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频道导航: |
![]() |
![]() |
用户登陆 | ![]() |
注册会员 |
|
|||||
维吾尔乐器卡龙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4 ![]() |
|||||
卡龙,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套曲“木卡姆”离不开的弹 史籍记载,卡龙是于元代从中亚传入我国的弹弦乐器。13世纪中叶,蒙古的旭烈兀西征,占领了巴格达(中国史称报达国),灭亡了阿巴斯王朝,并带回七十二弦琵琶。元代郭侃(郭宝玉之孙)曾随同旭烈兀西征。这一史实在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有载:“丁巳岁(公 现代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卡龙,琴身用桑木制成,共鸣箱呈中空的扁梯形,左曲右直,状似左半张扬琴。它由琴框、面板、底板、山口、琴马、拴弦钉、弦钮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图)。琴框是共鸣箱的四周边框,系用长短、厚度不同,宽度一致的四块桑木板制作,其中左侧框板应先行浸入水中,再烘烤出所需弯度。琴框上、下两面分别粘以用桑木薄板制成的面板和底板。面板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并组成各种图案,面板左侧边缘粘有曲形山口。琴马有活动马和条马两种,它们的位置不固定,都可以移动。面板左侧置若干活动马,马峰稍尖,排列呈曲线;面板右侧置一个长形条马,马峰较尖,其上多置一段粗钢丝。右框板上置有拴弦钉,左框板上设有弦钮,数量与琴弦相同,均为木制,旋转弦钮可调节音高。在琴箱的前框板上,多雕刻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图案花纹。卡龙张有16组或18组琴弦,每组为两条同音弦。琴弦使用金属弦,以前多为铜丝弦,如今常用钢丝弦。铜弦发音柔美,钢弦音色清脆。较常见的卡龙,前15组用钢丝弦,最后一组低音弦用一条铜丝弦。琴弦均用裸体弦,不同缠弦,依弦的直径、长度不同而发出高低有别的音响。低音弦(近演奏者)粗而长,高音弦细且短。过去民间流行的卡龙,多为民间艺人自制自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疆乌鲁木齐市依堤伯克乐器厂和南疆喀什乐器厂,为维吾尔族人民提供了制作精良的卡龙。琴箱框板全部采用核桃木制作,面板和底板则使用纹顺质软的松木,这种材质配合,可使共鸣箱发音灵敏、音量较大。山口和琴马也改用较硬的梨木制作。到了70年代,乌鲁木齐市依堤伯克乐器厂与音乐工作者合作,制成改革卡龙。在保持传统卡龙外形和结构的基础上,显著增大共鸣箱,琴箱后边长100厘米左右,面板采用白松或云杉制作,中央开有一个圆形大音孔,上嵌装饰美观的镂空音窗。左框板由垂直形改为上弧下直形,便于置轴调弦。采用扬琴金属弦轴代替木制弦钮,右侧所置的条马改置于面板中间,形状也由直条改为与左边框相应的曲线形。琴弦也增至22组。不仅发音清脆、响亮,音量洪大,还扩展了音域,方便了演奏技巧的发挥。在共鸣箱的前框板上,多镶嵌着一块装饰板,其上雕刻出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花纹。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的展厅中,陈列着一件1958年制作的卡龙。共鸣箱呈扁梯形,左曲右直,琴框用核桃木制作,面板采用白松薄板,底板用五层的胶合板。琴箱前边长42.5厘米、后边长72厘米、宽50厘米、高15厘米。面板中央开有一个圆形花朵状大音孔,直径8.6厘米,系在面板上直接镂空而成。面板左侧置18个梨木制活动琴马,马高、马长均为2.5厘米、马底宽1厘米,左侧边缘粘有梨木制曲形山口。面板右侧置有一个松木制条马,马长46.5厘米、马高2.8厘米、马底宽1厘米、马峰为一条直径0.15厘米的磷铜丝。面板右侧边缘设有一块花梨木系弦板,琴弦分别穿过系弦板小孔系于一条横置的钢丝上。左框板上置有36个梨木制调弦钮,钮体呈上方下锥形。琴面上张有18组琴弦,每组两弦同音,前17组为钢丝弦,最后一组低音弦为铜丝弦。此琴选料考究,所用核桃木纹理细密,白松纹理均匀顺直,制作工艺精湛细腻,拼板木色一致外涂清漆和深棕色漆,色泽光润雅致,堪称上乘之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赠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时,将卡龙置于木架或桌上,前边略高,近奏者的后边略低,琴面微向演奏者倾斜。右手拇指和食指执木制或竹制拨片或食指戴指套拨弹琴弦发音、演奏旋律,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握铁制揉弦器(又称“推抹”)上下按抑或左右移动,产生各种装饰音。右手技巧有弹、拨、扫、划、双弹、多弹和快弹等,左手技巧有实音、滑音、颤音和压弦颤音等。卡龙的最低音定弦为G或c,按七声音阶排列,音域G―a2。改革的22组弦卡龙的音域为c―e3, 在南疆和东疆的维吾尔族群众中,每逢佳节、婚礼、盛夏之夜或丰收之后,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举行载歌载舞的“麦昔若普”,表达内心的欢乐,男女青年则传递爱慕之情。卡龙是
|
|||||
文章录入:atauighur 责任编辑:atauighur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版权申明: ① 本站为公益性网站,网站内容由原创文章以及部分转载内容组成,转载文章皆注明出处以及原作者信息,此部分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部分内容因侵权行为所产生的连带责任。 ② 转载部分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若有侵犯你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③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名作者及出处[维吾尔在线(www.uighurbiz.cn)]!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版权所有 维吾尔在线(www.uighurbiz.cn | www.uighuronline.cn | www.uighurbiz.com.cn) 电话:010-68938143 | 010-68936492 投稿信箱: uighurtor@126.com 联系我们:uighuronline@126.com Copyright © 2006 - 2008 Uighurbiz.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 京ICP备060151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