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تولۇقسىز 1-يىللىق خەنزۇ تىلى (دەرس تەييارلىقى) --]

تەۋپىق مۇنبىرى -> خەنزۇتىلى -> تولۇقسىز 1-يىللىق خەنزۇ تىلى (دەرس تەييارلىق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tunyukuk 2012-03-20 10:48

تولۇقسىز 1-يىللىق خەنزۇ تىلى (دەرس تەييارلىقى)



七年级双语班汉语(下)
第二课  课文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四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谈话引题,学生质疑
1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在什么地方发生了8级大地震。有哪位同学说说,在大地震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家破人亡,骨肉分离。)同学们踊跃参加,兴趣高涨。
  2、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还是很关心我们国家的。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课课文一。
3、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生质疑】地震中的父亲和儿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导入到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渴望,也发展学生的提问意识。
二、讲解课文(1-11自然段)
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第一段(1自然段)
师:板书以下问题:
1、文中的大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伤亡人数为多少?(1998年,30万人。)
我边读边讲解课文,你们的任务是边听认真思考以上问题。
1998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师:这件事发生在哪里?使多少人受到了伤害?(同学们都举手,还不停的大喊:“老师,我!我!没有办法,大家都想争取表现,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求全班一起回答。)
2、同桌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回答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师:第一段我们已经学完了,我们一起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
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是教师、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朗读、讲解,使学习目的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下面请听第二段(2-3自然段),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二段,师板书以下问题。
1、在地震中眼前的一切变成了什么?(废墟)
2、父亲为什么要坚定的走向那片废墟?(他坚信儿子没有死。)
3、父亲长对儿子说的话是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我还是边读边讲,你们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话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昔日:往日,过去的日子)
2、那里的教学楼都变成了什么?(废墟)。
3、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现在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4、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混乱、废墟、安顿”等词语,要求读准音。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个废墟走去。
1、下面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2、他常对儿子说的话是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注意,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生一起解决以上问题并共同总结段意:
第二段(2-3):地震后的情形。
设计意图】采用多遍朗读的方法,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读懂内容。
在我们要学习的第三段中,有一些简短的对话,我们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读课文?(因为这种朗读形式以前我们训练过,所以,同学们激情高涨,点名让他们读的时候,我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安排角色,他们自己就开始分配角色进行朗读课文了。)
在这几位同学朗读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监督,看有没有哪位同学有读错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小老师。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板书以下问题:
1、父亲想救助孩子时,为什么别人都不愿意帮助他?(因为其他人认为孩子们都已经死了。)
2、救火队长为什么拦住了他?(那里太危险,害怕父亲出意外。)
3、人们为什么认为父亲精神失常了?(他不停的挖,不停的请求别人帮助他。)
4、这位父亲心中的念头是什么?(儿子在等着我。)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快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1、儿子的教室在什么地方?(楼的一层左后角处)
2、他准备干什么?(动手挖掘,寻找儿子。)
3、这句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什么?(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那你们以后决定怎么做?(帮助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那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1、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急匆匆”的意思?(特别快)那你们回忆一下,以前见过这种“ABB”形式的词语了没有?(在很短的时间里,同学们说出了很多这种形式的词语。如:“绿油油、红彤彤、毛茸茸、傻乎乎、白花花”等。)
2、“清理”:动词。彻底整理或处理。如:你把仓库清理一下。
3、“挖掘”:动词。挖,发掘。如:他不停地挖掘。
4、请你们查查字典,看看“绝望”是什么意思?(形容词,希望断绝。如:他得了癌症,对生活感到绝望。)
5、“埋头”:动词,形容专心致志。如:他只顾埋头看书,没有听到妈妈在叫他。同学们可以尝试用“埋头”造句。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是汉语课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过程。以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不仅培养了学习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1、“随时”:副词,表示行为动作在任何时候都持续不断,有“时时刻刻”的意思。如:穿厚一点,这种天气随时都会感冒。
2、“请”:动词,在这儿是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如:今天的会议领导要参加,请你按时到达会议室。
3、你觉得救火队长的话应该以什么样的口气读?(坚决、坚定)
4、这句话表现了救火队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认真负责、有责任心)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挖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1、“难以”:动词,表示不能、不易。
如:听了这个消息,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2、“不但”:连词,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常和“而且、还、也”等词搭配使用。
如:你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情况更加糟糕。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能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培养了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生回答以上问题,师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师生总结段意:
第三段(4-11):父亲坚持救儿子。
设计意图】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学习课文,通过父亲和他人的对话,我们了解到父亲是一位负责任、遵守诺言的人。
三、课文小结:
      同学们来说说,在地震中,我们都失去了什么?(可联系5.12地震进行回答。)
生一: 在大地震中我们失去了亲人,使他们骨肉分离。
生二:使很多人无家可归。
生三: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师总结:是的,在地震中,我们失去了亲人、家庭,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但是,我们不能失去的是什么?(信心)我们应该手拉手,心连心,共渡难关,重建家园。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不要忘记,我们是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也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心。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应该团结互助。
四、学习句型: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句型。
1、“......,便......”。
“便”在句中是副词,表示“就”的意思。
如:没等妈妈说完,他便离去了。
2、“不论......,总......”。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不变,也可以和“都”搭配使用。
如:不论他怎么做,妈妈总批评他。
五、设置悬念,升华感情。
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们已经学完了,那这位父亲能不能救出自己的儿子?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koksangun 2012-03-20 16:31
تۇنيۇقۇق مۇئەللىم بۇ ساھەگىمۇ قەدەم بېسىپ قەدەم ئىزلىرىڭىزدىن گۈللەر ئۈندۈرۈپسىز ،ئەجرىڭىزگە كۆپ رەھمەت .
تەۋپىق مۇنبىرىنى ئوقۇتۇش دەرس بايلىقى ئۇچۇرلىرىنى تارقىتىدىغان بازىغا ئايلاندۇرۇش ئۈچۈن ھەممەيلەن تىرىشچانلىق كۆرسىتەيلى .

ماھىنۇر 2012-12-05 21:57
رەخمەت سىزگە


查看完整版本: [-- تولۇقسىز 1-يىللىق خەنزۇ تىلى (دەرس تەييارلىق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