母亲―故乡》收集有关历史资料而与我们告辞后便去了南京。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见面与他的交谈和告别竟会成为我们之间最终的永别,将整个生命奉献给人民文学事业的令人崇敬和爱戴的作家祖尔东・沙比尔于1998813日因心脏突然去世与我们永别了,他的去世是我们维吾尔文学的巨大损失。此时我想到,如果王老听到了这个噩耗也为他的去世而会感到极大的悲伤和也许回忆与他在一起的岁月……

尽管祖尔东・沙比尔不幸去世,但他为促进和繁荣民族团结事业而做出的不平凡的工作和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定会进一步加深对他作为思想家和著名作家地位的认识,并在深切的怀念中回忆他的生平和为人。此事也更加深了我对留存在人民心中的功臣的认识。祖尔东・沙比尔以自己丰硕的精神劳动和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本文译自《天日塔格》杂志维文20042

 
译者铁来克(笔名),全名:铁来提 q易卜拉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处处长,
联系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处(新疆乌鲁木齐市民主路文化巷6号)邮编:830002
电子邮箱地址:tilak―22@hootmail.com 
文章由铁来克先生提供提供,请尊重作者、译者版权和文章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维吾尔在线网站

文章录入:administrator    责任编辑:administrator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版权申明:
    ①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网站内容由原创文章以及部分转载内容组成,转载文章皆注明出处以及原作者信息,此部分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部分内容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连带责任。
    ② 转载部分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若有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③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名作者及出处[维吾尔在线(www.uighurbiz.cn)]!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维吾尔族在线简介 - 联系我们 - 客服联系 - 网站联系 - 网站律师 - 广告联系 - 诚聘英才 - 论坛
    版权所有 维吾尔在线(www.uighurbiz.cn | www.uighuronline.cn | www.uighurbiz.com.cn)
    电话:010-68938143 | 010-68936492
    投稿信箱: uighurtor@126.com 联系我们:uighuronline@126.com
    Copyright © 2006 - 2008 Uighurbiz.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 京ICP备06015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