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مىللى ئوتتورا - باشلانغۇچ  خەنزۇتىلى دەرىسلىك ئۆلچىمى --]

تەۋپىق مۇنبىرى -> خەۋەر ۋە ئۇچۇر -> مىللى ئوتتورا - باشلانغۇچ  خەنزۇتىلى دەرىسلىك ئۆلچىمى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tursun327 2011-01-30 22:29

مىللى ئوتتورا - باشلانغۇچ  خەنزۇتىلى دەرىسلىك ئۆلچىمى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 .jT#:_  
                    汉语课程标准 SdxDa  
                     第三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p]RKS=(:  
   编写说明 Mhf5bN|wQ  
    在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二十多年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应该改为全目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呢?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现就这些问题作个编写说明。 {|_M # w~&  
    名称的变化.标志着汉语课程内涵发生了深卖l变化。教学大纲以课程教学内容为核心,系统地规定本学科必须教授的相关内容;课程标准则站在新课程观的角度,提出汉语教学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不仅涉及教学内容,而且涉及到汉语教学的全过程,是对教师、学生、课本、考核等各个方面提出的总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dx{bB%?Y\=  
一、课程标准着眼于来来少数民族公民素质 BmMGx8P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kRfB:4ED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汉语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益频繁,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少数民族新一代,在国家的汉语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少数民族公民在汉语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对未来公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汉语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L Mbn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汉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家对不同阶段用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汉语课程的性质,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另外,对教科书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问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9_r YBX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汉语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汉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具体的说明,便于教科书编写 2U\u4N O{  
二、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 )3Iz (Ql  
    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zH4D8@[7O  
    由于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课程目标侧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xHEGl3  
    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尤翌重专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过程将深地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ASz;$P  
    此次汉语课程改革,力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程的标准.强汉语程对学生终身学习_与发辰的价值,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三个方面的整合。这就更加突出地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应达到本要求。 !M]uL&:  
三、突出学科特点。强调语言能力培养,重视实际应用 {Jx4xpvPo  
    此次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小学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性质和时代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确定新时期汉语课程必须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应将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作为培养的重点,鼓励学生实际应用。基于这种考虑,课程标准自始至终注重突出学科特点,强调语言能力培养,重视实际应用。要求做到:1.必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2.准确把握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力求做到所规定目标能够符合大多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实际水平。3.汉语课程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在制定和实施汉语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个要求,要贯穿于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和命题的全过程。4.强调语言能力培养,重在实际应用。为此,在“阶段目标”中,把“语交际”调整到“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等几个块的前面.后面又增加了“应用学习”的块,目的是加强汉语课程的实践性.加强语言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重视应用。 T G{k0cdOT  
  四、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ZhfgE8{%  
    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课程标准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比如,课程标准在实施评价时提出.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改变考试评价的单一方式。提倡教师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让周围人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加强形成性评价时指出,注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争结果的资料,诸如学生平时表现和成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其他方面的信息等;重视定性评价时指出。要求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YnFH$;$  
    加强对教师汉语教学的评价,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教师能否更新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目标和内容,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精心培植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研究和正确把握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根据不同课文特点,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等。应从以上诸多因素,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DUe&r,(4O  
五、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教师 @qjfZH@  
    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闻 ?wF' 
    课程标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所提出的要求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而教学大纲规定了教科书、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科书、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则被视为超纲。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教科书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而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因此对教科书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科书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留有一定的空间。 v-Fg +  
    由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学生在汉语基本素养方面应达到的要求,是对不同阶段目标的描述,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它的重点不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定或要求,因此,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科书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做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出详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所以,它对教科书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具有弹性的。教学大纲是以知识序列为主,而课程标准则是规定教学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不强调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只要能达到规定的目标,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没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就给教科书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同。比如,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1300---1800个左右,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3000—4000条左右,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初中阶段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2500—2800个左右,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5000--6000条左右,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高中阶段累计认/2,现代汉语常用字2800—3000个以上,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7000--8000条左右,课外读总量不少于50字。至于小学阶段学多少,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各学多少,都不做具体规定,只要在规定的时同内达到标准即可 drd/jH&  
    的设计便于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提高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有利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Clh] ;K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用学习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弄口素质教育的要求。特是实施建议部分.内涵比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丰富得多,包括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而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主要包括教学中应重视的题,考核与评价等。    ‘ #nO|A\N  
  ^(f4*m6`  
目  录 Z,;cCxE  
第一部分前言………………………………一………(1) (j"(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 C*te^3k>B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2) ORWm C!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3) ZC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5) Xvok1NM,  
    一、总目标……………………………………………………(5) pA#}-S%  
    二、阶段目标…………………………………………………(6) x2#qg>`l  
    小学阶段…………………………………………………(6) /Go K}W}  
    初中阶段…………………………………………………(8) kK~IwA  
高中阶段………………………………………··……·(10) '!Kf#@';u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14) ^yKY'>T#d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14) #S+Z$DQD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5) M\+*P,i  
    三、教学建议………………………………………………(16) @#b0T:+v'  
    四、评价建议………………………………………………(21) {rkn q_;0  
  附  录 02]xJo  
    一、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字(暂缺) ~j,TVY  
    二、要求掌握的现代汉语常用词(暂缺) A@$fb}CF  
  uJ'9R`E ]1  
第一部分前言 )hL^+Nn bR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代社会要求少数民族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掌握基本的规范汉字,具备汉语基本素养.少数民族学生应该重视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文字,也应该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以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培养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汉语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7>7/7=O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借鉴相关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汉语课程。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 4IGxI7~27#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f L k"tW  
    汉语是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土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v*x V;[  
    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汉毋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S_!R^^ySG9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u\CDsX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 "X ?LAo  
    中小学阶段的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 Nzc>)2% N  
    汉语课程应培育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并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1:3语交际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课程的学习,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wOy}:  
    (二)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8c?8X=|D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应以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基本目标。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的能力。要切实考虑学生学习阶段的汉语基础、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年龄特点等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实效,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通过不同内容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给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以及El常生活中,都能学习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使学生体验、思索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律,逐步养成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 4O Zy&,  
    汉语课程还应注重汉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重视综合应用;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会受到第一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应将汉语与第一语言在文字的结构和表达习惯等方面适当进行比较,以便帮助学生及时排除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AuM:2N2  
    (三)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iDvpXn  
    汉语课程应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B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应以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考查学生经过一段学习之后所具有的汉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汉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RQJ9MG w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8|_K  
    汉语课程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而又丰富的学习领域,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使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汉语实践活动要以课外阅读为主,可以采用读书、朗诵、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可以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还可以组织各种汉语活动小组,拓宽学习渠道,创设运用氛围。 "$%{}{#W0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O^Dc&w  
1.汉语课程标准适用于以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含采用其他双语教学模式)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课程标准从小学至高中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旨在体现国家汉语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贯性。 zh hGqz[K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汉语基本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阶段相互联系,逐级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 gtl;P_  
    3.阶段目标分别从“口语交际"(小学阶段为“听力"和“口语表达”)、“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小学阶段为“写话”,初中阶段为“习作”)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应用学习”的要求,以加强汉语课程的实践性,注重实际应用。 012:BZR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空间。 SSo~.)J  
  T\.7f~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G3+2hah  
一、总目标 h7)VJY  
    1.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拓展视野,丰富阅历,增加对多样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oT$(<$&<  
    2.在发展汉语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和发展汉语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a)J CErN  
    3.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汉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 :H~UyrN  
    4.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能说普通话。学会主动、积极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与交流,熟悉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逐步学会用普通话文明得体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在实践中学习、应用汉语。  rytGr9S  
    5.学会汉语拼音。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3000个以上,能掌握其中的3000个左右。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8000条左右,能掌握其中的7000条左右。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独立识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zaW"uy3T  
    6.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求做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有二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理解、把握主要内容,捕捉所需信息,读后有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学会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阅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现代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背诵适量古诗文,能理解大概内容。 Xq} n^W  
    7.随课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并能在日常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学习常用句式、常用关联词语的用法.了解词的分类、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闯、反问),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IF,i^,  
    8.具有一定的作文能力。能根据El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作文。能写一般记叙文、简单议论文、常用说明文和一般应用文。要求做到:根据作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周围事物和收集积累语言材料的能力,养成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FkB6*dm-  
二、阶段目标 *FI5z[8,  
小学阶段 "W3n BaG  
    (一)听力 9Y!0>&o  
    1.努力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别人讲汉语,能认真听,认真记,注意力集中。 P|!/mu]  
    2.能主动、积极地利用各种机会听别人讲汉语,锻炼听的能力。 f<$K.i  
    3.听别人讲汉语,努力听懂大致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或讲话的.中心意思。 6cgpg+-a  
    4.用汉语交谈时,能边听边与人交流。 k=d%.kg  
    (二)口语表达 s$+: F$Y0  
    1.具有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敢于开口,善于模仿,多说汉语,在说汉语的场合,尽量用汉语进行交流。 T[8"u 
    2.学说日常用语,用词尽可能准确,表达基本正确。 nfCd*f  
    3.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gfV0C\  
  qkR,<"C|`  
   (三)识字与写字 |WwFE|<  
    1.对学习常用汉字和词语产生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 f >, Qh l  
    2.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1800个左右,掌握其中的1300个左右,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4000条左右,掌握其中的3000条左右,并能在口语交际、阅读和写话中比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QWQ6j#`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比较熟练地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规范、整洁,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gVyLefS6g  
    4.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比较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词语,学说普通话。注意辨别和熟记所学汉字的声调,了解第一语言和汉语在语音上的区别。 Hh'14n&W  
    5.学习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IQ-|Qkg  
(四)阅读 G v2./<{#  
    1.学习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8yGY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WFg<< |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z%g tV'  
    4.能借助民族语言文字的对照帮助,或借助字典、词典和日常积累,基本理解课文生词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大致理解词句的意思。.  5.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r$m>HpM  
    6.随课文学习汉语常用句式,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注意辨别汉语和第一语言在句式上的区别。 \ f Fy$  
    7.诵读浅易儿歌,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初步领会儿歌的内容。 u|*| RuY  
    8.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学习逗号、句号、问号、,ml叹-,l-、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H5MAN,`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旬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浅易诗文60篇(段)。 vrO$8* sy  
 10.努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并与同学交流谋辫读物潮其他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ex!w Y  
    (五)写话 teNQUIe-  
    1.能围绕某个话题,乐于用自己学过的汉语字词和常用句式写一段话。愿意将自己写的话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写话的快乐。 E/-Kd!|"  
    2.模仿或练习写一二百字的语段。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出来。要求做到:内容比较具体、清楚、连贯,语句基本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学习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书写清楚工整。 }Fe{s;  
    3.尝试在写话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R6o 
    4.学习写日记、留言条、请展条、通知等,尝试甩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tpzdYokh >  
    5.四年级以后,课内写话每学年不少予20次。 =zGz|YI*?  
    (六)应用学习 !g:UM R  
    1.能围绕学习和生话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外阅读或与他人交谈,共同讨论。    . !!>G{  
    2.结合汉语学习,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e /Y+S;a  
    3.有条件的地方,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汉语实践活动。在话动中,尝试用汉语思维和交流。 {`55nwd  
  #1k,t  
初中阶段 ;zODp+4@Q  
(一)口语交际 &9tsk#bA.g  
1.听入说话认真耐心,理解其大意,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j39A`t7 o  
2.具有较好的会话能力,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M`'2 a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u)-l+U.  
4.事先有准备,能用汉语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有一定条理。5.用汉语交谈时,语音和语序基本得当。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0NH=*^  
(二)识字与写字    Lq.k?!D3uh  
    1.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2800个左右,掌握其中的2500个左右。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6000条左右,掌握其中的5000条左右,并能在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中比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A\>qoR!Y  
    2.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J5wq}<8  
    3.用硬笔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z;y73]t  
    (三)阅读 90a= 39kI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B`<4+"9  
    。9.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00字。学习略读和浏览,扩大知识面。 H|]Q;,C  
    3.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阅读程度适宜的文章.联系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基本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初步见解。 /OEj]DNY  
    4.随课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学习常用关联词语的用法,了解词的分类、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能基本辨清汉语和第一语言在句式以及使用词语方面的区别。  
    5.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顿号、分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和括号的用法。    ’ 9#+X?|p+0  
    6.诵读浅易诗文,大致理解作品的内容。背诵浅易诗文60篇(段)以上。 HjrCX>v  
7.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 c(:GsoO  
  z[th@!3  
(四)习作 s<:J(gD  
1.懂得习作是为了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与人交流。 "Mth<%i  
    2.学习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的语言材料,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 O:4.xe  
    3.学写简单的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要求做到:内容比较具体、完警,语句比较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4·学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书信和常见的应用文.如表扬信、感谢信、申请书等。 yA~W|q(/V  
    5·初步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UA6uj  
    6·课内习作每学年不少于20次,有一定速度,60分钟完成300字 :2La,  
(五)应用学习 ?g 1%-F+  
    1.学习利用书店、图书馆、影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语言材料,尝试写简单的学习笔记。 vNP,c]:%  
    2.学习策划简单的汉语实践活动,学写简单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    . QM OOJ A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组织讨论或演讲,能用.自己的话发表看法或感受。    :*1bhk8~  
    4.掌握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 9M<{@<]dm  
高中阶段 fDf:Jec`[  
..  1.能耐心仔细地倾听,并借助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ygh*oVHO  
     2.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Fm)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词语和常用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A~u-Iv(U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根据需要调整内容和方式,提高应对能力。 ZdfIe~Oni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音准确,语句通顺;复述转述,完整准确,把握要点。就适当的话题,事先有准备,能用汉语进行一般性辩论、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J|~ G{yH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根据、有中心、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Jm\ u  
(二)阅读 1t6VS 3  
    1.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识字量,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字3000个以上,掌握其中的3000个左右;累计认识现代汉语常用词8000条左右,掌握其中的7000条左右,并能在1:3语交际、阅读和作文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会运用自己喜欢的检字方法,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 ;CD@RP{$n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性文章。 VU9w2/cM  
    3.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性读物每分钟不少于250字。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B[}#m'Lv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x h)"}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bQp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Q)#+S(TG  
    7.阅读记叙文,了解事件概况,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并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弄清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0P_qtS  
    8.随课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基本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e4ym6q<6!  
    9.诵读古诗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以上。 RX3P %xZ  
    10.能利用书店、图书馆j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语言材料。 )5Mf,  
    11.扩大阅读面,学会制订阅读计划,课外阅读书报杂志上的文章。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E]/` JI'%  
(三)作文  #-r,;  
    1.作文要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Nua  
    2.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主要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乐于用文字表达。 '[g@A>xDvW  
    3.能写一般记叙文、简单议论文、常用说明文和一般应用文(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不少于500字。能根据作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求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 K =nW|^  
    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Q4i@y6z  
    5.具有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平时能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列提纲.起草稿.完成作文。 w_4/::K*  
    6.根据表达需要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章通顺。能与他人交流作文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Vzp D 4  
    7.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20次,每篇字数不少于500字,60分钟完成。 d)d\h`=Z  
(四)应用学习 XqX6UEVR4  
1.能自主拓宽学习汉语的渠道,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an"cQ ]  
2.在表达和交流中,从语音、语序和关联词语的运用等方面,能辨清第一语言和汉语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提高交际能力。…  !0p_s;uu,W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报告或总结。… !A@Ft}FB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观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Avh|q3N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b9FfDDOq"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BTi:Bcv k  
    l·教科书编写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m'  
    2·教科书编写应体现现代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编排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不断更新教科书内容,设置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保证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现象有足够的再现率,促进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 uv >T8(w  
    3·教科书编写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编排的内容和要求,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过渡。 +eT 1/x0  
    4·教科书应采用自编和选编相结合的形式编写,以适应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防止照搬普通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模式。小学教科书应以自编为主。自编课文应适合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听说读写要合理安排,不同学习阶段各有侧重,语言文字要浅易、规范;选编课文也应贴近学生实际,语言文字应朴实、规范,题材和体裁要多样化,难易适度,适合学生阅读。 &\[3m^L  
    5·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汉语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汉语知识应少而精,结合语言实际运用适当安排;课堂练习既要重视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分析的能力,题型力求多样化,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 Y5rR  
    6·教科书既借鉴相关课程改革的经验,又结合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要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既反映整个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又结合民族地区的现实生活和民族文化,要具有针对性;既照顾大范围使用的要,又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要增加教科书的开放性和弹性。在理安排基本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的需要, ZMFV iE;8  
    7.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用.重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整体提高。  +=Xgi$  
    8.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体现第二语言课程编写的特色和设计的创新,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 gt~hUwL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qQz f&"  
    1.汉语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一般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书店、图书馆、展览馆、壁报、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x Xib9J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新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内容等.也都可以成为汉语课程的资源。 ]6#7TT  
    2.各地区都蕴藏着多种汉语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潜在的资源。 <[N"W82p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汉语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给学生创设汉语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汉语学习活动。 Ujw J}j  
    4.汉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汉语、用汉语的意识.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 S w 
    OB-2xmZW  
三、教学建议 / /ty] j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yzqBbV  
    汉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Qf?5"=:#  
    学生是汉语学习的主人。汉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zP[_ccW@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科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Y ;JP r  
(二)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 8UA bTqB-  
    汉语教学建该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功能,是指汉语教学应以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不同的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语言情境?提供恰当的范例,使学生积极参与汉语学习、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交际功能。结构.是指传授基本的汉语知识。如学习和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偏旁部首和笔画笔顺规则,学习和了解汉语的表达习惯等。因为语言结构本身既符合汉字自身的特点。又能体现循序渐进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起来感到得心应手,也可以借此训练他们的汉语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汉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知识的传授,应结合语言实际运用恰当安排,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文化,是指汉语教学也要兼顾文化。既适当提供汉语文化和正确的交际行为,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汉语准确、流利地介绍和说明其他民族文化,能做简单的文化对比,增强对多样文化的认同感。随着年级的提高,教科书的文化内涵应体现得更为明显。 co <ATx  
  q(N2 #di  
(三)听说读写互相配合.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Sk*-B@!S  
    汉语教学要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应做到听说读写互相配合。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小学阶段要从学习汉语拼音人手,以训练听力栅识字写字为主,逐步向阅读过渡;初中阶段应以词语教学和阅读训练为主,兼顾听说训练;高中阶段应以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为主,兼顾口语交际训练。 a,B2;4"  
    (四)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汉语的综合应用 /U|>  
    努力改进汉语的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7N@4c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应用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综合应用汉语的氛围。 }P u|%\  
    (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E&P/~(C  
    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汉语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与汉语基本素养的培养、汉语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这些内容应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SAuZWA4g[  
(六)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选择教学方法 k>W5ts2+  
    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促进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整体提高。    Bl)znJ^  
(七)具体建议 ! 11x&Db  
1.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人际交流。 s_`PPl_D$K  
    从小学阶段一开始,就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应鼓励学生敢说、多说、说好;对学到的常用句式能够举一反三,大胆地应用于日常说话和交际之中。平时也要充分重视听话和说话调练. 6$]p;}#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6cx}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 dbrQ  
    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UfE41el:  
    鼓励学生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中,注意纠正学生因受第一语言习惯或汉语方言影响,而出现的语音和语序等方面的问题。 f87> ul!*  
    2.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kECV8)2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 c=S-g 9J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小学阶段要多认少写。 fz)i9D@  
    识字教学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应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QH68  
    识字包括“认识”和“掌握"两种不同的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考试。要求掌握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它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按照笔顺规则正确书写。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和查工具书的习惯。 AR<'Airi: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n')3r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能够正确拼读,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OGv.  
    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学生加授汉语,开始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小学和初中阶段)内,都有可能用第一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思维.这是一般规律。许多少数民族(如蒙、藏、维、哈、朝鲜和柯尔柯孜等)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是不分声调的,这一点和汉字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所遇到的难题之一,是难以掌握汉字的声调,尤其是二声和三声;难题之二,是感到汉字难写。基于这些情况,在教学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汉字的声调.弄清四个声调的区别。要使学生懂得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音节,有它的声调。有些汉字具有几个声调,不同声调表达不同的意思。只有读准记住所学汉字的声调。才能正确掌握汉字的读音,会说标准的普通话。汉字是方块字,其笔顺规则和少数民族文字的拼写规则是不相同的。写汉字,一定要按照笔顺规则写,注意间架结构才能写好。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克服这些难点,积极地学习汉字。 >[4;K&$B  
    3.关于阅读教学 8}Pd- .se  
    阅读是搜集信息、了解社会、发展思维、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6vm4(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中,加深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 ;,b4O7@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阶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_8Si 8+j  
    各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课文片段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语言积累和体验,培养语感。 N=) E$h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课文有选择有目的地学习和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并在表达和交流中能够学以致用;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更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lx5RTkp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适当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sZ/'R6  
    4.关于古诗文教学 xACAtJ'gc  
    古诗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浅易古代诗文。诵读古诗文要适量,难易适度,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概内容,注意防止加重学生负担。 KZn\ iwj  
    5.关于作文教学  4|fI9.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汉语基本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S#{e@ C  
    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小学阶段从写话人手,初中阶段练习习作,逐步向高中阶段的作文过渡,重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 c ?mCt0Cg  
    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心里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WpX)[au  
    作文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为学生自主书面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己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 ={8b  
    作文讲评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学会作文: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多加鼓励。 x72bufd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 lmb5Z-xB  
    6.关于应用学习 KFHn)+*"  
    应用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汉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也是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它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也有利于汉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及开展跨领域学习。 xtL_,ug  
    应用学习应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操作.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和交际·注意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和策划.用汉语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己策划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学习和形成过程。 hA6!F#1  
四、评价建议 W:8_S%~d  
    (一)重视汉语课程的评价    cYyv iR59#  
    评价是汉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汉语课程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 9vT@ mqKu  
    汉语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汉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改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应发挥汉语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 5QB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汉语学习水平 TYW$=p|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汉语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周围.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反馈,平时测验等。对学生汉语学习的日常表现,取得的点滴成果,都应以肯定、表扬和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_7? o/Q?F%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是指评价结果用等级或评语表示;定量评价是指评价结果用分数表示。汉语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受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该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BxM9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试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qz;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8[4gM+  
(三)加强对教师汉语教学的评价 4i hv|%@  
    对教师汉语教学的评价,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汉语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要精心培植每个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自信心,要加强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和指导,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汉语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探索的基础上,经常获取反馈信息,总结和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才能与课程改革一同进步。教师应善于钻研教科书,勤于吸收和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E#X1P #$pW  
    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应注重以上诸多因素。应建立以汉语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师评价制度和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机制。 5xL%HX[S  
(四)突出汉语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应用 %4?  
    汉语课程评价要注意口语交际(小学阶段为“听力”和“口语表达”)、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和应用学习等几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汉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应用,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阿阶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5fuOl-M0W  
 (五)各地学校结合实际.可以利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 lx,^Y 647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是一个科学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 MHK的一、二、三级,分别与全日制民族中小学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目标相接近。各级学校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实际,可以利用 MHK这一评价工具,检验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cLR02  
(六)具体建议 "?a(JC  
    1.口语交际 ,9Y{x  
    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包括听力和口语表达,评价重点是关注学生日常参与听话和说话训练的意识,鼓励学生养成认真倾听、敢于用所学汉语表达自己想法、说话有礼貌等好习惯。 SFAh(+t  
    初中和高中阶段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和实际的口语交际水平。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话题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os*QWSs  
    2.识字与写字 aY7kl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第一语言表达习惯和方言的影响等情况, Jx[Z[RO2  
    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常用字词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常用字词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能力。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j.OPDe{LU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TD$ !  
    3.阅读 &qqS'G*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 /]4[b!OTJ  
朗读、默读的评价。 6( TG/J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阶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语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hW_P62\#  
评价默读,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aLapb5VV  
精读的评价. ka3Jqy4[  
要考察学垒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娄点概括、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9*wo9cV  
略读、浏览的评价。 ~ldqg2c  
评价略读,主要是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主要是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 .} <$2.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mD`v>L  
评价阅读浅易古诗文,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大概理解诗文内容。古诗文不作为考试内容。 I_xvg >i  
语法学习的评价。        . xu[6h?u(h8  
评价语法学习,主要是考察学生能否了解必要的语法知识、能否正确运用于语言的情况。语法和修辞知识不进行系统讲授,不作为考试内容。 9 A0wiKp  
 4.作文 Z}74% 9qE  
作文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作文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作文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具有~定的作文能力。 QT X5F5w  
重视对作文语言运用和内容表达的评价。要关注学生运用汉语的态度、习惯和准确废,关注学生能否围绕文章中心,有条理地叙述见闻,表达思维,能否正确运用常用字词翔标点符号,语言运用是否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gx`@^su  
重视对作文语言材料搜集过程的评静。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捷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语言材料。 PMPB}-d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应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R_iQLBrd  
    作文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hxcRFqX"  
    有条件的学校,提倡建立作文档案。作文档案除了存留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作文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作文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m]t`;lr<  
    5.应用学习 6  6S I  
    应用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途径,自主参与、合作、,交际。这种应用学习,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操作,也有学生群体的集体实践。因此,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汉语实践活动。 #gjhs"$~  
    ——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交际情况, pU4k/v555;  
    ——能否为提高汉语运用能力积极地去搜集和整理资料。 .~J}80a/  
    ——能否把占有的课内外语言材料用文字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t[>y=89  
    ——汉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的表现。 Z x&gr|)}  
    ——口语交际能力的交流或书面表达能力的展示。 >^mNIfdE^=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d1MY>zq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汉语思维方法。对不同的思维方法,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 8WT^ES~C  
  tl.I:A5L  
~nul[>z  
 {@XzY>  

koksangun 2011-01-31 01:23
ئەجرىڭىزگە كوپ رەھمەت. بەك تەپسىلىي تۈزۈلۈپتۇ...

tawpek 2011-01-31 12:35
بۇ دەرىسلىك ئۆلچىمىدە يەنە يىڭىلىقلار كۆپتۇ ھاقاچان؟


查看完整版本: [-- مىللى ئوتتورا - باشلانغۇچ  خەنزۇتىلى دەرىسلىك ئۆلچىمى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