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目的:
通过开拓维吾尔族学校的课程资源,扩展,信息多源化,进一步阔展交流经验的思路,更进一步多种化语文教学,解决好新教学的要求;解决因课堂教学缺资料出现的,忽视维语语法问题,通过信息化,接近实践等形式,启发学生们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知识资源,想象力和活跃性。
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一月至2011年十二月收集一些关于备课的图片和材料,做好教案的初稿。
第二阶段:2012年一月至2012年12月进一步完善初稿,写成一个有使用性的教案。
课题的主要结构与形式方案:
一, 图片部分:
利用网络,电影,电视剧,电子图片和各种书刊,人们保存的图片,通过编制形成本课有益的资料,再准备一些自动动画图片。
二, 主要内容部分:
1. 维语语法部分。首先每册语文课里面的语法部分结合理论和案例完整的提出,参透课文的70%
2. 修辞部分:第二步是修辞部分。关于语文课的修辞知识结合理论和案例和联系实际而提出。参透课文的60%。
3. 语文理论部分:每一部的头部输入本部课文的主要特点和反应本部后面写作练习的主要要求的知识,系统性地输入反映本部后面写作练习的理论知识,通过每一课文和写作练习形成有机统一整体。
4. 课文部分:课本上每一课文的作者简历,按课文的主要内容,新词,练习要求,练习实际性,给予知识性,培养能力性和启发思考性按学生-时间特点,语文课程的主要要求,认真地备教案。对于找出的问题按信息化,信息多元化,给予知识性观点对待。
5. 写作部分:按课本上写作练习的基本要求,做一些可以做的写作方案和提供一些主要的信息和要求。
6. 观赏,综合实际,专用题目和信函部分:设置专用栏目,提出稳定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