تولۇق ئوتتۇرا خەنزۇ تىلى دەرسلىكىدىن دەرس تەييارلىقى1
高中汉语必修二 第三课《古城墙抒情》教学设计
巴州和静高级中学 热孜万古丽.吐尼亚孜
单元分析 本单元有两篇文章,分别是《古城墙抒情》和《大自然的报复》。同样是文明古国,同样是举世闻名的两座古城,因人们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城墙安然无恙,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老山却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惨遭覆没。由此可以看出:人与人要和谐共处,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 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通过作者及其友人在西安古城下的谈话与思考,表现了作者及友人对古城墙这一文物古迹及其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的深切热爱。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破坏文物古迹为代价的建议。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思。 2. 通过字词句教学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 3. 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词语理解。 2、 课文分析。 教学方法 课文较长,需要掌握的内容多,按照“一课一得”的目标,运用启发、点拨、讲授结合的方法,组织多种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克服畏难情绪。 课时安排 本文授四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第二课时分段研读课文,理出抒情线索。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强化训练。 第四课时交际训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弄懂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下列词语:
教学难点: 语音: 词汇: 句型: 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六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开封、杭州)。它们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提问:哪些同学到过这些地方?知道这些地方?(投影古都的图片) 2.小组内自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感受。要求边读边勾画不认识的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老师巡回解答,对共性问题集体解决。(投影生字词,让学生辨认熟记。)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投影预设问题)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 2)课文题目叫《古城墙抒情》,作者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4.小组代表陈述小组意见。 5.朗读课文:逐段听录音跟读课文。正音正字。
作业:1.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查资料,了解西安更多情况,写出你眼中的西安古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抒情线索。 2.理解作者对古城墙及古城墙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逐段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 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 2
教学过程 1、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文章写作的大致在时间? 2)作者为什么把古城墙当作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3)作者的朋友喜欢古城墙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朋友的什么观点引发了作者思考? 5)很多市民把古城墙当成了什么地方? 2、逐段分析,分析中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注意文中作者抒情场景的变化,重点体会课文中作者和朋友去古城墙照相前后的情感变化,并引导学生梳理出下列文章线索和能代表作者对古城墙感情的词语: 早晨在古城墙下锻炼身体,“打交道”、“感到底气十足”。——与环城公路相比,更喜欢古城墙,“百看不厌、常看常新”。——与朋友去古城墙下照相,“惊喜“、“绝美”、“销魂”。朋友对西安古城墙的议论,“盛赞”、“诧异”、“千古憾事”、“顿悟”。——六大古都城墙唯西安完整保存的话题引发作者的联想与抒情:古城墙存在的意义。“在福中”。*“厚重的装饰”。*“古典”。*“壮观”。*“完美无缺”、灯会、平时:情侣、年轻的父母们和孩子、老人,傍晚:夏日夜晚、秦腔__城外:陕西大地的“古风古韵”——“和谐”、“完美”“辉煌”“独特,神奇,罕见”。 讨论: 1) 抒情场景是怎样变化的?作者的情思有怎样的变化? 2) 概括作者和朋友去古城墙照相前后的变化。 4.引导学生按列出的线索初步复述课文。 5.总结中心思想:(补全) 作业:完整的复述课文,抄写重点字、词,并且解释含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进一步复述课文:用指定词语句式。 2. 语言点强化训练:操练重点词语、句式。 选择本课的疑难知识点,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进一步转化成习惯和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写句子,同时老师编写相应的练习题,课内外都有,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字、词,理解它们的含义,以便正确使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交际话题:文物古迹还有必要保护吗?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辩论,正反两方分别搜集资料,力图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 |